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平阴名士:朱鼎延


来源:凤凰网山东整理

简介 朱鼎延(1603~1668)[1] 字元孚,号嵩若。明代永嘉侯朱亮祖后裔。明末清初兖州平阴人。明末避乱,奉母徙居聊城。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考中进士。清顺治初年被经巡抚方大猷举荐为礼部主事,

简介

朱鼎延(1603~1668)[1] 字元孚,号嵩若。明代永嘉侯朱亮祖后裔。明末清初兖州平阴人。明末避乱,奉母徙居聊城。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考中进士。清顺治初年被经巡抚方大猷举荐为礼部主事,又迁郎中,考选云南道御史。上疏言治平、戡乱之策,建议广开言路,分辨忠佞,名声大振。

为官生涯

顺治三年(1646年),巡查河东盐务,复安抚宣大(今河北宣化、山西大同一带)兼学政,六年(1649年)又督学顺天(今北京),所到之处,持正自律,大张风纪。

顺治十年(1653年)任太仆寺少卿,十一年(1654年)任左右通政、太常寺卿,十二年(1655年)任通政使、工部左右侍郎,督乾修清宫。

竣工后顺治十三年(1656年)晋升工部尚书,十四年(1657年)调管吏部左侍郎事,加一级。

顺治十四年丁酉(1657年),京闱弊发,奉命覆试南北两闱乡试,皆秉公评判。

顺治十五年(1658年)以母病乞归,奉养十余年,潜心研究程朱理学,不经营家产。康熙七年(1668年)卒,葬平阴县永宁乡(今东阿县朱海子)。

思想著作

曾多次上书朝廷,谈论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主张治理国家要法与礼并存,五刑与八议共施,文武并用。着有《奏疏》、《知年初集》、《蘧未庵集》等。

顺治十年正月掌河南道监察御史朱鼎延上《请襄泰交盛治疏》:

自古帝王致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迩来灾异迭见、水旱频仍。民穷财尽、尤不可不深忧而熟计者。如黄屋细旃、所以壮皇居也。而民乃有栖身无所、风雨不蔽者。愿皇上居深宫而念民流离之苦。珍羞肥甘、所以适口也。而民乃有半菽不饱、枵腹堪怜者。愿皇上一举箸而思民供纳之艰。貂裘锦绣、所以适体也。而民乃有百结而嗟无衣者。愿皇上一服御而念民捉襟露肘、冒冻号寒之况。又有请者。满官左右御前、时领圣谕。祈自兹以后。俾汉臣亦得随班启奏。皇上临御之暇。询民生利病、商政事得失。于泰交盛治、未必无小补也。(摘自《清实录——顺治朝实录8》)

徐世昌所编清诗汇《晚晴簃诗汇》中收录其一诗《初秋登楼》:

东来岱色入苍茫,望里烟岚接太行。

远浦平沙栖雁鹜,高原落日下牛羊。

庾公月底躭清兴,王粲楼头忆故乡。

况是满城碪杵急,风凄万户客愁长。

后裔名人

朱学笃,字祜堂,号实甫。聊城县人。朱鼎延第七世孙。1859年(咸丰九年)中第二甲第一名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1860年(咸丰十年) 授编修。同年,加翰林院侍读衔。1862年(同治元年) 充国史馆协修、纂修,实录馆协修、纂修。1864年(同治三年)补湖广道监察御史。1865年(同治四年)充任会试同考官。1866年(同治五年)转掌浙江道监察御史。1867 年(同治六年) 任甘肃宁夏府知府。1869年(同治八年)开缺以道员选用。1874年(同治十三年) 受命督修黄河工程并加盐运使衔。朱学笃自幼沉静果决,志向坚定。步入仕途后,风节自励,遇事敢言,同僚中有渎职不法者,上疏奏劾毫无顾忌。

相关专题: 济南平阴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管晓萌]

标签:朱鼎延 平阴名士 同治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