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济莱协作区”下的生活样本


来源:山东商报

在济南大学管理学院读了六年书,吴倩倩放假回家从来没坐过长途大巴,她和许多穿梭于济南与莱芜之间的人一样,会选择拼车。今年是宋小帅在济南工作的第5个年头,他老家在莱芜西部靠着淄博沂源县的一个村镇。(应采访者要求,王乐、吴倩倩、王明义、宋小帅、郑渊均为化名)

延伸阅读  

莱芜人的济南生活    

今年是宋小帅在济南工作的第5个年头,他老家在莱芜西部靠着淄博沂源县的一个村镇。9年前,20岁的宋小帅考上了山东师范大学,他记得第一次到济南,太阳炙烤下人山人海的长途车站让他终生难忘。  

大学四年一晃而过,当毕业临近即将走出校门时,宋小帅发现自己已习惯了学校里的一草一木,习惯了走固定路线去食堂吃饭,习惯了关注济南新闻,听惯了济南话,而自己的莱芜话也已经变得不怎么地道了。  

后来,宋小帅选择了留在济南,村里人都说在济南发展肯定比莱芜好,但宋小帅心里清楚,他留在济南并非为了谋个更好的前程,而是因为他的朋友、爱情还有那些与青春有关的美好记忆都在济南。宋小帅喜欢摄影,下雪天,他会在上班路上跑去大明湖或黑虎泉拍雪景,拍雾气升腾中被积雪压顶的小亭子,夏天来临时,他会约朋友一起坐在路口的烧烤摊前,要上几把串和一大杯扎啤,嚼着毛豆畅聊一晚。  

不仅如此,宋小帅还喜欢上了刷微博,他会把身边看到的有意思的事拍下来@济南草根新闻,如果上下班路上有塞车或路况有什么不合理,他也会及时@济南交警,他说在这里,他再次找到了归属感。  

像宋小帅一样,在济南读完大学留在济南的莱芜人还有很多,在莱芜,目前还没有一所真正意义上的本科院校,很多过线考生不得不选择离开家乡,作为全省高校数量最多的城市,济南成为他们的首选。  

宋小帅的老乡郑渊也一样选择留在了济南,供职国企,因为是家中独子,他经常考虑父母今后的养老问题,“我曾经想把父母接到济南来,但他们的圈子不在这,不习惯陌生的地方。”  

结婚后,郑渊还是保持着每两周回莱芜看望一次父母的习惯,“等有了小孩我再把父母接过来,父母看孩子看久了,也许就习惯这边的生活了,到时候再留下他们也不晚。”郑渊对记者说。  

对于“济莱协作区”,郑渊说那是国家的事,他并不怎么关心,但如果能因此取消从济南到莱芜路段的高速公路收费,今后他回家往返至少可以省30块钱,“父母的医保在莱芜,即使接过来医保也没法转,医保卡刷不了要每年集中回去办报销,很麻烦。”  (应采访者要求,王乐、吴倩倩、王明义、宋小帅、郑渊均为化名)

相关专题: 济莱协作区  

相关新闻:

标签:济微 莱钢 拼车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