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医院:汲外存中 继往开来
2013年11月05日 21:56
来源:凤凰网山东
齐鲁医院起源于教会医院,素有国际交流的传统和国际化视野。这对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和博大院风的培育是至为重要的。 早期教会医院阶段,医院的主要负责人和科室负责人基本都是外国班底,如创始人聂会东、外科教授巴慕
齐鲁医院起源于教会医院,素有国际交流的传统和国际化视野。这对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和博大院风的培育是至为重要的。
早期教会医院阶段,医院的主要负责人和科室负责人基本都是外国班底,如创始人聂会东、外科教授巴慕德、英籍药理学专家裴伟廉、组织胚胎学教授施尔德、外科教授惠义路、美籍临床病理学教授柯德仁等。他们在管理医院和大学的同时,也带来了国际化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
当时,很多专家都有海外留学的经历。如侯宝璋,就曾留学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德国柏林大学、伦敦热带病研究所,曾赴美、英等国讲学,与外国权威专家合作著书立说,被评价为“学贯中西,一代宗工”。尤家骏、赵常林、孙鸿泉、孙桂毓、傅曾矩等著名专家也都是留学回国的一流人才。
当时齐大医学院特别吸引青年学子的一点是,在这里读书能颁发加拿大博士学位。直到山东医学院时期,“学校有相当一部分老教授都是国外留学生,他们知识渊博,学术造诣很高,在全国颇有影响,很多教材都是他们编写的。”1958年入学的齐鲁医院内科教授张尚忠回忆说。
在这样的氛围下,齐鲁医院的医生特别重视外语学习。很多人能熟练掌握数门外语,甚至有的中医专家亦如此。 如中医科教授李莱田和肖珙能为一个不会说英语的加拿大留学生赶写英文中医教材,轮流用英语授课;李莱田的论文《从比较生理学论“肺主皮毛”》在英文国际中医杂志《美洲中医杂志》上发表后,20 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向他索要原文。
齐鲁医院向来重视高水平人才的引进。翻阅院志,这样的记录比比皆是:“1927年,聘任留美回国的牙科专家王德超,设立牙科门诊” ,“1937年5月,毕范和代理院长回国,特聘赴英专攻传染病学、曾任南京传染病院院长、红十字会医院院长的陈崇寿教授任齐鲁医院院长”,“1937年8月,从澳大利亚请来英国药理学家普瑞格担任齐鲁医院院长。”
120年星河流转,齐鲁雄藩泱泱大风。受齐鲁医院深厚文化底蕴滋养的新一代齐鲁医院人,风采不输当年。张运院士是今人中的杰出典型。1973年,这个本钟情于工科院校的鲁西青年被山东医学院的招生老师一厢情愿地领进医学院大门以后,突然发现了“心电图”这个兴趣点,从此一发不可收拾,32 岁就拿到了挪威博士学位,成为获得挪威医学博士学位的第一个中国人。
在他的身上,微缩着齐鲁医院120年优良传统的元素。 他流利的英语归功于当年刚从“牛棚”里放出来的英语教授胡玫,一个冒险地偷偷教,一个偷偷学;他勤奋要强、 不服输,面对轻视中国医生的挪威专家“只许看,不许动”的禁令,他等晚上护士下班后才操作;为和当地病人交流,他报班自学挪威语。他的博士选题是一个世界性的医学难题,令外国导师大为震惊,他为此一天干十几个小时,研究结果在欧洲最权威的《英国心脏杂志》全文发表,震动了挪威甚至国际心脏病界。
他用2 年完成了5 年的博士研究工作,登上了挪威、 荷兰、 比利时等国有关国际学术讲坛,也受到了导师的盛情挽留和欧美国家的高薪聘请,但他还是毅然地踏上了归国的旅途。在他踏上飞机的一刻,我们看到了孙鸿泉1949年从美国登上开往青岛的客轮的身影,看到了新中国成立前夕张学衡穿着笔挺的毛料西装从上海登上齐鲁大地的身影,看到了高学勤放弃旧时南京大学200 元大洋的月薪回到母校的身影……120 年间,正是一代代齐鲁医学人的青春和热血,汇成了脍炙齐鲁、光耀杏林的璀璨星河。
相关专题: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