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破解融资难重在为小微企业增信


来源:金融时报

转自2013年8月14日金融时报 原标题:破解融资难重在为小微企业增信 贷款难、贷款贵,一直是困扰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面对小微企业财务透明度不高、缺乏有效抵押质押物的特征,如何多渠道为小微企业增信

原标题:破解融资难重在为小微企业增信

贷款难、贷款贵,一直是困扰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面对小微企业财务透明度不高、缺乏有效抵押质押物的特征,如何多渠道为小微企业增信,成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关键所在。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着力强化对小微企业的增信服务和信息服务。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一举措,重在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的本质问题。通过提高小微企业的信用,有助于进一步增加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意愿,这一举措将会发挥一定的效用。”

近年来,为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我国不断出台各种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宗良表示,当前商业银行已经进行了战略调整,把小微企业看做是业务和利润的一大增长点,看做是业务转型的一大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小微企业具有信用偏弱、信息不全、资产较少、风险较大的共性,因此,相对于小微企业来讲,大企业更容易获得信贷支持。

分析人士表示,虽然在战略上商业银行已经确立支持小微企业的思路,但是商业银行更加注重信贷资产的安全和收益,这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小微企业的信用缺失,导致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意愿的增强造成障碍。通过第三方提供信息和增信服务,形成“小微企业—信息和增信服务机构—商业银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机制,成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关键举措之一。这一新机制的确立,不仅补足了小微企业面临的信用缺失、信息不全的“短板”,也有利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银企关系。但是,这一机制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需各方作出积极的努力。

由于小微企业生产规模小,经营灵活,因此在经济生活中经常出现企业变动的情况,其中也不排除个别人为的因素,而这正是令商业银行头疼的症结所在。为消除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频繁变动带来的潜在风险的担忧,需要建立小微企业信息透明、公开的机制,防止企业“空手套白狼”以及“拆东墙补西墙”转嫁风险现象的出现。同时,在经济生活中,企业的信息往往是分散的,注册信息在工商,纳税信息在税务,用电信息在电力等,不利于商业银行全方面、多方位深入掌握小微企业的动态信息。此次《实施意见》提出,整合注册登记、生产经营等信息资源,搭建小微企业综合信息共享平台,正是针对上述问题对症下药。从注册到经营环节,从人才技术到税费明细,从水电到环保等全方位覆盖的小微企业信息网的构建,将小微企业的行为公开化,变不可考为有证可查,变不可知为可知,为商业银行和小微企业之间搭建了相互了解的良好平台,有助于双方互信的增加。

业内人士表示,综合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在技术上或许容易解决,但是资源的整合将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推进的过程中尚需协调机制等配套措施跟进,把这一措施落到实处。

分析人士表示,小微企业全方位信息公开、透明、可查、可靠,在这一基础上,相关部门还要加快小微企业信用征集体系、评级发布制度和信息通报制度的建设。小微企业由于资产规模小,申请贷款往往缺乏有效抵押、质押物品,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将推动小微企业依靠自身良好的信誉,摆脱抵押物的制约获得急需的信用贷款。对于商业银行来讲,透明、综合的企业信息,也有助于其更愿意利用人才、技术等“软信息”,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满足信用良好的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同时开拓商业银行业务领域。

解决好小微企业的信用问题,仅仅借助于企业、商业银行的力量还不够,还需要借助更多的力量,健全和完善增信机制。无论是地方政府主导的再担保公司,还是挖掘保险工具的增信作用,宗良认为,诸多渠道,目的都在于提高小微企业融资能力,使之更好地创造可贷条件,畅通信贷渠道。小微企业和商业银行信息沟通的加强,不仅有助于为小微企业本身了解市场提供渠道,更为金融机构了解小微企业拓展渠道,促使双方增强信任,实现银企的良好合作。

小微企业实力小,却吸纳了大量就业,在国家税收中占有较大比重,但是却更容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在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的背景下,小微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较大。宗良表示,此前,为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我国出台措施减轻了小微企业的负担,此次举措重在为小微企业提供合理的融资渠道。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力度加大,将推动小微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对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起到突出的作用。

转自2013年8月14日 金融时报

相关专题: 齐鲁股权  

相关新闻:

标签:小微企业 融资 破解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