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社会、法律 谁来保护农村儿童安全?
2014年06月03日 15:2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合肥 6月2日电 (记者 杨玉华、周畅)“六一”前夕,安徽六安校车超载被查,11名儿童与教师挤在车中;湖南潭市镇小车小学教师曾某因多次对11岁女学生实施猥亵被刑拘;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新华网合肥 6月2日电 (记者 杨玉华、周畅)“六一”前夕,安徽六安校车超载被查,11名儿童与教师挤在车中;湖南潭市镇小车小学教师曾某因多次对11岁女学生实施猥亵被刑拘;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留守儿童深夜被砍……农村儿童安全问题令人担忧。
安徽省妇女联合会儿童工作部部长管少云呼吁,监护人应加强监护意识,社会应提高防护意识,法律和相关制度应起到保障作用。
全国妇联去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有6100多万农村留守儿童,每5个孩子中就有1个农村留守儿童。由大量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组成村庄,安全问题频频发生。
“根据全国妇联的调查统计,全国有205万的独居留守儿童,这个数字反映了父母作为监护人监护意识的缺失和法律意识的淡薄。”管少云认为,父母是农村儿童的监护人,但他们往往并未意识到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就是保护儿童,而体制的不完善,也让他们难以真正受到追责。
由于监护人监护不力,农村儿童发生受伤、溺水、被拐骗、交通意外、被性侵犯等事故率及违法犯罪的比例都较高。而留守儿童系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对突发性事件也没有应变和自救能力,容易受到意外伤害。
一份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儿童遭受过外界欺负的占77%,女孩遭受性侵害的案件也时有发生。儿童性侵案件呈现受害人低龄化、乡村案发高、熟人犯案多等特征。除此之外,农村儿童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
安徽师范大学心理系主任方双虎认为,农村学生的心理安全不容忽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社会的任何关爱都无法代替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关爱,而农村学生家长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或忙于生计或出外打工,农村儿童往往会出现缺乏自信心、情绪不稳定、逆反心理、人际关系冷漠等方面问题。”
妇联工作者和专家呼吁,应当加大对农村儿童的保护,建立起由监护人、学校、社会和法律共同编织起的防护网,让每一个农村儿童都能感受到最实际的关爱和保护。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兼人口学系主任教授段成荣建议,安全知识应当与孩子生活中突出的安全隐患相结合,针对当地安全隐患制订出具体、实用的知识教给孩子,比如受伤了怎么处理、受到侵害怎么办等。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曹义孙则认为,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经过专家撰写、科学论证的全国性防性侵教材教案,应尽快研究出台全国性的权威防性侵课本、教案,填补教案空白。
方双虎强调,保护农村儿童,父母是保护儿童人身和心理安全的关键一环。应当强化父母的责任。安徽省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姚炜耀建议,应当完善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机制,尤其要普及监护人意识,增强农村儿童父母的法律意识,并建立切实的追责机制,将法律作为保护儿童最有力的武器。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