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严歌苓:我们的现实就是小说自由度比电影大


来源:南方都市报

严歌苓认为,柏林和北京的“时差”会帮她保持独立和清醒的创作状态。严歌苓:我不会日夜颠倒地去写作,如果你纵容自己H IG H下去,作品质量肯定保证不了,写小说是个理性的艺术创作。

原标题:西岸小说,东岸电影:严歌苓如何“倒时差”

南都会客室

———《归来》原著《陆犯焉识》作者怎么看电影改编?

———是小说家也是编剧,与李安陈冲陈凯歌合作,往事知多少?

严歌苓认为,柏林和北京的“时差”会帮她保持独立和清醒的创作状态。

——— 南都记者 许嘉

和严歌苓约采访,你一定要搞清楚,她与你之间的时差。严歌苓常居柏林,她在那里的工作习惯是:每天早上9点到下午4点,关手机,写作。这就意味着,在比柏林早6或7小时(欧洲夏令时实行期,两地时差)的北京,每天下午三四点到晚上十、十一点,你很难打通严歌苓的电话。若等她空闲下来和你聊天,那感觉大约像在电台做“午夜热线”。

所以,5月初的某天,南都记者听闻严歌苓要在北京呆一阵子,赶紧找个“正常时间”向她约专访。这一次,严歌苓回国,大部分原因是张艺谋的《归来》。那几天,她陪着张艺谋,从成都到北京走了几站《归来》的路演。每到一处,小说《陆犯焉识》和电影《归来》,孰优孰劣——— 这样的话题肯定会抛给严歌苓,而她总会谈起小说和电影之间“容量以及自由度的差别”。的确,《陆犯焉识》用400多页的长度重绘了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家庭的坎坷。对于一部时长100分钟,并且需要在国内公映的电影来说,无论如何改编,两者在创作上的“时差”一定存在。

而在国外旅居近20年的严歌苓,似乎也越来越习惯这种“时差”。1990年代,作为小说家和编剧的严歌苓,一直在海外华人电影圈游弋。《少女小渔》和《天浴》,一个新移民的故事和一个知青的故事,两部作品在海外反响颇大。直到新世纪之后,严歌苓的名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内影视圈,《梅兰芳》、《金陵十三钗》乃至现在的《归来》,她的作品已经是许多国内导演眼中的“富矿”。

严歌苓同华语电影圈已经“纠缠”了二十年,可是,她却越来越“纠结”于编剧和小说家的双重身份。严歌苓坦言,写剧本要按照导演的意图走,“时间上和创作上都没有写小说那么自由”。但是,每隔几年,总会有一部署着“严歌苓编剧”的电影或者电视剧上映,“原创剧本我还会写,但是让我再改就不要了”。她不想柏林和北京的“时差”被随便打破,因为,“时差”会帮她保持独立和清醒的创作状态。

不过,大部分时间都在写本土故事的严歌苓,似乎很难一直保持这样的“时差”状态。这两年,她出了两部描写当代中国的小说,《妈阁是座城》和《老师好美》。严歌苓坦言,“中国的当代故事写起来有些费劲……要回国生活一段时间才能找到感觉”。《归来》上映前夕,南都记者独家专访严歌苓,请她聊聊“在柏林写小说,在北京拍电影”的“时差”生活。

先说《归来》与《陆犯焉识》

电影不如小说?

“我们的现实就是,小说的自由度比电影大”

电影《归来》对小说《陆犯焉识》做了很不一样的改编。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严歌苓表示,“如果电影跟原著的差异很大,但改得也很好,我也高兴。”在她看来,长篇小说有很多重意义,“不管哪重意义点燃(导演)他的创作欲望,拍出来的电影好看,我当然没什么意见。”而剧本从一开始的主体思路就跟现在差不多,只是一些细节上有改变。严歌苓透露,开拍前,张艺谋给她看过剧本,说“前面几段需要你来帮我改一下”。她花了一个礼拜时间修改剧本,最后导演用了一部分。包括陆焉识第一次逃回家,还有女儿丹丹跳舞等等一些细节,出自严歌苓之手。

电影里的陆焉识没有小说里那么丰富的前史,因此有一些“原著党”觉得,这样的改编让他跟妻子的感情显得不够扎实。严歌苓回应,《归来》的容量只有一百分钟,把故事的前因后果都讲清楚,不太可能。“这部电影就是一个写意的表现,陆焉识可以跑回来看冯婉喻(电影里改名为冯婉瑜)一眼,这种感情要靠想象力把没有的地方补白。”她强调,“我们的现实就是,小说的自由度要比电影大一些。”

她与华语电影人的“亲密触电”

1

严歌苓+李安张艾嘉

=

《少女小渔》(19 9 5 )

“那次的改编有些遗憾……”

南方都市报:这些年来,你的小说创作和电影总是“纠缠”在一起。当年,你的短篇小说《少女小渔》,经过李安和张艾嘉(注:李安监制,张艾嘉导演)改编成电影,反响很好。可以聊聊你跟李安、张艾嘉的那次合作吗?

严歌苓:当时,李安先给我打电话说要《少女小渔》的电影版权。《喜宴》那时刚刚拿了奖(注:第43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我一听是《喜宴》的导演,特别高兴。我的第一反应是,可以不用做一个特别穷的学生了。那时,我在芝加哥上学,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我的先生,我自己也写短篇小说赚些零用钱。《少女小渔》的版权费是一大笔钱,当然很开心。我同李安通了几次电话,谈好怎么改。

南都:《少女小渔》的剧本写了几稿?

严歌苓:我只写了第一稿剧本,就给他们拿去又改了一次。我从来没跟张艾嘉见过面。

南都:从小说到电影,在你看来,《少女小渔》改编得如何?

严歌苓:刘若英把“小渔”这个角色演得很好。但是,我觉得有个遗憾。小说里面,跟“小渔”假结婚的那个老头原本是那种“很垃圾”的人。他是个意大利移民,又是个在街头卖艺的人。只有这样“心术不正又很贪婪”的人才会有冲动跟想留在国外的小渔假结婚。小渔是个非常认真的人,这样的“垃圾”她都没有嫌弃他,而是照顾他。这样的对比才显出小渔的善良和胸怀。但是,在电影《少女小渔》中,那个老头就没有小说里描写的这么“垃圾”,对比没有小说中那么强烈。

南都:李安导演对电影版《少女小渔》的看法如何呢?

严歌苓:后来,李安拍《色,戒》的时候,我去探班。我们俩聊起《少女小渔》,他说挺遗憾的,这个戏不应该在纽约拍,如果是他自己导演,应该会放在悉尼拍。我的小说里面写的就是悉尼,而悉尼和纽约感觉上差别很大。我和他开玩笑,“当然啦,你有更大的戏拍,你自己不拍就给别人去拍”。他听了就在那里笑。

南都:小渔这个角色在你当时的留学生活中有原型存在吗?

严歌苓:有。现实中的“小渔”不傻,而是很精明的人。我在悉尼认识这么个女孩子,是广东人。如果照原型人物的故事拍就更好玩,她跟那个老头斗智,就会像是个大闹剧。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尤丽娜]

标签:严歌 电影 小说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