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济南和济南的电车 看一座城市的三十年变迁(图)


来源:济南时报

高架车正在维护线网受访者供图  目前,全国留存电车这种公共交通工具的城市仅有十余个,济南是其中之一。丁辉并不知道,他所乘坐的102路电车,单程14.3公里,日运量近5万人次,日运营班次550个,配车数量60部,这些都是济南公交线路之“最”。

□本报记者 江丹

相比较于这座城市,电车十几米长的车厢实在微不足道。但是,不断地有人上车,有人下车,这里却浓缩了社会的市井百态。

贴上“拥挤”标签的102路电车跟马立军一样,丁辉也租住在后龙。跟马立军不一样的是,他已经很少在交通早高峰的时候乘坐102路电车了,单位在经七路附近的他,宁愿多花点钱打车,哪怕也是同样堵在路上。

拥挤,是丁辉日渐疏离102路电车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过去的那些日子里,丁辉挤过别人,也被别人挤过。丁辉一直想知道,那节不过十几米长的车厢,到底能容纳多少人。在丁辉的印象里,明明是铁皮一样的车厢就像是皮球,永远能再多装下一个人。

丁辉并不知道,他所乘坐的102路电车,单程14.3公里,日运量近5万人次,日运营班次550个,配车数量60部,这些都是济南公交线路之“最”。即使是和平路改造,暂时更改线路的102路电车,日均客流量也有3.5万人次,48辆电车日运营班次也有520个左右。交通早高峰时期,发车间隔不足两分钟。

丁辉还不知道,从电车正式开通上路的那天起,它似乎便被贴上了“拥挤”的标签,尤其是在节假日。张鲁记得,电车刚刚开通的时候,有一年趵突泉灯会,车厢里“挤得挺挺的”,还有人爬到电车背部的梯子上。刚开始的电车有三个车门,张鲁需要下车挨个往里推,不然就被挤得关不上。

那时每年的大年初一和初二,也是市民乘坐电车出行的高峰期。春节自然不必说,乘坐电车这一新鲜的交通工具出行,游玩拜年,正是风潮。大年初二,彼时的济南尚有风俗,女婿要拎盒大蛋糕看望岳母。车厢里人挤着人,不时有人喊两句,“蛋糕挤坏了”。

那个年代的春节,正是电车人加班加点的忙碌时候。1992年的除夕夜,机务员刘学义就在济南的街头修电车。当时有一辆故障电车未被修好,停在济南大学附近。刘学义便带着一名司机,从当时的主站葛家庄开了一辆电车,准备拖走故障车。结果刚刚启动,还没走多远,中间的拖绳便断了,在后面驾驶故障车的刘学义摁喇叭、开大灯,又喊又叫,在那个手机还没出现的年代,这是唯一的办法。但前面的车就是没注意到。一直开到王官庄,才发现后面没车也没人。因为甩着两条“大辫子”,已经开出去的车没法调头,那时王官庄还没有路灯,碍于天黑又不敢倒车,最后还是调用修线网的高架车拖到了市立五院附近。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迁徙,济南的人口组成地域正在呈现一种多元化,彼时的济南风俗已经没有那么浓郁,即使是在大年初二,也很少再见有女婿拎着一盒蛋糕去看望岳母。如今,每到交通早晚高峰时期,这趟电车依然会拥挤,但是到了春节,却不复之前的景象,即使是济南这座城市,也不会再见往日的拥堵。在102路电车更新换代的同时,私家车也正在这个城市普及。相比较之前的繁忙,如今的春节里,102路电车有些落寞。起码,丁辉和马立军都从没有在春节的时候乘坐过102路电车。

车厢里的小社会在交通早高峰挤电车的那些日子里,丁辉时常在人群中听到“手机没了”、“钱包没了”的惊叫。工作日的早晨,在济南大学这一站上车的多是赶时间的上班族,一辆电车驶过来,人呼啦啦地都围了上去。直到这里装上隔离栏,秩序才有所改善。

9月26日下午,丁辉从位于济南大学的始发站上车,刷卡买票,径直穿过长长的车厢,坐到最后一排。他说,习惯了往后坐,如果是在前面,十有八九要让座。对这位生活在济南的年轻人来说,让座是一种无需提醒的道德行为,他偶尔去过别的城市,难见这样的风尚。但对这位已经工作了一天的年轻人来说,让座实在有些不情愿。更重要的原因是,坐在后面,会避免前面的拥挤。他说,交通早晚高峰,102路电车里要挤一路。

丁辉坐下时,将原本背上的双肩包抱在胸前,十分小心。在他看来,车厢虽然小,但人来人往,相比较于车厢外面的那个复杂社会,并无不及。曾有一次,有人下车却把包忘在车上。临到终点站的时候,另一位中年女乘客要冒名拎走那个包。一位貌似学生模样的人拉住她,说东西不是她的。但那位中年妇女却一口咬定东西就是她的,丁辉和公交车司机上来拉住这位乘客,希望她能把包留下,但她却又打又骂,挣脱开他们,跑下车去。

城市的繁华光景,总是掩盖了角落的灰尘,譬如这节十几米长的车厢。即使是当年,电车还需要售票的时候,张鲁和张静茹们便要盯着那些逃票的人。1978年,电车票价从原来的固定1毛钱,变为“梯行票”,比如说,乘5站以内5分钱,6到10站则是1毛钱,诸如此类。总有人希望能用最少的钱走最远的路,售票员便要守好各自的车门口,盯着每一站上来了几个人,下去了几个人,在票据上做好记号,遇上逃票的人便上去对质补票。

那个时候,每天出车前,张鲁们要到票务室领票兜,一个军绿色的帆布包,配3元零钱,最后清算票钱时,允许有几毛钱左右的缺额。张鲁卖了1年零8个月的车票,从来没“长钱”也没“短钱”,但是同事们的票款却不是长了就是短了。当时,张鲁甚至想过自己添点钱,也长钱几次,免得同事怀疑。

9月26日下午,丁辉乘坐的这趟102路电车,3点10分从济南大学出发,驾驶员是一位短发女司机,跟丁辉一起在济南大学上车的共有13位乘客,电车上的电视内容平均重复了3遍,其中有娱乐,也有广告,在途经一家大型商场时,一群年轻人下车,另一群年轻人上车,一位红领巾自上车后便一直在吃零食,当一位妈妈抱着小孩上车时,让座提示音响了一次,一位乘客往站牌跑着赶车,刚刚开动的电车又停下来等他。 4点45分,这趟电车绕回济南大学。

这是一个小社会,丁辉总是注意自己胸前的包,却没有看到那些另外的内容。

(文中马立军、丁辉为化名)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得格]

标签:电车 葛家庄 济南大学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