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辞灶除尘蒸发团 日照传统过年习俗


来源:凤凰网山东日照频道

春节承载了浓厚的传统,具有周期性物质满足和家庭伦理亲情意识强化等功能。体现这些功能的,便是年俗,也正是这些年俗带来了浓浓的年味儿。 在漫长悠久的历史岁月中,春节从萌芽到定型,不断发展,形成独具特色、丰

初三耍故事

初三的早饭仍是吃饺子,要拿去拦门棍。这一天起,民间的文艺队开始活动,俗称“耍故事”,“有高跷、旱船、龙灯、狮豹、小戏等,沿海村庄也有办水族舞队的。民间文艺队伍走街串巷,娱及远村近邻,水平较高的队伍进城演出。文艺队伍所到之处,人们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与杂耍队伍混杂在一起。

威风凛凛——狮子舞

日照人把“舞狮子”又叫做“耍狮包”。狮包的皮毛用彩麻编织,狮头用竹篦和绸布扎制。表演时,二人在狮衣内充当狮头和狮身,另有一英俊小伙手持绣球,以“飞脚”“单蛮子”等舞蹈动作引导狮子起舞。跌扑、翻滚、跳跃、狮舞、跳跃、搔痒、抓耳等,还有滚绣球、过楼板、上楼台等技巧动作,以表现狮子活泼、诙谐、勇猛、雄武的性格。舞狮队伍数量不等,有的一个大狮子配以两个小狮子,有的多个大狮子配以多个小狮子。伴奏主要用民族打击乐器,最常用的是“急急凤”、“马腿”等锣鼓点,热烈红火。

双木续足——高跷舞

高跷舞,古称“双木续足之戏”,我们俗称踩高跷。跷采用硬质圆木制作,其下圆上扁,中间有一跷踏,两个为一副,高约0.6米。表演时,脚蹬脚踏,并用布带把脚及小腿绑在跷踏、跷杆上,外套花裤或穿特制长衫,装扮神话、戏曲中的人物,伴着锣鼓点子就舞起了“唐僧取经”、“八仙过海”、“打渔杀家”等经典剧目。也有的以秧歌为主,常见的有“捕蝴蝶”“张老背张婆”等小杂剧和小演唱。表演者以跷代足,既能直立起舞,又能做跌扑、翻滚、逮蝴蝶等动作,技艺精湛,令人惊叹。

高跷舞

陆上行舟——旱船舞

旱船舞,俗称跑旱船。这种旱船多以竹片扎成,旱船上扎船篷,下护船围,再用扎花,彩绸裱饰。表演角色通常有三个人物造型:船娘子、老艄公、傻大婆(亦称老卜子)。建国前,船娘子多由漂亮男子扮演,新中国成立后多由女性扮演。跑旱船时,船娘子进入船篷内,船身用绳子拴在船娘子的腰带上。从外边看上去好像是船娘子坐在船里,实际上船娘子用腰部的力量支撑着整个船身。老艄公猫着腰,和着音乐走出拔锚、收揽、划桨等舞蹈动作,船娘子在老艄公的引导下不断变换行船方向和速度,艄公就随着旱船向前而向前,再随着旱船向后而向后,而旱船的另一个角儿——傻大婆,手摇芭蕉扇,买着轻盈的脚步一会儿尾随船后急追,一会儿又与船娘子并肩说些挑逗的话。傻大婆的角色类似戏剧中的丑角,她的一举一动,一说一唱,十分滑稽可笑。

旱船舞

翻江倒海——龙灯舞

龙灯舞,又叫耍龙灯。器具由竹木和布扎制而成,外裹彩色龙鳞,一般9-12节,长约20余米。表演时一人持一节,每节装上蜡烛或干电池灯泡,舞动时首尾璀璨一片。舞龙表现的主要是“单龙戏珠”、“双龙抢珠”。

龙灯舞经过2000多年的创造发展,已经具有相当高的技巧,表演形式更是丰富多彩。日照地区最为有特色的是高兴镇的“三节龙”和河山镇的“人变龙”。“三节龙”由三位姑娘各擎头、身、尾一节,上下、左右回旋翻舞,别具风格。河山镇的人变龙,现实各色装扮的高跷队入场,耍到高潮时,领头几人先抬起三人架起早已备好的龙头,后边三人抬一人依次展开龙衣,高跷队立即变成巨龙,舞出飞腾的龙姿,或腾跃,或翻滚,或盘回、或穿插,如蛟龙出水,腾云驾雾,无不表现出一种翻江倒海的磅礴气势。

古人认为龙管雨,通过舞龙可以祈求风调雨顺,四季丰收,带有“祈年”的性质。在元宵之夜,舞动的龙灯再一次点亮了万家灯火,也开启了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龙灯舞

相关专题: 日照新春贺年会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初晓芳]

标签:辞灶 日照 习俗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