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老漂族”:身在这儿 根在那儿


来源:新华网

为了照顾孙女,肖金枝和老伴从安庆潜山县来到合肥市已有5年,对于家乡的思念却越来越浓。肖金枝的无奈并非独例,“老漂族”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又忍受着漂泊异乡的孤独和远离故土的保障无依,有的甚至和老伴长年分居两地。

原标题:“老漂族”:身在这儿 根在那儿

新华网合肥10月12日电(记者张紫赟 袁汝婷)在繁华都市的背后有这样一群老人,花白头发、苍老面容,为照顾儿孙,他们自愿或被迫离开熟悉的家乡,“漂”至陌生的大城市,面临着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生活不习惯等种种问题,成为“老漂族”。临近重阳节,记者走近这一群体倾听他们的声音。

清晨6点多天蒙蒙亮,在安徽省合肥市南郡明珠小区内,59岁的肖金枝在给儿子媳妇做早餐,然后叫醒5岁的小孙女,帮助穿衣喂饭后,坐20分钟的公交车送去幼儿园,这便是她一天洗衣打扫、带孩子的异乡生活的开始。

为了照顾孙女,肖金枝和老伴从安庆潜山县来到合肥市已有5年,对于家乡的思念却越来越浓。“看见路上有人说安庆话,就想凑上去聊两句,经常会梦见家乡的人和事。但儿子儿媳工作忙,我们走不开啊。”

在这里,虽然儿孙绕膝让老两口不乏快乐,但城市昂贵的物价、拥堵的交通却让他们难以适应,尤其是异地医保报销成了心头难事,“之前我在这里治慢性阑尾炎花了4000多元,可回到潜山县说不是定点医院,无法报销,来回折腾几次还浪费了车费。”老两口告诉记者,虽然人在这儿,可觉得这座城与自己没有一点关系。

肖金枝的无奈并非独例,“老漂族”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又忍受着漂泊异乡的孤独和远离故土的保障无依,有的甚至和老伴长年分居两地。

来自淮北市固镇县的宋庆华有儿女一双,2007年她远赴北京为儿子照看孩子,将老伴留在家乡照顾老母亲,一晃就是5年多的分居生活。去年,老伴刚接替了儿子家的“任务”,她又马不停蹄赶来女儿家照顾即将出生的孩子。“一个人在外怎会不孤单,没有朋友啊。有时候会给老头子打电话,但不能常打,话费很贵。”

采访中,提及家乡,许多“老漂族”都红了眼眶,异乡生活经常会情绪波动,最难过的是儿子儿媳的不理解,他们中几乎都有因教育观念、生活方式产生分歧被埋怨或是指责的经历。“周围环境变了,好像做什么都犯错。老家才是根啊。”一位阿姨说。

宋庆华所在紫云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蔡朝丽告诉记者,近年外来人口急剧增加,“老漂族”群体也不断扩大,以该居委会居民为例,有近一半家庭有赶来照看孩子的老人。而这群老人由于文化程度不高,沟通与适应能力较弱,大多数人都会经历漫长的情感孤独期。

“为降低在城市抚养儿童的成本,许多人将父母接到身边,这也是中国"家庭团聚"传统观念的体现。”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院长、老龄化问题研究专家范和生指出,“老漂族”因为长年待在县城或者农村,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很难更改,当与城市文化产生碰撞时,往往容易成为城市文化边缘人,老人们的心里会很痛苦,有的甚至得了抑郁症。

专家分析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性加大和老龄化速度加快,“老漂族”群体的日益庞大已成为可预见的事实,建议尽快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放心保)这类社会保障全国联网,给老年人的流动提供跨城市的便利。城市管理者则应加强社区建设,为“老漂族”搭建特殊的交际场合,通过开展志愿、公益活动帮助他们尽快融入新环境以消除孤独。“子女们要多留意老人们的情绪健康,整个社会也要多些善意与接纳。”

相关专题: 老漂族  

相关新闻:

标签:老漂族 任务 潜山县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