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院派电影的表现及其现实期待
2014年07月02日 15:09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侯光明
内生的创作欲望和创作激情,是新学院派电影诞生的主观动力 现实主义是中国电影美学一贯的脉动,弘扬中国美学精神,是新学院派电影继往开来的美学诉求。响应这个时代的呼唤,新学院派电影创作正在并应该成为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之领军,成为中国电影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智力源泉。
原标题:新学院派电影的表现及其现实期待:蜻蜓早立小荷上
核心阅读
电影天生具有文化与产业双重属性,承担传播民族文化、振兴民族工业的双重使命。内生的创作欲望和创作激情,是新学院派电影诞生的主观动力
现实主义是中国电影美学一贯的脉动,弘扬中国美学精神,是新学院派电影继往开来的美学诉求。创作上主要体现为着力描摹社会变革现状,以直面现实的态度描绘个体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对主流价值观进行敏锐的艺术表达
在党和国家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鼓励下,中国电影业进入新的发展环境。其中,作为电影产业发展原动力的电影创作活动特别活跃,各种风格和类型的影片层出不穷,不断丰富着中国电影叙事手段,呼应着电影文化强国建设的需求,也为世界电影文化的繁荣多样作出努力。
在种种创作涌流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那就是一批呼应时代发展、创作风格多样、市场反响良好、秉承“学院派”创作特征的电影作品立于时代潮头。它们不像中国电影史上既有的学院派电影作品那样风格统一、旗帜鲜明——由于其多元化的个性和粗疏的呈现,使得将它们那种开放的美学特征进行归纳的理论探讨尚显薄弱。但是,毋庸置疑,以这批学院派作品为代表的中国电影创作风格正在随着电影业的快速发展而形成。适应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学院派电影作品,成为书写中国梦的新鲜和有力的笔触。
赓续学院派创作风格
学院派电影创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电影艺术创作逐渐形成的一种风格。众所周知,由于历史的选择,新中国电影的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电影人之间,存在着依托于北京电影学院的明确师承关系。这一生长脉络,使得几代电影人的创作风格之间,构成了必然而紧密的联系,并且赓续着中国电影的独特气质。尤其是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积极转向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势中,在西方电影理论与创作影响下,关于电影美学的热烈讨论和电影创作的积极尝试,使得以北京电影学院第四代、第五代电影人为代表的“学院派”创作者登上历史舞台,他们的创作风格日趋成型,并引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的发展方向,成为中国电影艺术与国际电影艺术对话的桥梁。这种风格,在第六代导演身上亦发挥得淋漓尽致,为中国电影艺术的个性化发展进行了新的塑形。
自2012年以来,随着电影改革的逐步深入,《失恋33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北京爱情故事》《万箭穿心》《飞越老人院》《初恋未满》《我的影子在奔跑》等一大批由专业院校出品或由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主导创制的优秀作品迅速涌现。他们立足既有的学院派创作传统,积极借鉴西方成熟的电影手法,在进行新锐艺术探索的同时,不少作品也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
作为学院派电影艺术的延续和拓展,我们认为,这批新产生的学院派电影是适应当前中国电影产业发展需要,由影视艺术高等院校在校师生或毕业生主导创作,具备学院派的明显美学师承和代际脉络,展现学院派权威性和艺术表现力等独特品格的电影作品。这批电影作品具备体现中国特色、展现中国气派、弘扬中国美学的特征,秉承时代精神,顺应大众需求,展现国家形象。
电影发展的外部环境
新学院派电影作品的诞生,是在当前政策环境下,顺应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阶段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电影业接轨国际电影业发展的趋势所至,也是中国电影艺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关政策鼓励,催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电影改革阶段性成果,为学院派电影创作风格之孕育提供丰腴的物质基础。2013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电影创作生产保量提质,电影票房收入也以连续12年年均增幅逾30%的速度递增至217.69亿元。以活跃的资本为物质基础,电影创作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随着人们精神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观众对好莱坞大片日益感到审美疲劳时,注重作品文化诉求和社会诉求的学院派电影,成为引领电影创作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成为市场主动的选择。
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为电影产业的飞速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契机。我国现有1580个县级行政区划,中小城市数量已达2160个,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这两个数量将会进一步增加。从世界经验看,城镇化推进期往往正是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期。作为文化产业的重中之重,中国电影产业也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进入黄金机遇期,渠道建设日益完善,观影人口不断增加,使得二三线城市电影市场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主要增长点。
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外部环境,呼唤学院派电影创作。电影天生具有文化与产业双重属性,承担传播民族文化、振兴民族工业的双重使命。内生的创作欲望和创作激情,是学院派电影诞生的主观动力。艺术积淀深厚的电影作品,是电影艺术工作者创作才情的凝结。只有开放活跃的时代,才能培育出为数众多、各具特色的艺术人才,才会激发创作者的热情,从而孕生出积极而丰富的艺术创作,呼应时代对艺术创作的呼唤。
响应这个时代的呼唤,新学院派电影创作正在并应该成为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之领军,成为中国电影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智力源泉。
新学院派电影四个表现
新学院派电影创作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学院精神的传承,是新学院派作品品位的保证。电影院校教育以“传帮带”的手段不断提携后辈成长成熟,为中国电影创作源源不断地注入新活力,是学院派电影人一贯的传统和不断发扬的精神,也保证了学院派电影人在艺术创作水准和美学价值追求上的高度。
现实主义是中国电影美学一贯的脉动,弘扬中国美学精神是新学院派电影继往开来的美学诉求。体现在创作上,主要是对主流价值观进行敏锐的艺术表达。在当前时期,学院派电影创作着力于描摹社会变革现状,以直面现实的态度描绘个体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站在中国电影纪实美学传统之上,通过纪实风格的影像,展现个体的勃勃活力、爱憎情感、奋斗与成功,甚至命运困境、焦灼求索。
其中,对青春主题的积极探讨,是新学院派电影对观众的回应。青春片是长盛不衰的电影题材与类型之一,中国梦是当前中国主流电影创作的母题,描绘中国梦、弘扬中国梦、抒发对中国梦的美好憧憬,是学院派电影人应有的历史担当。
对类型电影的探索,使新学院派电影丰富了电影语言与语法。在多元丰富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作品的形态必然是多元丰富的。
中国电影人敏锐地捕捉到电影发展趋势,结合本土传统文化,吸取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创新创作形态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探索新的创作类型。
对于现实的诸多期待
学院派电影应该是检验学院教育的成果和提高观众审美水平的统一体。学院派电影作品不是封闭于温室的花朵,它需要来自理论认知、投融资环境、高新技术支撑、市场检验等方面的光照与洗礼。因此,新学院派电影创作对其生长环境的现实也寄予了相应期待。
理论认知的建构与先导。我们看到,相对于新学院派电影创作的风起云涌,当前的相应理论认知是有所迟滞的。任何一个时代里的任何一种艺术的创新,实践探索与理论建构都是相辅相成的。历史上,中国电影理论多承惠于西方经典文艺理论和电影理论,如蒙太奇美学、长镜头美学和电影符号学等等。但是,在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前提下,媒介融合和大数据带来电影本体形态的多样化,促使电影产业边界日益模糊,也给电影理论提出了新的课题。中国紧跟电影数字化发展步伐,在银幕数字化率、数字电影拍摄数量等多项指标上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电影理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与世界同步的机会。也就是说,中国电影理论工作者有条件不用拾人牙慧,可以挑战最尖端的电影理论问题。也因此,电影理论工作者们有责任和有能力承担铸就新锐电影话语体系的重任,引领中国电影在理论、实践和市场的探索创新,包容新学院派电影的探索和成长。
具体说来,就是电影理论要主动学习掌握新锐理论动向,结合最新文化传媒产业与技术艺术发展态势,革新话语形态,对新学院派电影创作产生的环境进行辨析,对其创作动向敏锐地进行美学评价和史学定位,对学院派电影创作的未来趋势进行预测和指导,对富有时代特征、反映时代变革的创作趋势予以积极的回应,对新人的成长加以包容和托举,加快创新的脚步。
产学研一体化的高新技术,是新学院派电影发展的优势与强力支撑。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当前,世界正处在信息技术与能源技术相融合的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涌动,我们的社会正在经历深刻转型。信息通信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智能化制造技术等将会为电影产业的发展进步,提供广阔的空间。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兴未艾,也给迎来全数字化时代的电影产业带来战略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历史性机遇与挑战。
加快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转变,必须充分依靠科学技术的支撑和引领。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媒介不断融合的环境中,发挥产学研一体化优势,确立高技能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加强电影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以高校为主导的电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贯通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多个专业院校的校际高端交流与合作,设立电影高新技术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通过鼓励学院电影人开展技术创新,增加对制作手段的研发和投入,鼓励学院的电影创作团队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以提升创新能力。
市场探索的顶层设计与艺术探索的勇攀高峰特别需要并举。一方面,基于电影的产业属性,绝大多数电影的创作需要市场来检验。中国电影已然成长为具有丰富内涵和外延的媒介之一。自中美电影谅解备忘录相关协议签订两年来,中国电影人从恐慌到徘徊再到寻回自信,逐渐摸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影发展之路。学院派电影创作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改革创新,襟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将电影创作的预期目标置于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来。另一方面,更不能丢掉学院派电影不断勇攀艺术高峰的传统,积极鼓励一部分作者进行艺术电影的不懈探索,创作充分展现中国特色、中国气质和中国文化的文化大片,丰富中世界电影艺术宝库。这也正是中国电影最终取得持续发展的智力本源。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