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作协主席张炜:不为娱乐时代服务
2013年09月06日 10:52
来源:光明网
本届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法国凤凰阿歇特公司总编辑Eric Abrahamsen与张炜签署合作协议,向全球出版、推介其代表性作品。张炜与多语种出版商PODG签订的国际版权合作协议上,有这样一项条款: 译者的选择要经过作者认可。
读书报:为什么这么苛刻?
张炜:在写作方面我缺乏“伟大”的志向,所能做到的只是认真探求、自我苛刻。如果一个人总是随着世风和潮流去改变自己,不失时机地跟随和迁就,那就有可能成为另一种人生。读书报:但是半途而废总让人觉得惋惜。我想您这样严格得近乎苛刻的态度,可能会得罪不少翻译家。张炜:好的译者会理解我的。他们努力地翻译了,十分辛苦,我则给予配合。个别出版者草率地花一点钱找一个译者,翻译出去,不仅无意义,而且害处很大。优秀的翻译家一定是充分理解原创者的,他们也会是十分苛刻的大创作家。永远不要忘记,国外其它民族的称赞虽然值得高兴,但不要当成标准,不要因此影响自己写作的品质。我更相信土地的理解力,它孕育了一代代读者,作者和读者的生命来自土地,土地给予作品生命力。
读书报:翻译过程中的“鉴定”起决定性作用,鉴定的标准是什么?由谁鉴定?
张炜:比如近期有两个语种的《古船》译本,我找两个人鉴定,他们都说翻译得不好,我就拒绝了。第三世界的某些作家有个通病,只为了让世界承认,其他的就不管了。交流当然很有意义,我也看重,但不过分看重。我觉得,离开了土地、离开了语境的文学,在遥远的国度、遥远的民族很难再现,美文不可译的规律很难打破。读书报:能否谈谈您和翻译家之间的交流情况?您的作品在国外读者中接受情况如何?张炜:他们从电子邮件上发来不解的问题,我就答他们。也有的翻译家好奇作品写到的环境,远远地从国外来到胶东半岛。我们交流得很愉快。对于作品在国外的命运,我关心不多。一个严苛地追求语言艺术的写作者,国外读者或许很难理解。诗性写作不会满足于一个“半岛传奇”,还有更多的蕴含。无论是《刺猬歌》还是《你在高原》,作品中有各种传奇,可是单说传奇,蒲松龄做得比我们好,如果翻译停留在传奇上就没有意义。
读书报:有没有比较成功的合作,可否分享一个经验?汉学家葛浩文在2008年就将《古船》翻译成英文,由哈珀·柯林斯出版社出版,据说英文版《古船》第一版两万册很快在美国售罄,之后又再版两次。
张炜:葛浩文在五六年前开始翻译《古船》,他有很好的文学素养,翻译很用心,美国的朋友和山师大的朋友看过他翻译的内容,认为翻译得很好。板井洋史翻译《九月寓言》用了四五年时间,到龙口一带去了解、感觉作品的气氛,又花了半月时间和我探讨一些疑问。所有成功的译者一定接近我写作的精神,尽可能一丝不苟,苛刻地对待每一个文字和标点。这是最重要的一种态度。
读书报:您的作品版权输出大概有几种情况?签订合同时,您一般会注意什么问题?
张炜:不外乎是汉学家找到作者翻译;还有些是出版社联系版权。有时作品出版了我都不知道,连样书都没有。签合同,版税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还是关注译者的情况。
读书报:中国文学的译介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您认为中国文学译介中存在什么问题?遇到了何种障碍?
张炜:不清楚。这不是什么大事。作品主要是写给本民族读者看的,变成了另一种语言,那是另创造。语言艺术经过了另创造,这意味着什么大家是知道的。东方的自卑心理表现在作品传播方面,而且会经历一段时间。外国读者怎么会成为根本的标准?创造成另一种语言怎么就更容易鉴定了?这是可笑的事情。文学“走出去”并非一定是好事,如果“走出去”的尽是一些声色犬马、一些浮浅之物,反而会带来可怕的民族误解。比如,我们许多人对于俄罗斯民族的理解和尊重,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从小阅读普希金、托尔斯泰等大师作品的结果。可见关键不是“走出去”,而是什么东西正在“走出去”。中国文学目前完全不必要急于“走出去”,这是浮躁和不自信的表现。就我们所知道的一些西方国家的好作家来看,他们当中越是优秀者就越是安于写作。一个国家在艺术和思想方面的输出有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强大的人格力量、追求和创造完美的巨大能力,这些东西震撼和感动了其他民族,才算是真正地“走出去”,也是对世界的贡献。
读书报:作为颇具影响力的作家,想必经常参加国内外的交流。您认为这种交流效果如何?
张炜:我从1987年开始参加国外的图书博览会。国内的第一次中国作家馆我也参加过。我不赞成过多地谈论和号召“作家走出去”之类,这种焦躁和浮躁对文学写作是很不好的。我的书自90年代开始译出,陆陆续续在海外出版,但并不让我特别重视。因为中国作家的读者和理解者主要还在自己的民族。急于获得外国的承认,这是第三世界某些作家的通病。不能为了让外国人夸一句,就站没站相坐没坐相。作家首先应该是一个有自尊的人,其次才有美好的写作。
读书报:作为山东省作协主席,您如何评价山东作家群?
张炜:作家常常因为其强大的个人性、地域性而变得不可比较。再说文学是极为晦涩和复杂的,不是可以简单作比的。山东作家由鲁文化和齐文化哺育,所以是极为特别的。齐文化是一种实用主义、商业主义文化,也是一种开放的海洋文化,比较浪漫。而儒家文化是最反对实用主义的。受两种相当对立的文化直接影响的写作群体,在海内外还是极少见的。这也造成了山东作家的特别质地,是他们不可取代的方面。山东作家以前有以王润滋为代表的新时期的重要作家群,那个时期的山东作家是举足轻重的,影响很大。现在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作家,他们十分扎实,一定会越走越远。特别是山东的青年诗群,是国内公认的最优秀的诗人群体。我们知道,诗是文学的心脏,它最终会决定一个地区的文学有多么大的爆发力、多么大的前途。看一个地区的文学,首先要看它的诗歌群体如何。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