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淄博原山:清新的自然呈现 厚重的文化坚守


来源:第一旅游网

原标题:探游淄博 悦享原山生态文化 原山国家森林公园 一个地方的山水性格可以影响当地文化。山东淄博的原山,海拔不高,受温带季风影响。性子温润平和,内敛稳重。于我看,原山是个令人惊奇的地方,你刚

世界上最古老的长城

原山齐长城  

历史的作用是反思和记录,它无需表情和动作,就已经足够让人凝视和低首。

从原山出发,驱车至齐长城。去之前匆匆翻了翻宣传册子,两三百字的介绍有些粗浅,看得兴味索然。在车上有些打不起精神。

余秋雨先生写都江堰的时候,曾用秦长城作比,大约是写长城已经失了实际效用,只堪做精神象征。

而去到的时候,精神不由一震。所有的萎靡扫荡一空。眼睛被四周的景色吸引。长城当然值得赞许。精神象征的意义在于,当民族失落时总要有存留的念想,这是一个遭受过苦难的民族,用汗水和人力修建的一处屏障。站在这样的建筑上,身体会不由自主地忘记周遭,空虚被填满,抑郁被掏空,这种脱离建筑本身的认识,让人对历史和民族产生巨大的认同。

一整个上午的时间,我都沉浸在齐长城的历史里。被风雨和时光磨损的砖墙让人生出敬意。手指摩挲时,石块还能落下些沙砾。沿长城走,身体和心被它硬朗而坚固的身形牵引,震惊与感动缓缓蔓延。两千年前的小石块,堆砌出这样惊心动魄的屏障。虽然断裂或破损过,但依然能体会出厚重的味道。

在齐长城周围匍匐的石海群,留给我的印象最深。如果说齐长城是博山的骨骼,那石海便是它的眼睛。

原山本就是山,这样数量惊人的岩石,在山坡的腰窝和顶上汇聚,无怪叫石海。灰白圆滑的石头就像海里的浪花,层层叠叠,浩浩荡荡。岩石的大小和形状各有意趣,或如壮硕的牛,或像乖巧的羊,柔和的线条和神似的轮廓,不得不惊叹造物主的神妙。

从石海出来,过了天门、天梯就是齐鲁古战场遗址。历史除了在课本里读到,还需要去遗址里走走。即使不能穿越时光,回到春秋战国的战场,听号角和嘶吼,见狼烟和铁蹄,但从废墟和重建里,还能窥见一点点古时荡气回肠的气概。

穿过巨大的战车,天地一片开阔。路两旁有直立的50尊齐俑,披甲持戈,目光坚定。守卫这样森严的地方,必然是有大的君主。果然,齐桓公的雕塑就在不远处。我在他的塑像前站着,凝望他。思绪随着他的目光飘远,他握剑欲走的姿势注定了齐国金戈铁马的命运。昂扬向上的斗志,也成了齐国在富足之外,成长为春秋霸主的重要原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绝不能对宿命接受和信服。于是,齐国的历史上出现了鲍叔牙、管仲、姜尚、晏子、孙武、孙膑、田单,这些拜相称霸、足智多谋的名人。

齐鲁古战场遗址

路过太公亭,驻足停歇。几千年的文明,不容我无视。但我内心涌动着莫名的疼痛。杀伐的决断让齐国成为霸主,但又有多少人因为这样的扩张和杀戮失去了丈夫、儿子、孙子。战场意味着胜负,胜负承载着伤亡。文明和进步若需要死亡祭奠,那这种民族的骄傲是欲望的膨胀还是信念的胜利?

在遗址,会忍不住思考。这与阅历和学识无关,而是对生命和历史的思索。战马、石碑、亮兵台,是留给今人的线索。似乎没有明确的答案,只是指引你去想象,想象掩藏在繁复花纹底下的伤痛和束缚,想象字缝空白里的鲜血和疤痕。

与我同行的有位历史极好的大叔。他将齐桓公四周的浮雕壁画都细细地讲了一遍,颇有些重温历史的意味。这两次感受都像在喝一杯普洱茶,不过味道大有不同。读书时看历史是喝第一遍茶,热水滚过干瘪的茶叶,还未透出香气,就因着急知道下一处知识,囫囵吞枣,牛饮了。而第二遍,就自在许多。再倒上开水,等叶子在瓷杯中舒展,褐色茶水飘出香气,这时候再尝一口,像吃甘苦的茯苓膏,滋润温和。

两千多年了,齐长城从未想过倒下,还在固执的坚守着。它就像一把标尺,为每位游人丈量这断壁残垣里彰显的精神高度。

小贴士:

古齐长城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为防御鲁国的进攻而修建,是我国现存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中修建最早的一个,比秦始皇的万里长城还早200到400年。它西起济水(今黄河边),东到黄岛入海,全长1200多华里。(文/孟凡)

相关新闻:

标签:淄博 文化 原山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