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泰山皮影戏


来源:凤凰网山东综合整理

皮影戏属于傀儡戏的一种,也是中国古老的剧种,源于2000余年前的中国古代长安,盛行于唐、宋。至今仍在中国民间普遍流行,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

皮影戏属于傀儡戏的一种,也是中国古老的剧种,源于2000余年前的中国古代长安,盛行于唐、宋。至今仍在中国民间普遍流行,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演出用的“影人”,是用驴皮,或用牛皮、羊皮经过硝制刮平,而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至于皮影戏中人物、景物的造型与制作,却又是属于我国的民间美术范畴。它的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也是独树一帜。为了适应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其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其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或纯朴而粗犷,或细腻而浪漫。再加上雕功之流畅,着色之艳丽,通体透剔和四肢灵活的工艺制作效果,着实能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根据剧中的角色和衬景的设计,选用上等牛皮,经过刮、磨、洗、刻、着色等二十四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而成,在艺人的操纵下,靠灯光的透射,将影人映视到屏幕上。随着乐器伴奏和唱腔配合,便成为“一口叙还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意趣盎然的活动艺术形象了。

皮影人制品(简称影人)不只是用于皮影戏的演出,而且每个人都可以用双手耍玩娱乐,还可以置窗前或白墙之上,作为室内艺术装饰。由于皮影造型古朴典雅,民族气味浓厚,既具有艺术欣赏性又有收藏价值,所以国内外很多博物馆、收藏家、艺术工作者和皮影爱好者都藏有中国皮影。皮影戏还对国内外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有不少新的地方戏曲剧种,就是从各路皮影戏唱腔中派生出来的。中国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戏的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了都起过先导作用。西方世界从十八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对中国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过高充的评价。建国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也曾多次以皮影戏来招待国内外宾客。在国际交往中,也常有国人以中国皮影为上等礼品赠与国际友人。

皮影戏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千百年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在长期流变中皮影戏形成不同的地方流派,如唐山皮影、山东皮影、陕西皮影等。在山东皮影中饱汲古老泰山文化滋养的泰山皮影戏便是其中一朵独具魅力的奇葩。

泰山皮影戏系山东皮影戏的嫡脉流传和重要代表。在《梼杌闲评》中就有关于明代山东皮影戏的记载。清朝末年至民国期间是泰山皮影戏比较活跃繁荣的时期,在民间还流传着影了戏与白莲教起义的一些传说。根据普查传承谱系,艺人大都为山东籍,这里的影戏大多为家传或收徒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自清末民初至今,泰山皮影戏已传承了六代。清末民初为泰山皮影戏的鼎盛时期,演出遍布泰山周边地区。泰山皮影戏主要分布于泰安市城区、肥城市、东平县、宁阳县、新泰市等地,并影响到临沂、济南、鲁东等地区。解放后,五十至六十年代,泰山皮影戏再度繁荣。文革期间,泰山皮影戏遭到严重破坏,开始销声匿迹,走向萧条和衰亡。目前,泰山皮影诸多传承人中只有范正安先生及其家人从事皮影戏演出。

泰山皮影戏体现着我国早期皮影造型艺术的特征:

泰山皮影戏受泰山文化的影响,人物造型粗犷豪放,主要手法是刀刻和彩绘。人物形象往往取材于民间剪纸和传统戏曲脸谱,同时也逐渐形成具有泰山地域特色的脸谱程式。影人的高低约在50公分左右。皮影人物造型基本与戏曲行当相同。

泰山皮影戏的主要保留剧目:

泰山皮影戏演出的主要剧目有:泰山石敢当系列《石敢当大战荆葛王》、《石敢当龙角山除狼》、《石敢当战独角》、《石敢当灭金爪》、《石敢当五阁庙捉鬼》、《石敢当奈河避邪》、《石敢当王庄装媳妇》此外还有《西游记》、《东游记》、《封神榜》、《孙庞斗智》等连台本戏。演出无剧本,完全靠演员记忆。

泰山皮影戏人制作工艺:

泰山皮影戏的影人制作严谨考究,它采用生牛皮和驴皮为主要原材料。先将牛皮或驴皮用生石灰浸泡数日,浸泡后用刮刀刮净油脂和杂物,钉于木板上阴干。进入影人制作程序后,第一步先用纸板绘出人物基本造型轮廓,再将轮廓小样附于皮革上描绘,然后剪出影人轮廓,待人物轮廓剪出后进行雕刻。泰山皮影戏人物以精细传神著称,一个影人形象的塑造完成,往往要经过几千刀甚至上万刀的精心雕刻。雕刻完成后进入彩绘阶段,泰山皮影戏影人主要选用红、绿、蓝、黄为主要色谱。着色影人阴干七成后,用沙袋压七八天左右,使其平整。为防雨防潮,保持色彩的艳丽,用桐油喷涂于影人表面。最后用针线进行缝合装钉,栓于杆上。制作完成的影人还要经过严格的调试,使影人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泰山皮影戏声腔种类与表演技巧丰富:

泰山皮影的曲调主要有鼓调、老调、南调、琴调、垛子板等,根据不同的人物身份和人物性格采用不同的曲调塑造人物。泰山皮影戏与全国各地的皮影戏不同,其他地方的皮影戏均由两人以上甚至八、九人演出,而现在的泰山皮影戏则由一个人独立完成。所谓泰山皮影戏“十不闲”即演员调动全身所有器官,表演、操纵、伴奏、演唱、道白均由一个人完成。

泰山皮影戏的道具与乐器:泰山皮影戏道具有:屏幕架、幕布(主幕、边幕)、灯具、影人、布景、桌椅、马匹、云头。

泰山皮影戏的乐器有:鼓、镲、梆子、锣、小镲

泰山皮影戏是山东皮影的重要嫡脉,它与山东民间曲艺和地方戏曲有着密切的联系。

泰山皮影戏人物造型粗犷、雕刻精细,绘制色彩艳丽,具有齐鲁文化的风骨和浓郁的泰山地域特色。

泰山皮影戏剧目丰富,主要以泰山石敢当系列故事为蓝本,演唱无文本,唱腔丰富,根据不同的人物设计不同的唱腔,对白采用泰安方言,非常口语化,通俗易懂,老少咸宜。

泰山皮影戏在传承传统的同时,注重发展创新。从其第四代传人范正安开始,由一人独立完成皮影戏演出。

泰山皮影是山东皮影的重要代表,在全国皮影戏中具有独特的艺术风貌。泰山皮影戏艺人经过历代传承,不仅保留了泰山皮影传统的表演技艺,雕刻方法和口传剧本,而且有许多新发展。前辈老艺人芦太昌、刘玉峰,在继承泰山皮影文化传统的同时,也学习借鉴了济南皮影表演的特点,丰富了泰山皮影的表演艺术。

相关专题: 泰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张琦]

标签:泰山皮影戏 人物 影人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