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秋季对人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来源:凤凰网山东综合

秋季是自然界变化较为剧烈的一个季节,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都会出现在秋季,一天不同的气候、温差变化也较其他季节更为明显,我们会感觉到早晚的凉风透骨,也会感到中午的闷热难耐,同时燥气

秋季是自然界变化较为剧烈的一个季节,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都会出现在秋季,一天不同的气候、温差变化也较其他季节更为明显,我们会感觉到早晚的凉风透骨,也会感到中午的闷热难耐,同时燥气逐渐加重,更容易造成人体的损伤。因此在这种气候明显变得季节里,了解季节会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影响,有利于我们顺应季节养生。

秋季气候变化的特点:秋季气候与自然界变化的主要特点是秋燥,夏季的湿气逐渐退去,冬天的寒气逐渐形成的过程,形成以燥为鲜明特点的气候表现,自然界也由“生长”转向“收藏”。秋风一起,人体气血开始从外逐渐向里转移。中医理论认为“肺与秋气相应”、“ 燥为秋季之主气”,所以,秋季保健养生的重点是保养肺脏和注意预防“燥邪”对人体的侵害。中医学认为,从性质来分,燥气可有温燥与凉燥之别。初秋之气,由于禀受了夏季炎热气候的余气,刚烈肃杀,形如老虎咬人之凶猛,故称之为温燥;深秋之气,由于接近寒冷的冬季,寒意加深,则称为凉燥。

秋季气候对人体影响:

1.秋天阳气逐渐减弱,阴气逐渐加强,人体表面气血逐渐向体内转移,不再像夏季那样体表气血旺盛,所以人体出汗开始逐渐减少,但阳气减弱过程仍然会不时反扑,造成人体体表经气外露,故秋季正常脉象表现为轻虚而微浮,似羽毛状。

2.秋季是由夏季逐渐向冬季过度的季节,阳气、湿气逐渐减弱,阴气、寒气不断加强,两者相互交争的季节,会表现出空气干燥,昼夜温差相对较大,切气温变化无常的现象,人体与季节相应可表现出鼻腔、气管、喉、肺等呼吸系统的干燥不适,呼吸道弹性降低易产生干裂,纤毛活动减少,排出异物的功能减退,呼吸道血流减少,从而降低了吸气功能。易引起一系列的呼吸系统疾病。

3.秋季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可引起一系列的常见病的发生,并可使机体一系列慢性病发作,常见如栓塞、中风、支气管哮喘、心绞痛、消化不良、血友病、胆结石绞痛等病发作。

4.秋季气候易诱使人精神及情绪上的波动,表现为乏力、不愉快、不想工作、失眠、头痛和易激动等。尤其在天气变化前数小时中,上述症状更易发生。

秋季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

1.合理膳食,以防燥护阴、滋阳润肺为准则

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干燥,秋燥之气易伤肺。因此,秋季饮食宜清淡,少食煎炒之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蔬菜宜选用大白菜、菠菜、冬瓜、黄瓜、白木耳;肉类可食鸭肉、青鱼等;多吃一些酸味的食品,如广柑、山楂等。适当多饮水,多吃些萝卜、莲藕、香蕉、梨、蜂蜜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尽量少食或不食葱、姜、蒜、辣椒、烈性酒等燥热之品及油炸、肥腻之物。体质、脾胃虚弱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晨起可以粥食为主,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片粥、黑芝麻粥等,可多吃些红枣、莲子、百合、枸杞子等清补、平补之品,以健身祛病,延年益寿,但不能猛吃大鱼大肉,瓜果也不能过食,以免伤及肠胃。另外,要特别注意饮食清洁卫生,保护脾胃,多进温食,节制冷食、冷饮,以免引发肠炎、痢疾等疾病。

2.起居规律

秋季天地阳气日衰,阴寒内生,即白天逐渐缩短,而黑夜逐渐变长,因此在秋季人们应该早睡早起,起床时间要比春季稍迟一些。深秋时节气候较寒冷,不宜终日闭户或夜间蒙头大睡,要养成勤开窗通风,夜间露头而睡的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呼吸疾患。秋燥最易伤皮(肤)。秋季皮肤的养护首先要补充水分,多洗温水浴,浴后抹些护肤品。洗澡按摩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使肺和皮肤气血流畅,皮肤充满活力,从而润肤益肺。

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冻是秋季一种有益的养生方法。是指秋风时至,虽然天气转凉,但衣被要逐渐添加,不可一下加得过多,捂得太严;即便是晚秋,穿衣也要有所控制,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这样,可避免多穿衣服产生的身热汗出,汗液蒸发,阴津耗伤,阳气外泄,顺应了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收的养生需要,也为冬季藏精做好准备。现代研究表明,微寒的刺激,可提高大脑的兴奋性,增加皮肤血流量,使皮肤代谢加快,机体的耐寒能力增强。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

秋季天高气爽,是户外活动的黄金季节。在此季节老年人必须加强体育锻炼,是秋季保健中最积极的方法。秋季要早睡早起,晨起后要积极参加活动健身锻炼,可选择登高、慢跑、快走、冷水浴等锻炼项目。

秋季养生保健的基本方法

1.咀嚼鼓漱:每天晨起和临睡前,有如咀嚼口香糖一样作上下颚运动100次。然后闭嘴,舌抵上颚鼓漱100次,使津液满口,徐徐咽下。反复36循环。咀嚼时,颚部肌肉会将滞留在左侧头部的血液向下牵引,送回心脏,促进血液循环,抵御秋季凉气。

2.压揉承浆:承浆穴在唇下凹处,以食指用力压揉,即可感觉口腔内会涌出分泌液。若糖尿病患者在想喝水之时,用力压揉此处10余次,口渴即可消失,不必反复饮水。这种分泌液不仅可以预防秋燥,而且含有可延缓衰老的腮腺素,同时可使老人面色红润。本法简捷实用,作为长期保健可以不受时间、场所的影响,随时应用。

3.秋季敲法:肺与大肠相表里,由于秋燥易导致大肠蠕动变慢,形成季节性便秘。专家介绍一种敲法。眼睛的正下方颊贵处,是大肠经络贯通处,只要有规律地刺激眼眶正下方或颧骨四周,就可使肠功能恢复正常。方法:并拢食、中、无名指,以指肚有节律的轻敲。早餐后10~15分钟,是大肠最易发生作用的时间。此时,作几分钟的秋季敲法,可立刻产生便意。便通则肺亦强,整个精神状态也会明显改善。

4.“嘻”字功:为古代呼吸锻炼的呼气法之一,有“去肺家一切积气”,“出肺中之浊气”的健肺功能。方法是在空气清新处站立片刻,尽量吸入新鲜空气,稍顿一下,然后口中发出嘻(xi)音,渐渐呼出浊气,反复36次。“嘻”字音可以清肺。对外感发热咳嗽、痰涎上涌、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等,都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关专题: 秋冬养生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藏亚楠]

标签:人体 影响 秋季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