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潍坊全面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来源:潍坊日报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市部分开发区已经率先行动起来,通过“倒逼机制”推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牢牢把握“四化”转型定位,找准开发区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加大支持力度,为全市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原标题:顺应新常态 激发新活力——我市全面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潘来奎 丛秉政

通讯员 李延召   

群雁高飞头雁领。作为改革开放和转型发展的“排头兵”,开发区已经成为引领和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1至7月份,全市1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完成进出口额60亿美元,增长19.4%,占全市比重56.6%;实际到账外资2.6亿美元,增长69%,占全市比重66%。

经济新常态下,开发区如何在已有基础上寻求新的发展动力,创造新的竞争优势?6月份,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坚持科技化、国际化、生态化、法治化“四化”转型升级目标定位,推动落实集群布局、集中突破、集成创新、集约服务“四集”创新发展措施,强化规划引领、政策创新、瓶颈破解、特色发展、队伍建设、考核激励六项保障,为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和战略举措。

先行先试 成绩斐然

创新是开发区发展的不竭动力。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50%聚集在各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70%以上,建成6个科技孵化器、81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8个技术研究中心、22个工程实验室。这些流淌着本土血液的“高大上”平台代表了一个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推动创新驱动战略落地生根。

美国硅谷是全世界高新技术的发源地,而在高新区,潍坊蓝色智谷正在加速建设中。该区与北大、清华、中科院合作共建北大燕园科技园、清华启迪潍坊孵化基地、中科创新园,实施“3+1+N”科技创新体系,搭建区域国际创新大平台。目前,已签约潍坊国际纳米谷等46个高端项目,整合全区9大公共技术平台和233个企业研发平台,建立了全省首个“O2O”模式创新创业基地——凤岐创业孵化器,实现了线上交流与线下体验有机融合互动。经济区则与20余所国内著名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建设产学研合作平台。其中与西安交大合作成立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潍坊示范基地和卢秉恒院士工作站,重点打造山东省模具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被列入国家服务业引导资金项目和省黄河三角洲重点项目,填补了省内空白。

开发区不仅是创新发展的“新引擎”,还是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滨海区在全市率先推行企业“四证合一”登记模式,将过去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和刻章许可证由不同审批部门分别办理、各自发证,改革为“一窗受理、一表登记,内部流转、四证联办”,有效解决审批环节多、时间长等问题,审批时间平均由10个工作日缩短为2个工作日,效率提速80%以上。潍坊保税区深入学习和研究上海自贸区可复制推广的政策成果,推广实施了保税展示交易、先进区后报关、区间自行运输等7项政策措施,进一步简化通关成本,提高通关效率。该区还在省内率先推行关检联动“三个一”通关报检新模式,申报事项由143项整合成84项,实现了“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时间缩减一半以上,每年为企业节省费用上千万元。

除了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开发区还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助推器”。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2家经济开发区管委会、263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管理认证,已建成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2个、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3个、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1个,建成污水、垃圾处理厂(中心)59处。

转型发展 势在必行

开发区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也不容忽视,粗、散、小、弱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展空间受限、环境容量有限的现实条件下,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

加快开发区转型发展是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基本前提。开发区是全市强劲增长极,可以说,只有抓住开发区转型升级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集聚高端要素、推进制度创新、发展高端产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才能有效带动全市经济转方式调结构。

加快开发区转型发展是巩固经济建设主体地位的现实要求。作为经济建设主战场,开发区自身优势明显,包括经济高速增长的惯性优势、涉外经济的理念优势、机制体制优势等。经济新常态下,开发区只有站在全市的高度继续发挥这些优势,通过提升产业层次、提升城市功能塑造新的优势,才能巩固和延续经济建设主阵地的地位。

加快开发区转型发展也是把握新一轮发展机遇的必然选择。当前“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稳步推进,潍坊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鲁辽大通道的建设,区域经济多点融合,潍坊逐渐凸显枢纽地位。以潍坊港为踏板,以营口为靶标,借助即将建成的潍日高速,潍坊形成面向东北亚、肩挑黄渤海的独特区位,有机嵌入到“一带一路”大战略中。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开发区唯有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才能扛起开路先锋的大旗。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市部分开发区已经率先行动起来,通过“倒逼机制”推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针对传统产业多、转型升级任务重的现实问题,高密经济开发区把对外开放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总抓手,将产品链、技术链、服务链嵌入国际产业链,倒逼管理水平、产品档次和资本结构全面升级。近三年先后实施技改项目800多个,购置先进设备4000多台(套),全市骨干企业先进设备占比达到60%以上。依托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一所一基地”、高新区科技孵化器等创新载体,成立8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5家院士工作站,企业三年累计研发投入22亿元,开发高端产品120多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提高4.2个百分点。

诸城经济开发区坚持用法治思维倒逼土地集约利用。该区制定项目准入负面清单,着重引进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的优质项目,凡新引进项目,必须达到省级开发区工业项目投资、产出、税收标准等,把不符合标准的项目挡在门外。另外,推进现有项目转型提升,着力发展高端产业、低碳产业,对不达标的企业,依法有序引导改造和淘汰,推动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发展。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藏亚楠]

标签:新优势 新一轮发展 排头兵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