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济南血液库存“常态性紧张” 90后大学生不爱献血


来源:舜网-都市女报

乱象“互助捐血群”明码标价求血  供血状况紧张已成常态,一些病人面临着择期手术的无奈。”  济南市血液供保中心的工作人员说,如今90后大学生不再是献血的主力,“以前大学生所占献血人群的比例在50%70%,现在大学生的比例最多40%。

在另外一家省级医院的心脏手术室门口,一位家属告诉女报记者,她的家人在医院住了大半个月才排上心脏搭桥手术,“对于病情危急的病人,医生尽量立即实施手术。像我们这种不是特别紧急的,得先住院,住两周以上才能排到手术。听说跟供血紧张有关系。”

在网络上,求血的患者时常出现。更有人抓住这一“商机”,在网上成立“互助捐血”QQ群。不过,这些群并不都是“捐血”,有人明码标出全血400毫升600元,血小板500元的价格求血。这些“有偿献血群”多冠以北京、上海等城市名称。据济南市血液供保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越是大城市,医疗单位越多,供血便越紧张。尴尬 90后大学生占献血者比例低于40%

血量为何越来越紧张?山东省血液中心某采血车上的医生说,这与手术量增加、医保比例扩大有关。“现在车祸的发生量上升。随着医疗发展,手术量也越来越大,临床的手术量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长。但献血量并没有相应上升,与几年前持平。”

济南市血液供保中心的工作人员说,如今90后大学生不再是献血的主力,“以前大学生所占献血人群的比例在50%70%,现在大学生的比例最多40%。”他说,现在献血的人群中,农民工所占比例较大。另外,乡镇整体的献血热情要高于城市,公司或集体组织献血的不到总数的10%。“我们会向献血者发放小礼品,依然无法吸引市民和大学生们。”

献血车进校园也面临限制,“大学不再组织献血,献血车进校园面临重重手续,现在我们一年都进不了几次校园。”济南市血液供保中心的工作人员说,采血车都选择停靠在繁华路段,但商家和相关部门有时并不支持,也给采血带来障碍。

女报记者采访济南大学得知,学校现在已经不再组织学生献血,但允许献血车进驻,由学生们自发献血。对另外几所高校的采访结果也大致如此。一种说法不爱献血不能光怨学生

90后大学生为何不再愿意献血?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说,出现这种现象不能责怪学生。献血观念在学生中没有普遍化,有部分原因是社会在学生的德育方面出现空洞,“献血光荣”没有成为社会文化,学生缺乏这种“利他行为”也反映了公民意识的薄弱。另外,如果学校倡导学生献血,并且能定期组织学生献血,或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将献血作为道德考察标准,学生的献血热情会得到提高。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高鉴国说,90后献血热情的降低可能与社会信任度的降低有关,社会的负面信息对他们产生了影响。与80后大学生相比,90后大学生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提高,捐血后获得的纪念品对他们的吸引力下降。一个争议“互助献血”

互救还是交易

供血紧张该如何解决?为解决RH阴性血用血紧张,济南市民马敬生成立了山东RH阴性血互助群。群友们通过互相合作,为病友免费提供用血。马敬生也曾为一名怀孕病友提供血液。

针对普通血型的用血紧张,有人提出效仿南方城市恢复互助献血。按照《献血法》第15条规定,“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需求,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由这一条衍生出了“互助献血”制度:患者亲友可在献血点献血,凭借献血证为患者换取等量用血。

对这一制度,山东省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也有所顾虑。他说:“互助献血容易引起患者的误会,激化医患矛盾。很多人认为‘互助献血’不可避免地带有条件交换的色彩。”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宋佳]

标签:大学生 血液库存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