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杨心一:民间文化的交流意味着文化的活跃和自信力


来源:凤凰网山东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所推出的“西方艺术大师经典原作展”,是近年来在政府相关部门支持下,私人筹办的规模最大、最全面的西方艺术展,由温琴佐Ÿ桑弗、曾毅策展,展览分为三个单元,分别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现代艺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所推出的“西方艺术大师经典原作展”,是近年来在政府相关部门支持下,私人筹办的规模最大、最全面的西方艺术展,由温琴佐Ÿ桑弗、曾毅策展,展览分为三个单元,分别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时期,囊括达芬奇、毕加索、马蒂斯、达利、安迪Ÿ沃霍尔等多位西方古典至当代艺术大师的作品,展出作品共超过180件。尽管由于获取信息渠道的多元,很多观众对西方艺术展览已经司空见惯,然而本展览的举办有其特殊的意义。

 最早进入中国的大型西方艺术展览,可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美术馆的“法国19世纪农村风景画展”(1979),回顾30多年以来的西方艺术展览史,常见三种展览模式。其中,规模较大的展览大都作为政府主导的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在美术馆的馆际层面上展开合作,令人印象深刻的有法国文化年的重要活动“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2004),西班牙文化年的“从提香到戈雅——普拉多博物馆藏艺术珍品展”(2007),以及中国美术馆与美国古根海姆博物馆合作,并联合欧美数十家博物馆和收藏机构举办的“美国艺术300年展”(2007)。另一个中国观众可以欣赏到西方艺术的地方是艺术博览会,艺博会是集结国内外画廊的艺术品展销平台,画廊通常会在艺博会上展出代理艺术家的作品,有时也能看到艺术大师的作品,例如世界顶级的高古轩(Gagosian Gallery)画廊曾携毕加索的名作来到中国,但这种展览比较小型,作品零散且件数较少。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艺术品拍卖公司会推出西方艺术品拍卖会,这些拍品的预展向公众开放,如诚轩拍卖推出的西方印象派作品,其特点除了规模小之外,往往缺乏代表性。相比之下,本展览包含西方自15世纪以来到当代的重要艺术流派,不仅时间线索长,展示面也十分广泛,历史画、风俗画、风景画、肖像画及静物画等均有涉及,从中可以再现出西方经典艺术的整体风貌及其变革,若在几年前,由民间力量组织这样的大型展览是难以想象的,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民间层面的深度交流往往意味着文化的活跃和自信力的增强。

其次,本展览之所以在山东济南举办带有更深的意涵。山东是孔孟之乡,中国儒家文明的发源地,宋代著名诗人苏轼写道 “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同时山东也是书画大省,如果说儒家思想是中国文明的内在精髓,书法、中国画则是其艺术表达。2500多年前,孔子本人曾周游列国散播他的学说,而今遍及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承担起向外传播中国文明的使命。但在向外传播的同时,双向的对话也十分重要,本展览可以视为西方文化走进来,特别是走进孔孟之乡的象征。实际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自19世纪末“西学东渐”之际就已开始了,在这段历史进程中,中国的艺术及文化,既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又主动转化和发展自己,从而形成今天的形态。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举办西方艺术大师的大型展览,正是体现出这样一种国际视野。通过本展览,我们可以看到百年来中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对话的大格局。以达芬奇的《自画像》为例,这是目前唯一一件被公认为是达芬奇自画像的存世作品,画中人头戴黑帽,置身于阴影中,表情严肃,眉毛微蹙,与欧洲中世纪肖像画中人物虔诚的目光截然不同,这些细节的差别可见达芬奇对“人”的关注,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达芬奇的作品集中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从中世纪的以“神”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同时也是西方现代文明不断发展的内核,这让人联想到孔子关于“人”的学说,如“仁者爱人”等,儒家学说近似一种早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其间的不同之处和相通之处,构成了中西方交流的基础。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本展览的当代性。比较中国改革开放早期引入的西方艺术展览,在现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举办西方艺术大师展,由于历史条件不同,意义也不尽相同。早期的一系列展览,如“波士顿博物馆美国名画原作展”(1981)、 “法国毕加索绘画原作展”(1983)等,对当时的艺术界、思想界乃至社会大众带来很大震撼,推动了中国文化走向更加开放的格局。但就影响力的层面来讲,西方艺术与中国之间主要是影响与接受影响的关系。如今,中国作为文化大国再次令人瞩目,举办西方艺术大师展变成为搭建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观众不再经历影响的焦虑,而是带着自身的文化背景,去倾听这些西方艺术大师的作品讲述不同文明的故事。艺术哲学家泰纳(Taine,H.A.)认为,一个时代的艺术作品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时代精神,这一观点虽被后来的学者修正,但大体上,在这些展出艺术作品中,确实可以发现西方文明各时期人们的生活形态、审美趣味以及国民意识。例如17世纪初的弗拉芒画家菲利普Ÿ德Ÿ马里耶所绘制的花卉,具有巴洛克艺术的风格,花朵呈现弯曲的线条,色彩华丽饱满,并向外扩张,青色花瓶上装饰有藤蔓花纹。虽然这是一幅静物画,但也可以理解为17世纪欧洲生活的一幅风情画。以画为鉴,它们能否为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提供一些思考?这是本展览的当代性所在,引领观众见古知今,反观当代中国的文化与社会现状。

相关专题: 欧洲经典美术大展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李静静]

标签:文化 交流 民间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