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温琴佐 桑弗:中国艺术收藏


来源:凤凰网山东

论及人们购买艺术品的原因,一般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因为纯粹的喜爱而购买。就是说人们买画、买雕塑或是买其他艺术品是因为喜欢,想要拥有它、占有它、去享受一件中意的东西。我们不会去担心这是不是做了一

论及人们购买艺术品的原因,一般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因为纯粹的喜爱而购买。就是说人们买画、买雕塑或是买其他艺术品是因为喜欢,想要拥有它、占有它、去享受一件中意的东西。我们不会去担心这是不是做了一项投资,也没有去考虑这件物品未来会有怎样的价值。 

  第二类是纯粹为了收藏。即,人们购买艺术品是归于一位特别的艺术家、一项艺术活动、一个地方、或是某一类作品。准确地说,是因为兴趣所在。  

这第二种方式有时可以定义艺术家的成功,即便这些艺术家还不为人知;也会引起艺术方面的专家学者的注意。这第二种方式带来的不仅是收藏品这个要素,也带来了文化的增长——为研究分析做了储备保留,还经常带来一些令人愉快的惊喜、甚至是有显著价值的生意,因为出名总是有好处的。  

第三类是为了经济利益,这其中也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尝试用优惠的价格购买到在市场上已经有稳固地位的艺术家的作品,然后再迅速倒手卖出,实现最短时间内的经济盈利。  

或者是购买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只需很低的投入,然后做些工作让其升值,再在中期以高出原价很多的价格卖出,这样从中获利,有时会是高额的利润。  

第三种情形并不关注艺术家的实际价值和其历史重要性,而是将他看作是一件将要进行交易的商品,和其他类型的产品并无分别。  

在前两种情形中,收藏家被打动是因为热情、是因为对于购买物品的喜爱、是出于对文化,甚至是对经济的增长的渴望。  

但从经济方面,在这两种情形中,这并不是主要目的,即使对于收藏家来讲这两件事通常是并行的。在第三种情形中,出于对艺术和文化的爱只有很少、甚至是没有,仅仅是一个商业运作。就像炒股的人,先买入股票,再在他们认为合适的时机卖出。对于这些收藏家来说,艺术家和他们所购买的艺术品都并不重要。他们通常并不了解他们所购买的东西,也不知道为什么要买,唯一的目的就是做一项投资,并在可能的时机秀一秀这些艺术品,以获得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就是说,除了经济上的投资和相应的回报收益,他们还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通过展示已经“出名”的作品来获得社会对其财富的认可。如果购买的是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他们则想要证明这是一种对文化艺术事业的高瞻远瞩,而其实只是为投机做掩饰的面具。  

这三种方式都是以世界范围内广阔的艺术市场为基础的。在艺术市场的不断发展中,其生命力从未被减弱,即使是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也不例外,有时经济危机甚至成为我前面所讲的那些动机的绝佳机会。艺术品得到解放,直到现在还保存在收藏家或投机者的家里。在中国,还没有出现一个真正的艺术市场。即便一些中国艺术家的拍卖会提升了大众的注意力,但这也是出于将艺术转化为生意的目的。这不仅是由于收藏艺术固有的独创性,也是由于自主收藏的趋势——基本只对内开放,面向的仅是国内市场。这是收藏文化欠缺的最明显的信号,不过幸好,情况已经在逐步得到改善。

事实上,中国的艺术市场仍存在一种现象:拍卖行这一类艺术品采购的专门场所,经常夸大竞拍价位,有时甚至夸张到几百万,用夸大艺术价值的方式来吸引新的买家。从这些拍卖行的资料数据里可以看到,通常这些以上百万金额成交的艺术品并没有被买家带走。这种现象使得中国的竞拍市场好似一个小丛林,身在其中举步维艰,也无法理解到艺术品的真谛。拍卖无疑是投机者优先选择的途径,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去探寻和研究艺术家的资料信息,也不太愿意在新的或是不知名的艺术家身上冒险。而在拍卖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安全港,在这里有比较准确的艺术品价值的参考指导,也能够让他们了解到所购买的艺术品的情况及艺术家信息。然而,出于热衷或个人喜好、亦或是想做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收藏,基于这些原因去购买艺术品的人,视拍卖为一个寻找收藏品的途径。他们更倾向于去参观展览,和艺术家建立联系。他们用完全不同的角度去寻找可以成为他们生命一部分的作品,然后收藏到家里,让它永久地停留在那里。拍卖行对于这种类型的收藏家来说,与其他探寻系统比较只是个附属品,有时能从这里找一件艺术品,但并不是购买的主要场所,因为他们更喜欢探索、研究的过程,有时也会从网上进行。这两种类型的收藏家打开了真正意义上的收藏道路。他们创造了艺术家,使其变得出名,也促进了文化增长——不仅仅是对他们自身,而是对整个国家甚至是全世界做出了贡献。他们使得艺术家慢慢成名,接下来这些艺术家就会被拍卖行、投机者和艺术商人搜寻到。

在中国,艺术系统是与艺术画廊关联的,事实上仍处在萌芽阶段。仅限于北京798和一些少数类似的场所,在上海、成都和其他一些城市也有类似的场所。而真正的艺术系统是广泛传播的,但这一点还并没有起步实行。另外,伴随着西方大型艺术画廊的到来,再加上目前中国的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已经越来越频繁地出行去了解世界艺术,我相信在未来五年内,中国必然会出现艺术市场和价值的革新,中国的艺术收藏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改变。目前许多得到颂扬的艺术家会被归入更低的位置,许多中国的收藏家将要面临处理过高价格买入的、不可能再转手卖出的艺术品。因为很多在艺术史上留名的世界级大师的作品甚至比中国某些现代艺术家的作品还要便宜。当然,那些参与创造了中国艺术史的真正的大师会留下来,但对于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重新评判是不可避免的。艺术收藏在各处都发生着一种现象,在中国也不例外:人们自己操作并定义艺术家的价值。然而在中国收藏界,直到现在也没有出现过无以伦比的繁荣兴旺景象。而这些价值是由其他因素定义的,通常是艺术外行人做的定义。他们只有一点政治性的了解,然而也绝对不是从作品的历史重要性中了解到的。我想要解释一下直到现在我所讲的,请大家注意这些都是由经验得出的,基于二十几年来我对中国艺术的思考,还有超过五十年作为国际级策展人和艺术编辑的经验我才做出了这些结论。如今,像张晓刚、俸正杰、陈逸飞、曾梵志、方力钧还有许多这一代的艺术家,他们在世界范围内都变得非常出名,在收藏家的热情购买下,他们的作品价值达到了上百万。这成就是不分时期的,也就是说,当这些艺术家还完全没有名气、作品卖得很便宜的时候,即使是这样,世界收藏市场上也会有人愿意购买他们的作品,无需了解他们曾经是谁,将来又是否会变得如此著名。同时,我向许多收藏家建议购买他们的作品,这也加强了买家的购买欲望。他们相信我,听从我的建议,比如最近我建议购买谢晓钢的作品,之后很快被转手,达到了百万的价值。拍卖行和艺术商人随之而来,在成功的浪潮下,先是国际市场、然后慢慢地中国市场也更认可他们。这表现在博物馆开始展出他们的作品,艺术画廊开始举办他们的展览等等,他们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在与中国二十年来的联系中,把许多中国的艺术家带入了西方,让他们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和其他国际性画展。他们得到了西方收藏家的支持,我也促成了大量作品的销售,将作品卖给了一些收藏家,他们甚至此前都不知道这些艺术家的名字,这些艺术家对于我们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但还是有人购买了这些作品,并在持续购买,只是纯粹出于收藏喜好,当然也不排除希望以后能够赚到钱的这种愿望,不过赚钱并不是主要目标。目前,我关注一些中国的青年艺术家,比如张红梅、许德奇、何红蓓、陈文令、冉学梅,还有一些已有稳固地位的大师,比如潘鲁生、曾毅、黄可华。我十分相信这些艺术家,并且市场的巨大成功和西方的评论文章也证实了我的选择。我相信,例如张红梅和许德奇是中国艺术家里面卖出作品最多的人,当然我指的是国外市场。他们在本国并没有特别特别出名,却已经登上了西方艺术市场。这种现象也发生在我过去帮衬的一些艺术家身上。收藏他们作品的收藏家不属于做短期艺术品的生意人,而是属于一条由收藏家组成的坚实纽带。在中国,这条由收藏家组成的纽带还没有因为被艺术作品的售价而望而却步产生动摇。那些炫耀性质的拍卖纪录阻碍了不做经济考虑的人的收藏热情。但当真正开始着手进行、开放出巨大的艺术市场时,也会使之动摇。就像发生在西方的一样,艺术市场并不是依靠个别亿万富翁,而是依靠一大堆收藏家。他们通常很年轻,渴望通过购买艺术品来提高生活品质,并在可能得情况下用这个做点生意。

在中国,这种收藏正慢慢地形成规模,获得利益,财富迅速累积。因此未来对于艺术作品的购买不仅是少数富人的特权,也向一大批中国的中产阶级打开了大门,当然这里指的不只是有百万价值的作品。这一点会在一个特殊的、良好的时机很快发生,因为更广阔的选择性也会随之发生。并不仅仅局限于中国艺术家,在国际艺术视野范围内也会有更多的比较和更多选择的可能性。用这种方式,可以将那些在中国的博物馆里、展会上、收藏家的家里缺失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引进。我就刚刚才所表述的内容,在济南这次大型展会的基础上,试着提出作品选择的建议。此次展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了解西方艺术的丰富性。把西方艺术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包含了世界著名大师的作品,尽管其中一部分在中国并不为人所知。我们会从中发现像米开朗基罗·斯齐亚沃尼这样的艺术家,他是一个威尼斯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他的壁画作品装饰了威尼斯最美的几个教堂和一些威尼斯的美丽别墅,如瓦尔玛拉那别墅,被认为是世界文化遗产;再比如保罗·卡里雅利(保罗·威罗内塞)的画作,被维罗纳人称作是值得在博物馆展出的作品。还有乔万尼·弗朗斯科单是他的个人作品就值得举办一场画展。如果我们能在这些杰作中再加入首次进入中国的佛兰德绘画作品,如此惊人的规模,人们能够很容易地理解到这是一次唯一的、或许不会再重演的盛会。中国的收藏界可以看到古典时期的作品,如马蒂斯的一幅画作,多年来一直归马蒂斯家族所有,曾在许多重要的展会中被展出,也被收入了最有声望的出版名录里面。雷诺阿的最大尺寸也是最重要的画作之一也将被展出。除了这些,还有毕加索、马可·托比的作品,这些都是从未在中国展出的艺术家。他们是中国书法和西方艺术、尤其是美国艺术联系的纽带。

我将这些作品为此次展会带入中国,收藏家们一定会从中找到感兴趣的作品。但我想的不止是会有多大的经济收益,我想到的还有我前面提过的那个中产阶级收藏家组成的纽带,这些人能够找到适中价位、但已在艺术史上留名的名家作品,这对他们的未来来讲是一个肯定。

 

在挑选过程中,人们会看到独立的作品,也会发现一些小的收藏系列作品,比如亨利•德•图卢兹•洛特雷克、萨尔瓦多·达利的一系列图画作品;还有米莫•帕拉迪诺的匹诺曹系列作品,这些作品曾在日本所有重要的博物馆内都展出过。

 

整套作品这次在中国的首次展出,可以让人们看到不同时期和风格的作品,而这些艺术品都是高品质的作品,在世界艺术史上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相关专题: 欧洲经典美术大展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李静静]

标签:艺术 收藏 温琴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