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东融“融”什么 西借“借”什么


来源:中国山东网

近年来,聊城经济保持着快速发展,但总量小、产业层次低、城镇化水平低的问题也很明显。所谓“东融”,就是全方位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山东西部新的经济隆起带; “西借”,就是借助中原经济区这个国家级战略大舞台,拓展市场、延伸腹地。

原标题:东融“融”什么,西借“借”什么?

近年来,聊城经济保持着快速发展,但总量小、产业层次低、城镇化水平低的问题也很明显。基于此,4月中旬,聊城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作出了“东融西借、跨越赶超,建设冀鲁豫三省交界科学发展先行区”的战略部署,明确了聊城今后一个阶段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所谓“东融”,就是全方位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山东西部新的经济隆起带; “西借”,就是借助中原经济区这个国家级战略大舞台,拓展市场、延伸腹地。

东融,理念先行

去年我省完成的3万亿固定资产投资中,聊城仅占4.2%。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局面?最根本的原因是发展理念滞后。科学发展,理念先行。“各级干部的工作精力还没有完全聚焦到科学发展上,没有完全聚焦到抓投入、抓项目、抓招商上。”聊城市委书记林峰海说,在新一轮城市发展中,聊城要通过融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高起点确定目标、宽视野拓展思路、大力度改革创新、快节奏推进落实。

融理念,就要突破“小成即满”、“常规发展”的思想,就要学习省会城市先进的科学发展理念,更要向周边兄弟市“取经”,例如,聊城市党政考察团积极向莱芜市学习,大项目建设在较短时间内取得重大突破。有多少发展瓶颈,就有多少改革思路;有多少要素制约,就有多少创新办法。坚持以大招商促进大发展、以大开放汇聚大能量,优化环境降成本,破解瓶颈见实效。

以招商理念为例,既要注重招商数量,又要注重招商质量,着力引进高端产业项目、财政贡献大的项目、产业链条上的关键项目。

既然注重招商质量,就要关注产业对接和产业融合。聊城的机械制造、医药和特色旅游都已初具规模并各具特色,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产业链条完善上有很强的互补性,整合、对接及合作空间巨大。与此同时,济南的现代金融、科技开发、现代物流、软件服务外包、工业设计等新兴服务业也会对聊城形成辐射作用,济南一些制造业、园区急需转移出去,更为聊城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新机遇。聊城需要抓紧“东融”机遇,进一步强化特色,培植主导产业,对接济南,形成“同城效应”。

“东融”重点之一就是融市场。济南人口700万,是个大市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面积5.3万平方公里,人口3300多万,市场更大。这对聊城意味着什么?聊城又能带给这个大市场些什么?聊城的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十分丰富。林峰海说:“要将聊城打造成为人们最想来看、最想来住、最想来玩的生态城市。”这里有古楼、运河、湖水、阿胶、温泉、国家级森林公园、梵呗音乐……所以聊城在打造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同时,又提出养生胜地,来对接这个大市场的需求。目前,从全国和全省来看,聊城蔬菜总产均居第一。聊城计划打造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这个龙头,涵盖农产品拍卖、期货、会展、电子商务、冷链供应、物流配送、信息服务等功能,力争将其建成全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功能最全的农产品物流交易平台。

此外,“东融”重点还要融信息、融技术、融人才。通过融信息,进一步对接济南都市圈的信息优势,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济南的信息服务业收入突破千亿元,对于聊城的信息服务业发展是个很好的借鉴。济南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接近40%,通过融技术,进一步提高科技研发能力,借助济南都市圈和东部地区的先进技术,提高聊城的科技创新能力,借助技术发展优势产业。通过融人才,借助发达地区的人才资源,加强人才的引进、管理,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提升城市创造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西借,向中原腹地延伸

“借力发展、借梯上楼、借机突破、借势而上”这是聊城对“西借”的解释。

中原经济区是国家战略,聊城首先要做好政策承接。被列入中原经济区规划,聊城将享受国家财税、金融、投资、产业、土地等方面的支持政策,能够争取国家在此设立各类示范区、试验区、试点等,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保障改善民生,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等方面,也将得到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

聊城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忠林指出,要用好国家赋予聊城的中原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地区性交通枢纽、重要产业基地、鲁西内陆开放试验区、区域合作北部门户等功能定位,通过借力中部地区政策,办成过去想办而办不到的大事,突破影响发展而自己解决不了的难事,从而在中原经济区中保持优势地位。

例如,中原经济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按照规划,它将在粮食生产、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享受重点扶持,在“粮食不减产”的总要求下,建成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示范区。所以利用好国家倾斜政策,让粮食高产,让农民从农业生产中得到更多实惠,是聊城等地的努力方向。2013年,聊城的粮食总产目标为110亿斤,通过建设更多的农产品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将带动农民增收13%以上。

聊城能否就此从对外开放的“内陆”变为“窗口”,很重要的一点是看“空间”借的怎么样。中原经济区规划除聊城外,还包括河南省全境,河北省邢台市、邯郸市,山西省长治市、晋城市、运城市,安徽省宿州市、淮北市、阜阳市、亳州市、蚌埠市和淮南市凤台县、潘集区,山东省的菏泽市和泰安市东平县。区域面积逾2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远超1个亿,这一区域都会因为政策的“联通”,而成为聊城的“舞台”。

聊城是对接中原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是实现中原经济区“核心带动、轴带点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空间布局最直接的联动发展区。例如,即将上马的济郑铁路,竣工以后,到郑州也就两个小时左右,这样便捷的交通条件,将把聊城与河南中原城市群紧紧连在一起。聊城可借助郑州发展现代物流中心的良好机遇,加快建设聊城的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市场,积极推进物流资源、物流设施、物流企业向园区集聚。

随着邯济铁路扩能改造、聊泰铁路、德商高速、青兰高速、济聊一级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建成,聊城作为山东的西大门,将更加成为中西部资源东引进入山东、山东产品和服务业西拓占领中西部市场的“桥头堡”。在国家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形势下,聊城可以依托中原腹地进一步开拓市场,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还可以加强区域内资源和产业合作,在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粮食、蔬菜精深加工等传统产业上取得更大发展。

相关专题: 聊城:东融西借 跨越赶超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逯延津]

标签:中原经济区 建设创新型 中原城市群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