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济南和济南的电车 看一座城市的三十年变迁(图)


来源:济南时报

高架车正在维护线网受访者供图  目前,全国留存电车这种公共交通工具的城市仅有十余个,济南是其中之一。丁辉并不知道,他所乘坐的102路电车,单程14.3公里,日运量近5万人次,日运营班次550个,配车数量60部,这些都是济南公交线路之“最”。

一座城市的三十余年变化

这些年来,102路电车上的马立军注意到,沿线街道的风景总是在变化着,譬如,泺源大街上起了新的高楼,经七路的学校门口架上了过街天桥,新的大型商场开门营业,那些带着老旧气息的楼房则陆陆续续地消失。当马立军去往济南别处时,他发现,这座城市也在这样变化着。

感受到这种变化的,不止马立军一个人。在更早的那三十多年里,电车驶过的济南又是一番别样的光景。

55岁的张鲁是这个城市的第一代电车人,18岁的她加入这个队伍的时候,电车场正是“济南市人民汽车公司”成立的一个新建单位。张鲁对当时场站的简陋记忆深刻,建筑是平房,墙体外围是砖块,里面则是土坯,周围是一片麦子地。运营了一天的电车,收车时便停放在市立五院附近的马路上,请营市街的几位老太太负责晚上看车。新车表面有一层保护油,张鲁他们便去市立五院提水,蘸着碱面擦净。彼时的市立五院,还是工人医院。

尽管如此,电车通行仍然是当年的大事件。在济南市情资料库1977年的大事库中这样记载,“1月1日济南市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建成通车。该线路由市第五人民医院至甸柳庄,全长13.5公里。”那个月里同样记录在册的大事还有,中共济南市委在职工剧院举行纪念周恩来总理逝世一周年大会,珍珠泉礼堂则举办了济南市农业学大寨会议,其中335个农业学大寨先进集体获得了奖旗和奖状。

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张静茹是101路电车上的一名售票员。她最喜欢上早班,早晨4点半上班,6点跑完两圈就能下班,下班之后的时间,这位爱玩儿的年轻姑娘就到处去看电影,两毛钱一张票,一场接着一场地看。她也很喜欢上晚班,晚上8点到11点,除了偶尔遇上几个加班的人,街上难见人影,在她的印象里,电车“嚓”地跑完一趟,“嚓”地又跑完一趟,静静的马路上,只有电车疾驰而过。

就在这一趟又一趟的跑车过程里,张鲁和张静茹们经历了沿线一天天的变化。电车跑着跑着,五彩云商场没有了,百货大楼消失了,四海香小吃也没了,辛庄高架桥起了又落了,金銮商厦拆了,就连当时红火的星级宾馆金帝利也不知去了哪里,国家足球队员还曾在那里下榻。

如今,电车依然在济南的街道上行驶着。谁也不知道,电车跑着跑着,它的沿线会再发生些什么,这座城市又会出现怎样的新貌。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得格]

标签:电车 葛家庄 济南大学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