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聊城东融西借:八大富民兴聊战略承载梦想


来源:开封日报

聊城市居鲁西,临河南、河北,位于华东、华北、华中交界处。代表中国商业文明的京杭大运河和代表农业文明的黄河在此交汇,贯穿中国南北的京九铁路和连接祖国东西的胶济邯铁路及高速公路在此相交形成“黄金大十字”。

聊城市居鲁西,临河南、河北,位于华东、华北、华中交界处。代表中国商业文明的京杭大运河和代表农业文明的黄河在此交汇,贯穿中国南北的京九铁路和连接祖国东西的胶济邯铁路及高速公路在此相交形成“黄金大十字”。

聊城不仅起着辐射和带动鲁西经济发展的中心作用,而且也是与山西、河北等内陆省份进行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聊城既可利用东部沿海的先进技术,还可利用西部省份的丰富资源,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能源基地、内陆口岸和辐射冀鲁豫交界地区的中心城市。

纵向:成绩·发展·实力

2012年,聊城市经济社会在“争先进位年”活动中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聊城坚持把抓投入与稳增长相结合,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260亿元,增长21.8%。20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03亿元,比2011年增加288亿元,其中鲁西化工年产48万吨三聚氰胺、鑫亚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等70多个项目建成投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的突破,火车站改造及站前广场、高临高速公路已经竣工,邯济铁路扩能改造、德商高速公路聊城段、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济聊一级公路加快建设,青兰高速公路聊城段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在抓投入的同时,精心组织经济运行,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经济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150亿元,增长12.5%;地方财政收入104.5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6500亿元,利税650亿元,分别增长25%和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2亿元,增长1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88元,分别增长15.3%和17.5%,全市绝大多数指标增幅继续位居全省前列。

聊城坚持扩总量与转方式、调结构相结合,以建设“一五二”产业基地为重点,努力拉开发展格局、培植发展优势。一是农业产业调整振兴成效显著。粮食总产116亿斤,实现“十连增”;瓜菜菌总产1440万吨,保持全省第一;畜牧和水产、林果生产及加工产值分别达到144亿元和186亿元。新增省级龙头企业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39个、“三品”认证品种75个。二是工业“4455”工程加快实施。四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民营特色产业和50户骨干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18%、20%、27%和23%。“3+4”千亿元产业园建设全面展开,累计完成公共设施投资150亿元,工业投资840亿元,建成区面积达55平方公里,阳谷祥光生态工业园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验收。三是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狠抓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和支持政策落实,举办了首届“水文化”节和“好客山东”休闲汇等活动,聊城市被评为“中国温泉之城”。服务业投资完成350亿元。

同时,聊城坚持把城镇化作为支撑工业化、改善群众生活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加大了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力度。江北水城建设开创了新的局面, 20个城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2亿元,增长45.7%。古城保护与改造四条大街临街建筑和道路、综合管沟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工;市民文化活动中心、西安交大聊城科技园学术交流中心主体完工;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投入使用,体育场主体基本完成。以道路为重点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的突破,54条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拓宽改造全面完成,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出行。各县(市)城区和小城镇建设也都取得很大进展,茌平、东阿、高唐被评为省级园林城市,14个示范镇建设全面启动。

聊城坚持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入,经营预算管理进一步完善,活力明显增强。新增股权挂牌企业10家,直接融资13.6亿元。农村土地流转新机制基本形成,新增流转面积7.86万亩;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大力推进民营经济争先进位,民营经济税收、民营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0.7%和20%。组织了春、秋两季招商引资“百日会战”,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00亿元,增长23.5%;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完成进出口总值56亿美元。“海外聊城”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批境外企业7家,境外投资4500万美元,获得国外铝土资源开采权8960万吨、铜勘探开发权面积1万平方公里。

抓民生,促和谐,人民生活有了新的改善。聊城始终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市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147.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8%,10件民生实事全部落实。城镇新增就业7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2.9万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1.5万套,竣工8163套,开工率、竣工率均居全省前列,政府限价房完成配售1208户。

横向:差距·不足·机遇

横向比较,聊城的决策者压力很大。

在山东省经济的“大盘子”里,聊城市去年的生产总值仅占全省的4.3%,一些经济指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去年,聊城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04.5亿元。与“标兵”相比,青岛是聊城的6倍,烟台、潍坊是聊城3倍,淄博、济宁是聊城的2倍;与曾经“并列”甚至是“追兵”的市相比,聊城比枣庄少12亿元,比德州少16亿元,比菏泽少36亿元,比滨州少46亿元。以县域为单位来比较,2012年,全省140个县(市、区)中,地方财政收入过100亿元的1个,过50亿元的10个,过30亿元的31个,过10亿元的94个,而聊城市只有3个县过10亿元,最多的茌平县只有18亿元,多数县在全省的位次不进反退。

2012年,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万亿元,聊城完成1260亿元,仅占全省总量的4.2%,是青岛完成投资的30%,烟台、潍坊的40%,比德州少140亿元。

差距和压力,让聊城人民如坐针毡。

决策者痛定思痛之后,提出东融西借、跨越赶超,建设冀鲁豫三省交界科学发展先行区,争当中原经济区建设排头兵的口号。

口号的提出是经过认证和深思熟虑的。

机遇就在眼前。

聊城的发展面临着东融西借的重大机遇,机遇千载难逢,同时又稍纵即逝,必须抓住用好、乘势而上。国家将聊城纳入中原经济区建设规划;山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打造山东西部新的经济隆起带。具备了东融西借的重大机遇。“东融”,就是全方位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山东西部新的经济隆起带,在融入发展中实现在山东西部率先崛起。“西借”,就是借助中原经济区这个国家级战略的大舞台,做足做好借力发展、借梯上楼、借机突破、借势而上这篇大文章,奋力抢占冀鲁豫三省交界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制高点。

山东省委、省政府对聊城的发展寄予厚望,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盼发展、求发展的愿望空前强烈,聊城别无选择,唯有大干苦干,唯有跨越赶超。

攻坚之役:八大富民兴聊战略承载梦想

东融西借,是聊城的最大机遇;跨越赶超,是聊城的唯一选择。东融西借、跨越赶超的目标是争当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排头兵,到2020年要把聊城建设成为冀鲁豫三省交界科学发展先行区。

“打好攻坚战,聊城坚定实施八大富民兴聊战略。”采访期间,一直陪同开封日报社采访团记者深入基层采访的聊城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吴文立说。

吴文立说,一是实施“万亿工业”战略。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跨越赶超的首要任务就是突破工业,必须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大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开创工业发展新局面。“百”,就是全市重点抓好投入过百亿元的大项目,各县(市、区)和市经济开发区重点抓好年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大企业。今后3年,要在加快推进信发铝电产业链延伸配套、泉林15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鲁西化工产业园等在建百亿元项目的同时,每个县(市、区)和市经济开发区至少新上1个列入国家和省重点支持范围的百亿元工业项目;每个县(市、区)和市经济开发区至少新培植1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千”,就是培植年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的产业和园区。今后3年,要将铜及铜加工、铝及铝加工、化工、汽车、纺织、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打造成千亿元产业,将祥光生态工业园等3个产业园打造成为千亿元产业园区。“万”,就是以抓大项目、大企业、大园区为重点,带动一大批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工业经济整体实力迈上新台阶,实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万亿元的目标。

“二是实施‘双百大城市’战略。在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参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背景下,聊城以更宽广的视野谋划、更主动的工作加快城镇化进程,为建设冀鲁豫三省交界科学发展先行区搭建坚实平台。今后3年,全市将累计完成城乡建设投资1160亿元,城镇建成区面积达32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增加到310万人,城镇化率在50%左右。”吴文立告诉记者,“坚持‘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城市定位,以拉大城市框架为中心任务,突出城市特色,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竞争力。到2015年,建成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的‘双百大城市’。各县市进一步明确城市定位,发展特色产业,合理规划、扩大规模,彰显特色、完善功能,引导农村人口和县域优势资源向城区集中。到2015年,各县市城区人口将显著增加。其中,临清达到35万人,茌平达到30万人,高唐达到25万人,冠县、莘县、阳谷分别达到20万人,东阿达到15万人。着力建设市经济开发区、茌平、东阿‘三角’地带,加强资源整合,一体规划建设,形成主动承接济南的积极态势,打造山东西部新的经济隆起带中的‘隆起区’和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示范区。”

聊城市实施的八大富民兴聊战略的第三个战略是“立体大交通”战略。聊城实施“5521”工程,构建水陆空立体大交通体系。第一个“5”,是5条铁路,即邯济铁路扩能改造工程2013年竣工通车,济聊城际铁路、聊泰铁路争取2014年开工建设,推动京九高速铁路、聊城至石家庄铁路列入上级规划。第二个“5”,是5条高等级公路,即德商高速公路聊城段、济聊一级公路2015年竣工通车,青兰高速公路聊城段2013年、南乐至朝城高速公路2014年开工建设,推动茌平至东阿高速公路列入上级规划。“2”,是两条水路,即完成京杭大运河和徒骇河通航的前期工作。“1”,是聊城军民合用机场开工建设。

“生态水城”战略是第四个战略。聊城进一步打响“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城市品牌,坚持不懈抓好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天蓝水清的生态环境,将聊城打造成为人们最想来看、最想来住、最想来玩的生态城市。抓好京杭大运河、徒骇河、小湄河、南水北调干渠、古漯河的开发建设,实现湖河水系连通、游船通行,形成聊城市区“四湖八河”的水系风光。

第五个是实施农业龙头带动战略。吴文立说,实施农业龙头带动战略重点是抓好“龙头打造”和“体系构建”工程。“龙头打造”工程,即打造聊城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这个龙头。“体系构建”工程,即建设聊城现代农业发展的六大体系(农产品生产基地体系、农产品加工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社体系、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服务业包罗万象、内容广泛,必须发挥比较优势,突破重点领域,努力实现倍增发展。到2015年,全市要累计完成服务业投资20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在38%以上,提供地方税收达到80亿元,实现3年倍增。”吴文立说,“这是我市实施的第六个战略——服务业倍增战略。”

县域经济突破战略是聊城市实施的第七个战略。县域经济是聊城经济的主体,县域是跨越赶超的主战场,必须全力以赴突破县域经济,形成各县(市、区)生龙活虎、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第八个战略是实施民生优先战略。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践行党的宗旨的政治要求,又是扩大内需、促进发展的战略基点,必须放在优先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吴文立告诉记者,聊城今后3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2013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00亿元,生产总值24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30亿元,城镇化率43%;2014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000亿元,生产总值27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60亿元,城镇化率46%;2015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500亿元,生产总值31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00亿元,城镇化率50%左右。

支撑之力:五大保障让梦想照进现实

打好东融西借、跨越赶超攻坚战,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用五大保障支撑起聊城人民的腾飞梦想。

据吴文立介绍,五大保障是实行大招商、建设大园区、实施大督查、作风大整顿、营造大氛围。

吴文立说,实行大招商,就是加压力,把招商引资的氛围搞得更浓;明思路,把招商引资的工作搞得更实;强服务,把招商引资的环境搞得更优。

建设大园区是指聊城着力建设大园区,使之成为招商引资的主要平台,因为市经济开发区和各县(市、区)园区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实施大督查就是要改进督查工作,强化督查权威,以过硬的督查力度促进跨越赶超。

“第四大保障是作风大整顿。推进跨越赶超,干部是决定力量,作风是关键因素。聊城研究通过了《关于整肃市直机关纪律作风的五项规定》,从干部作风中最易操作的问题入手,立说立行、说到做到,进行纪律作风整顿。”吴文立说,“第五大保障是营造大氛围。在全市喊响‘以跨越赶超论英雄’、‘争当干事创业的战斗员、运动员,不当不负责任的评论员、裁判员’的口号,不看说得怎么样,而是要看干得怎么样,鼓励大家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做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做攻城略地的‘急先锋’。”

相信,这五大保障的实施,必将推进聊城市东融西借、跨越赶超攻坚战的顺利进行。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聊城,正以飞翔的速度向自己的目标冲去!

相关专题: 聊城:东融西借 跨越赶超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逯延津]

标签:东融西借 聊城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