注册

从银行理财短期产品热发看监管约束


来源:金融时报

对于近期短期理财产品的热销,多家银行理财师认为,这主要是受不断高企的通胀预期带来的年内多次加息可能性造成的。有学者坦率指出,短期理财的热发背后反映的问题是银行理财业务监管的缺失。

媒体评论:从银行理财短期产品热发看监管约束

对于近期短期理财产品的热销,多家银行理财师认为,这主要是受不断高企的通胀预期带来的年内多次加息可能性造成的。

有学者坦率指出,短期理财的热发背后反映的问题是银行理财业务监管的缺失。

记者薛亮某网站提供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月10日到15日的一周时间内,中资银行发行的62款理财产品中,投资期限超过6个月的仅有20款,已经远超去年全年短期产品发行数占比超过半数的比例。从金融危机开始的理财产品短期化趋势在今年正在延续,且趋势更加明显。那么,什么是银行热衷发行短期、超短期理财产品的原因?对于银行理财业务来说,这种趋势是否正常?会否对银行理财业务产生影响?

多因素助推短期理财产品走俏

对于近期短期理财产品的热销,多家银行理财师认为,这主要是不断高企的通胀预期带来的年内多次加息可能性造成的。虽然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5%以上,仅为4.9%,但市场普遍反应冷淡。

长城证券等多家机构均分析认为,一方面,4.9%与5.1%并没有实质差距;另一方面,1月CPI虽低于预期,但仍处高位。如果细分CPI各项来看,全年的通胀压力仍然不容小视。尤其是从更明显反映通胀压力的非食品项价格来看,同比增速连续四个月上涨,而其中居住价格的上涨更是远远超出非食品项的平均涨幅。从各地情况看,北京等主要城市的CPI增幅也在持续,部分城市CPI已经处于历史高位。

此外,节假日的季节性因素也是短期产品增多的原因。银联信分析师高菲认为:假日理财产品只是一个噱头,实质上的目标是要通过发行理财产品来争取投资者手中的资金。

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4万亿元,同比下降25%,低于此前市场1.2万亿元左右的预测。根据往年经验,由于一季度的信贷投放对商业银行业绩的贡献度较大,是商业银行放贷冲动最大的时段。贷款处于高位也从侧面印证了银行发行短期理财产品是为了缓解自身存贷比压力的说法。

变相揽储银行仍上调短期理财产品收益

随着银行理财市场的发展,不少投资者已经发现了理财产品的规律:每到年末,各银行总会推出期限很短,但收益超高的理财产品。不少评论都认为这其实就是“变相揽储”。曾经盛行一时的“高息揽储”行为被银监会严厉制止之后,目前央行设有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银行给予储户高利率“高息揽储”已经不太可能再次出现。但是,银行存款压力仍在。于是,“绕道”理财,吸收存款实为各银行无奈之选。

工行日前公布,该行7天滚动超短期产品的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由原来的1.65%上调至1.75%,上调幅度为0.1个百分点。同期,建行超短期产品“天天大丰收”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45%,加息后上调至1.65%,上调幅度为0.2个百分点。该行“周周大丰收”各期限产品的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在加息后均上调了0.1个百分点。此外,光大、浦发也宣布几款1~3个月期理财产品上调预期收益率。

相关专题: 银行理财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飞]

标签:理财产品 理财收益 银行理财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