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烟台民俗文化唱主角 毓璜顶庙会抢眼


来源:水母网

昨天上午8点多,烟台毓璜顶庙会便开始不断有游客和市民涌进。昨天上午10点多,六甲村秧歌队在毓璜顶公园激情广场上演出了当天第四场大秧歌,其精彩的演出吸引了众多的市民来观看。

大秧歌表演吸引大批观众驻足观看。YMG记者柴向阳摄

原标题:烟台毓璜顶庙会年味不减 民间艺术民俗文化“唱主角”

水母网2月26日讯(YMG记者 孙致霞 王雪菲 通讯员 邓月华 王莉莉 郝俊杰)昨天上午8点多,烟台毓璜顶庙会便开始不断有游客和市民涌进。此次庙会,传统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仍唱“主角”。庙会上不仅有海阳大秧歌、蓬莱长杆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还有戏曲、舞狮、锣鼓、杂耍、武术、歌舞等文艺演出,更少不了面塑、草编、剪纸、泥塑、年画等民间传统工艺品和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吃,令市民和游客目不暇接,乐在其中。

国家“非遗”最抢眼,海阳大秧歌获满堂彩

昨天上午8:00,市民孙女士早早领着小外甥来到戏台广场,这里早已汇聚了不少市民,大家都在等待海阳大秧歌的上演。

“咚咚锵,咚咚锵!”随着一阵欢快的锣鼓声,海阳大秧歌开始上演了。只见由66人组成的秧歌队,阵容浩大,有丑婆、货郎、跑毛驴的,各色民间人物齐全。这支秧歌队来自海阳市六甲村。据队长李波介绍,秧歌队的成员全部都是村里的村民,平均年龄不到30岁,但其中也不乏老者。打鼓的林恩善,今年已72岁。在前面扮演“主大夫”的是刘春强,今年50多岁,但他身轻体健,跳大秧歌已有多年。

李队长告诉记者,六甲村有许多人都会跳大秧歌。前几年,海阳大秧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更是受到年轻后生们的喜爱和追捧。秧歌队中,年轻人占大多数,他们中有个体户,有复员军人,也有不少是大学生。今年,六甲村秧歌队是第一次参加毓璜顶庙会,为了让烟台市民感受海阳大秧歌的魅力,队员们利用晚上时间反复排练,昨天凌晨不到2:00就起来化妆,5:30出发,7:40赶到烟台,并于8:00开始了第一场演出。

昨天上午10点多,六甲村秧歌队在毓璜顶公园激情广场上演出了当天第四场大秧歌,其精彩的演出吸引了众多的市民来观看。当演出结束时,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海阳大秧歌太好看了!那些队员跳得真带劲!”来自蓬莱市村里集镇高张村的高建国兴奋地告诉记者,昨天上午,他和妻子特意从蓬莱老家来烟台赶庙会,看了海阳大秧歌的表演,觉得不虚此行。

瑶池园里相亲会,父母上阵帮儿女牵线

昨天上午,瑶池园内,记录男女嘉宾个人信息的“缘分墙”前早早挤满了人。不少父母正戴着眼镜仔细抄写相关信息,还有的三五成群热烈交流。

“姑娘,你也是来相亲的吗?”见旁边站着年轻姑娘,一位大妈便主动上前介绍起她的儿子来。记者发现,相亲会现场,不少父母都是瞒着孩子来“代替相亲”的,而这些“被相亲者”大多是大龄“优质白领”。也有部分青年携父母共上阵,三人有商有量,不亦乐乎。一两个小时的“联谊”后,大多数父母已将合适对象的基本情况和联系方式网罗囊中,等待回家向孩子汇报“战况”。当然,也有家长表示没有找到有缘人,脸上流露出失望之情。“儿子工作忙,年纪大了还没对象,我寻思过来帮着看看。”张阿姨在现场仔细看着前来相亲的女士资料,见到合适的,就在本子上记下电话和一些个人资料。

采访中,多数家长表示,子女们要么没工夫来,要么觉得这个相亲会属于不“靠谱”的游戏,要么根本不着急,觉得父母纯粹是“瞎忙活”。也有不少老人因为儿女忙于工作,或者太过害羞,因此代替子女参加相亲大会。一位林姓母亲说,自己打算趁着庙会未散的相亲热,多为孩子物色几个候选对象。

在瑶池园的办公室,4名红娘正忙着给会员们查询资料。据介绍,今年,毓璜顶公园是第三年在庙会期间举办相亲会,这几天,这里天天人满为患,尤其是初五、初六两天,园内的相亲市民多得都挤不动。这两天,又有30名年轻人加入到会员之列,目前,相亲会的会员已发展到600多人。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丽娟]

标签:海阳大秧歌 毓璜顶公园 民俗文化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