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冀望变身“省会副中心”
2013年10月23日 15:31
来源:山东商报
7月26日,《莱芜日报》报道在19日于济南举行的省政府常务会议上,《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已经被通过,“济莱协作区”建设被单列一章,济莱协作区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近日,省委常委会议和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标志着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济莱协作区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用空间换发展
莱芜素有“绿色钢城”之称,该市拥有国内规模最大、最具市场竞争力的H型钢铁生产基地,钢铁制粉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30%,位居全国第一。在吴志强团队看来,莱芜市发展北部新城布局与其三产比例失衡有关。
按照团队分析数据,2010年,莱芜市三产占比为7.1%、60.4%、32.5%,由于工业、尤其是钢铁制造业占比过高,导致其低于外部环境影响能力较差。在2008-2009年金融危机时,莱芜市在GDP常年保持年均80亿的增长速度后突然放缓,一年内GDP仅增长5个亿,而次年经济危机消退后,又实现了85个亿的增长。
原莱芜市委书记刘士合也认为产业结构单一是莱芜市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他在2013年山东省两会一次发言中曾表示,“目前钢铁仍占莱芜市经济总量的52%,但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提供的地方财政收入不到15%,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
从莱芜市各区的产业功能布局上看,吴志强团队认为,莱城区第三产业发展较好,是莱芜的生活服务中心,而钢城区第二产业的产值要远远高于一、三产业,是莱芜的生产制造中心。据此团队指出,雪野旅游区和莱芜北部新区定位在旅游产业、高端科技研发以及与前述两区具有差异化的二、三产的发展上,将有助于莱芜市产业结构的优化改善。
除了优化产业结构,莱芜更想实现的还是经济崛起。自1992年升格为地级市以来,莱芜市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名中常年垫底,而它在山东的位置或影响力或从车牌上也可窥见。
撇去“鲁W”、“鲁I”以及“鲁U”、“鲁V”两个增补段位,目前山东省17地市使用的车牌号为A至S 17个段位,而莱芜分到的正是尾巴上的“鲁S”。“莱芜经济总量小,实力弱,2013年全市GDP完成635个亿,地方财政收入42个亿”,刘士合坦言莱芜的经济总量与地级市的称号极不相称。
王乐告诉记者,现在看当地报纸,经常能读到关于“济莱协作区”的消息,新闻中充满了“抓住机遇谋求发展”的字眼。而位于口镇的莱城工业区管委会,宣传部门负责人陈女士告诉记者,今年是莱芜招商引资攻坚年,几乎所有领导都跑出去拉项目了。为济南现代化产业输送原料
“济莱协作区”的提出,颇有水到渠成的意味,早在2007年,济莱两市就实现了首次“握手”,通过签订《交流合作框架协议》,在旅游、房地产、物流、加工制造业等多方面搭建合作框架,此后两市区域间的经济、人文交流愈发频繁,莱芜很多产业几乎为济南“量身打造”。
济南市长杨鲁豫在今年的山东省“两会”上曾表示,济南交通装备制造业优势突出,产业配套空间6000亿元。莱芜大力支持中兴、环球等骨干汽配企业发展,年产汽车轴类件10万吨、前后桥总成20万台,一半以上供应济南,成为济南重要的汽配基地。
据了解,济南将建成全国最大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重要的信息装备制造和软件产业基地、精品板材基地、石化化纤生产基地、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和新能源高新技术生产基地。莱芜则将建成全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和深加工、新材料产业化基地。换言之,莱芜将为济南的现代化产业输送原料。“两市产业定位具有融合、协作的基础,带动鲁中西部地区崛起的潜力巨大。”省发改委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莱芜日报》评论员李秋宪则表示,“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多,济南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用地指标也越来越紧张,济南要想发展,也急需拓宽空间。莱芜有条件也有能力承接济南的产业转移,为济南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为莱芜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名词解释
“济莱协作区”的诞生要源于今年“山东两会”时,时任省长姜大明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有关“出台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和济莱协作区实施意见,增强省会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区内7市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表述。
近日,省委常委会议和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标志着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济莱协作区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相关专题: 济莱协作区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