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国老八大名酒的历史与现状 十年宿醉一朝醒


来源:山东商报

原标题:中国老八大名酒系列报道之开篇:十年宿醉后,老八大名酒是否安好?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对白酒共进行过五次的国际级评比,1952年、1963年、1979年、1984年、1989年共评选出数种名酒。

原标题:中国老八大名酒系列报道之开篇:十年宿醉后,老八大名酒是否安好?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对白酒共进行过五次的国际级评比,1952年、1963年、1979年、1984年、1989年共评选出数种名酒。但意义最为深远、影响力最大、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且公认的中国名酒,是第二届1963年评选出的八大名酒,也就是人们熟悉的“老八大名酒”,分别是:五粮液、古井贡酒、泸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酒、茅台酒、西凤酒、汾酒、董酒。这些获奖的白酒品牌成为了代表身份、地位炙手可热的稀缺资源,共同造就了中国白酒历史上的“名酒时代”。其主要特征是供不应求的供需关系严重失衡,在政府管控下价位相近,现代品牌概念和意识基本上没有,因此名酒们更多在酒质和销量上较劲。人们普遍认为,“老八大名酒”为中国白酒树立了品质标杆。

五十年过去了,尤其是经历了疯狂增长的“黄金十年”,白酒行业去年到现在的各种“门”事件,使得消费者对白酒越来越不信任。当白酒行业整体面临信任危机甚至“魔鬼化”,“老八大名酒”现在可还安好?

“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欢”

几个月前,本刊官方微博@名酒专刊小编曾这样问过酒水业内人士:“刚刚看到一堆人在练摊吃串,两人碰杯喝白酒后,表情是那么的痛苦,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乐此不疲?”圈内好友各抒己见:有人说,“有些人感觉不喝酒不像是正式吃饭,有些人是乐在其中”;也有人说,“这就是中国酒文化的自虐性,人们通过‘勇敢’地喝下难以下咽的白酒来向对方表达自己的诚意,表情越是痛苦,其诚意越显真诚。这时候,酒便成为一种获得彼此信任,拉近彼此距离的工具”。一位李先生的总结颇具文艺范儿:“本该呷饮一小口缓缓铺满舌面,感受其圆润,咀嚼其香郁,但征途遇知音,只得舍美味之享,示痛失之状,先干为敬,以表诚意!而非白酒难以下咽”……

热爱白酒的人们,到底热爱她的哪一点?父与子对饮,相同的酒入喉,父亲品的是岁月无情沧桑如歌,儿子品的是壮怀激烈豪气干云;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咂摸的是宁静中的人生百味,或偷闲,或寂寥;李白“斗酒诗百篇”,酒能激发满腹才情,开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武松酔打蒋门神,酒能壮胆增力,只要酒足饭饱,猛虎恶霸都不在话下;待得一百零八好汉齐聚山林,大口吃肉大碗喝酒,酒便如那八百里梁山水泊,把天下英雄紧紧拢在一起,肝胆相照,同生共死。独处时,酒像是多年知交好友;众人时,酒是有形却无声的纽带。这才是酒。这才是酒的精神。这才是人类发明酒的本意。中华数千年文明发展史,酒文化一路同行。我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欢”,中国白酒甚至超越了经济周期的影响,而成为一个非常特殊的、千年不衰、万年长青的产业。

十年宿醉一朝醒

可是,在人们所称的我国白酒“黄金十年”中,却渐渐迷失了酒的本性。在利益驱使下,人们给白酒披上了太多也太过华贵的外衣。一面是高速增长的漂亮数据,一面是工作、商务应酬成为白酒消费的主要原因,政务、商务需要成为中国白酒消费的主力军,而交流感情、娱乐、突发情况形成的纯粹个人支出性消费占比则逐年下降。非常独特的市场消费结构已令中国白酒成为一种极其特殊的消费,尤其是高档白酒。当一瓶茅台的价格飙升至2000元以上,仍有人趋之若鹜,想买到一瓶茅台甚至需要托关系走后门的时候,虽不断有人扪心自问,一瓶粮食酿造的液体饮料究竟值不值这么多钱,这么贵买回去的酒究竟是为了自己享用还是去送礼,但仍无法阻止白酒进入宿醉的轨迹。我们看到的是,酒企无度扩大生产,经销商囤货居奇,喝酒的人不买酒,送酒的人喝不起的景象。

2012年末,一纸“禁酒令”使我国的白酒行业进入了寒冬。高端白酒量价齐跌,整个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中。其实,政策导向转向只是白酒发展史的一次突发性事件,衰退与调整才是十年宿醉之后的必然。我们看到,十年疯牛式发展累积下来的问题已开始逐渐爆发,“塑化剂”、“勾兑门”、“年份酒”等事件使白酒行业陷入一个又一个泥潭,消费者渐渐疏远了白酒,淡忘了白酒的原本面目,舶来品葡萄酒开始趁虚而入,蚕食着白酒消费市场。原本是消费旺季的2013年中秋,也未给萧条的高端白酒市场带来多大起色。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白酒“黄金十年”已结束,不禁开始思索,追忆十年之前的白酒,探讨十年宿醉之后的发展道路。

相关专题: 国香醉东方  

相关新闻:

标签:老八大名酒 十年宿醉一朝醒 十年 历史与现状 凤凰网山东 凤凰网 鲁酒 鲁酒频道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