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解困的济南路径 政府协调组进驻44家困难国企
2013年10月24日 15:34
来源:和讯网
原标题:国企解困的济南路径 政府协调组进驻44家困难国企 上世纪最后3年,国企改革三年攻坚目标使许多大中型亏损国企浴火重生,不少中小型国企却没能东山再起。而今,济南的44家困难国企迎来了又一次改革机
原标题:国企解困的济南路径 政府协调组进驻44家困难国企
上世纪最后3年,国企改革三年攻坚目标使许多大中型亏损国企浴火重生,不少中小型国企却没能东山再起。而今,济南的44家困难国企迎来了又一次改革机遇。
14日,济南市政府组织成立的44个协调小组正式进驻44家多年亏损或停产的企业,期望通过3年帮扶使其脱困。
“关心帮助困难企业和职工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济南市委书记王敏在此前召开的动员会上表示,希望通过“发展、救助、改革”三管齐下,到2015年底,力争全部清偿44家困难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资和公积金等,并战略重组、改造搞活一批企业,当然也包括依法破产和政策性破产一批企业。
“长期派驻困难企业出良策解难题,说明政府的服务意识已经到了第一线。”16日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山东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导报特约评论员张卫国认为,济南市政府进驻困难企业帮扶,而不是调研企业后下发红头文件,这是敢啃硬骨头、到位而不越位的服务。
不过,如何帮助这44家长期停产半停产、多年亏损的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难题和现实发展难题,是济南市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
深陷困境
朝山街位于济南市中心的黄金地段,寸土寸金,店铺林立。一块白底黑字的木牌———济南美术总厂,提示着过路行人,这里曾经有一家工厂。
“这次政府帮扶,让我们看到了希望。”16日,坐在简洁的办公室里,济南美术总厂厂长杨洁告诉导报记者,一度是泉城名片的济南美术总厂,生产的羽毛画、油画、人造花等曾是备受青睐的礼品,上世纪80年代末,该厂发展到近20家分厂,拥有职工2600多人,是山东生产销售各种工艺品的最大企业。
但自从1998年济南市政府为建设泉城广场和科技馆而拆迁了济南美术总厂后,企业的经营就每况愈下。按照当时的拆迁政策,该企业只得到了很少的赔偿。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和个体户的增多,美术总厂许多有技术的员工开始脱离工厂自主创业。
“现在就是靠房租生存,职工内债、涉诉外债以及土地证等是目前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杨洁坦言。
拥有近百年历史的齐鲁化纤集团第一棉纺织厂也进入了44家帮扶企业名单。回顾历史、对比现实,该厂党委书记、厂长王建平感慨颇多。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棉曾以十万纱锭、八千职工的规模,位列纺织类企业全省第一、全国前十,是济南市的重要骨干企业、利税大户。但进入90年代,全国纺织行业产能过剩,效益滑坡。1998年,国家开始对国有纺织企业压锭调整。压锭后的一棉,产能下降50%多,但还要养活压锭前的全部人员,效益急剧下滑。
“现在来看,压锭政策是完全正确的,但当时我们没有抓住这一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积极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使企业走向集约高效的全新发展道路,反而在2002年又走了粗放型的回头老路,重新购置了两万枚纱锭,想借压锭的机会重现生机。但事与愿违,企业不但没有走出亏损的恶性循环,反而陷入了更加困难的境地,从此一蹶不振。2007年8月,被列入国家政策性破产计划。”王建平说。目前,一棉共有职工2603人,其中在岗340人,下岗自谋生路的2263人。职工退休、企业内债、企业外债、企业办社会四个困局像大山一样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来。
据济南市国资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入围的44家市属困难国企均为市国资委监管的长期停产半停产、多年亏损已资不抵债、大量拖欠职工社会保险(放心保)费等各项费用的企业。
据了解,济南市国资委共监管企业43户,截至今年9月底,资产总额347.09亿元,所有者权益60.09亿元,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30.97亿元,累计实现利润总额5.69亿元,资产负债率82.69%。上述44家困难国企,包括了很多子公司或控股、参股企业。
政府扶持解困
对这些在改革大潮中陷入困境的老国企,济南市政府出台了具体的帮扶《意见》,并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牵头的8个协调大组及由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44个协调小组。
《意见》对企业解困的关键因素———资金提出了多条筹集举措:采取政府扶持一块、盘活土地等存量资产筹集一块、战略重组引进一块的方式,化解资金制约瓶颈。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帮扶解困启动铺底资金,从国有企业土地处置已实现的政府收益中先期垫付一定的帮扶解困启动铺底资金,用于企业改革改制先期安置职工。在后续国有企业土地处置收益中逐步收回,周转滚动使用,并不断增加政府收益。同时,由市财政局统筹作出安排,从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预算中压缩5%的资金,用于企业解困和困难职工救助,此政策连续执行3年。
《意见》还明确了帮扶解困基本原则,因企制宜、一企一策,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分类推进困难企业改革发展,分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什么时候解决了,协调组才能撤回。今年解决不了还有明年,直到解决为止。”对这次规模颇大的国企解困工作,王敏强调,关键是效果落实。他要求协调组不能说空话,要拿出实在的办法、措施。
小鸭集团董事长周有志15日告诉导报记者,协调组13日已与小鸭集团负责人开了见面会,14日起开始摸底调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帮助企业理清改革发展思路。
拥有30多个子公司的小鸭集团这次有8家企业受到帮扶。
激活内生动力再出发
随着协调组的入驻,济南44家困难国企迎来了“转身”的机会。但在采访中,导报记者发现,这些因技术、资金、市场等因素制约而经营困难的企业,面对的问题具体而复杂,债务只是其能否重生的关键因素之一。
杨洁直言不讳,希望企业能借机走上正轨,但时过境迁,很难再招聘大量会做羽毛画的技工,原料采购也很困难。生产者在家中就能做羽毛画,企业重新发展不太现实。
济南大易造纸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张增福则依然期望在凤凰涅槃中重生。“虽然困难很多,但济南造纸业不能停摆,员工的生活不能不管,这是我们企业的责任。”他说,公司共有员工7120人,其中,在岗639人、下岗2495人,离退休4035人。公司资产总额2.8亿元,负债却将近20亿元,企业长期资不抵债,仅能低水平维持。不过他相信公司能突破困境。
大易公司的前身———山东造纸总厂始建于1908年,是中国最早的造纸企业之一,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其多种产品获得过国家质量金质、银质奖章。新中国第一套人民币就是用他们的钞票纸印制的;周总理亲自选定他们生产的画报纸,作为人民画报专用纸———但始于1993年的合资合作,由于外资方资金不到位致使企业陷入发展困境。
“我们有品牌、有技术、有人才,如果能实行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效益将非常可观。”张增福认为,要重新振兴发展,必须加快企业改制重组步伐,实现企业间优势互补、合作发展;必须牢牢抓住新一轮产业升级的机遇,推进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实现特色发展、绿色发展。
他说,在协调小组的帮助下,正在研究制定企业改制预案和框架协议,企业重组和招商合作也有了初步意向和方案。
“历史遗留问题要解决,今后发展问题更要解决,关键是激活企业的内生动力,立足长远。”对济南市44家困难国企解困,张卫国认为,政府的合理指导,将弥补市场机制的部分缺失。这次济南市政府无论政策支持还是实际措施,都力度空前。企业该破产的破产,该整合的整合,只有主动配合,激发活力和动力,才能再出发。
相关专题: 济南解围困难国企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