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泰山东岳庙会热闹举办期间,各位专家们一起探讨了关于东岳庙会文化如何保护和传承的问题,专家们励志为泰山东岳庙会申请“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泰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璀璨夺目,下面让我们一一细数。

保护“中国元素”将有法可依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而且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发现并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对其的保护意识却明显不够。[详细]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价值初探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它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 [详细]

泰安市三措并举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近年来,泰安市共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8650多条,整理各类项目910多项,一批优秀的项目得到了较好的挖掘和有效地传承保护。[详细]

  山东梆子  
 
  山东梆子是山东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山东梆子源于山陕梆子,山陕梆子在明末清初形成后,以济宁、汶上为中心的,称汶上梆子,后通称山东梆子。

  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梆子腔系占有重要位置,从清初至今,已传承有3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梆子腔特征。传统剧目600余个,传统曲牌60余种,唢呐曲牌120余个。从剧目、声腔、曲牌、表演,到弦乐、打击乐都具有鲜明的风格特点,在山东地方戏曲剧种中独树一帜。丰富的内容和基本特征,使其在中国戏曲史上成为一个重要的梆子腔剧种。[详情]
 
  山东梆子
  山东梆子源于陕西秦腔,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详情]
 刚柔并济的山东梆子,给初春的角峪镇郗官庄村增添了无限喜庆。[详情]
  近三十年的艺海生涯,宋福斌已把舞台当做了自己的家。[详情]
  东岳庙会  
 
  泰山庙会的缘起与泰山崇拜和道教在泰山的兴盛有关。泰山是中国东部的第一大山,它绵延横亘于泰安、长清、历城之间,主峰海拔1545米,号称“东天一柱”。早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大汶口人”就十分崇拜泰山,并借泰山之高以祭天,成为后来封禅泰山活动的滥觞。

  泰山东岳庙会于每年3月31日至5月7日举办。东岳大帝的诞辰是3月28日,自宋朝起,每年此时立泰山庙会,以祭东岳大帝地点在东岳庙即岱庙除祭祈活动外,后世逐渐增加了商贸、娱乐活动等。 [详情]
 
  东岳庙会
  东岳庙会正式拉开帷幕,多样活动种种精彩。[详情]
  庙会期间,游人香客都会用一颗虔诚纯净的心去走一走福路,摸一摸福石。[详情]
 来自台湾地区多个县市的东岳庙会信众、苗栗泰安乡乡长及乡民代表逾百人搭机前来参加。[详情]
  腊山道教音乐  
 
  腊山道教音乐是我国民间音乐的组成部分,腊山是道教胜地,其道乐有独特之处。腊山道乐经曲多由上古民歌和民间号子演变而成,具有强烈的东夷文化气息。

  后来风行全国的“十方经韵”传入,融入了道教韵,特别是道教龙门派始祖丘处机曾长驻腊山布道,现在腊山祥龙观内仍保留着“丘祖阁”遗址。丘处机把腊山道乐和十方经韵进行广泛交流,他的弟子龙门派第十代主持杨清荣,善长笙管笛箫之乐器,组织历代道徒齐合芝、杜永奎等进行反复演练,逐渐形成了风格独特和档次齐备的道乐体系。[详情]
 
  腊山道教音乐
  坐落于东平湖西岸的腊山,之所以成为远近闻名的道教名山不仅因其风光秀丽,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腊山道教音乐,如同流淌在山水之间的艺术精华,使腊山蕴涵着高清意蕴。[详情]
  岳耀海自幼跟随师祖张教普、师父杜永奎学艺,对腊山道教音乐融会贯通,成为道教音乐的正宗传人。[详情]
  独杆跷  
 
  独杆跷又叫“独脚跷”,发源于清光绪23年(1897年)左右,由大洼村王氏在双脚踩高跷的基础上独创的,至第三代传人王兆杰时已日臻成熟,建国后已传至第六代。

  其经典剧目为《刘海戏金蟾》。两人在一面普通的戏曲用锣和鼓的伴奏下,表演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其艺术造型奇特,独树一帜,形象生动逼真,动作活泼诙谐,具有显明的地方特色。又因其难度大、风险高,更加引人入胜,系全国独一无二的艺术表演形式。[详情]
 
  独杆跷
  针对“独杆跷”现状,新泰市政府组织专家论证,提出了关于“独杆跷”的保护计划,在对“独杆跷”进行普查的基础上,建立重点保护村。[详情]
  王宗禄自幼就对踩跷有浓厚的兴趣。在跟随父亲、伯父表演的过程中,耳濡目染、小小年纪就技艺非凡。[详情]
  泰山皮影戏  
 
  皮影戏属于傀儡戏的一种,也是中国古老的剧种,源于2000余年前的中国古代长安,盛行于唐、宋。至今仍在中国民间普遍流行,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一绝。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详情]
 
  泰山皮影戏
  泰山皮影的表演,一向以操作者少而著称。同一时间内一个人既可以伴奏,也可以操作,还可以歌唱,这就是皮影行业内已经失传已久的绝技——“十不闲”。[详情]
  在泰安城老县衙大院的弄影轩茶馆里,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正左脚踩鼓,右脚敲锣,口中唱着戏词,双手还舞动着皮影戏道具人只见白银幕上的影人拳打脚踢、舞刀弄枪,活灵活现。[详情]
  泰山石敢当习俗  
 
 泰山石敢当习俗是远古人们对灵石崇拜的遗俗。山石被神话为人格,是我国流传较久远、影响地域广大的典型民俗现象,属于中国的镇物(避邪物)文化。

  “石敢当”习俗分布的地区十分广泛,以山东泰山地区为中心,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包括台湾省和少数民族地区)和东亚的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的华侨居住区。[详情]
 
  泰山石敢当习俗
  漫步在齐鲁的石街、闽粤的幽巷、蜀都的古墙、江浙的宅院、三秦的村寨……人们不时会看到砌在村落、巷口、民宅上的刻有“泰山石敢当”的石碣和石人。[详情]
  为进一步繁荣泰安文艺事业,构建文化产业载体和平台,我市今年将推广“泰山画派”、“石敢当”文化名片、新时期泰山音乐符号三大文化品牌。[详情]
  泰山道教音乐  
 
  泰山道教主要是全真教之丘处机所创龙门派。“文革”时曾一度中止,当时岱庙住持为尚士廉(1893-197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贯穿于道教宗教仪式中的各种法事音乐同时回响于泰山道观庙宇之中。

 泰山道教音乐现从两个方面予以阐述:一是泰山古道观岱庙收藏古代流传下来的道教乐谱,二是当代泰山道观音乐。泰山道观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以来,岱顶碧霞祠道观(乾道)住有道士30多人,山下王母池道观(坤道)10多人。 [详情]
 
  泰山道教音乐
  “我是第一次在泰山听到传说中的道教音乐,太美了。下次一定要再来!”法会活动现场,从辽宁来泰山旅游的范明先生在碧霞祠看到道教乐团表演时激动地说。[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