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鲁迅走了金庸来了 中小学教材如此“换血”


来源:鲁网

朱子平柳恩铭屈哨兵 陈秋明 摄邱海林周炽成叶开 ”柳恩铭认为面对精神缺失、信仰迷失、价值丢失的现实,教育工作者应该审思笃行,而他找到的药方就是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

原标题:鲁迅走了金庸来了中小学教材非得如此“换血”?

●阿Q走了,李铁梅来了

●鲁迅走了,金庸来了

●白居易走了,周杰伦来了

□本版撰文/羊城晚报记者陈晓璇

今年秋季开学伊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样琅琅上口的诗句从上海一年级新版课本中消失了,同时被删的还有《登鹳雀楼》、《夜宿山寺》、《江雪》等经典古诗。

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师大看望师生,在翻开全国课程教材时表态: “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

9月10日,编写“北京版”教材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的语文教材在改革上已成体系。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古诗将由现在的6到8篇增加到22篇,整个小学阶段不少于100篇。

无论这三件事有没有因果关系,但它们无疑再次将中小学语文教材经典增删的争议带进公众视野,并由此展开对中小学教育改革本身的反思。

现状

有限时间和容量令经典“碎片化”

我国最近一次修订中小学课标是在2012年完成,各省市区的教材将依据新课标进行修订。在课标修订中,教育部修订了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共19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包括语文。新课标增加了小学、初中语文课本的背诵篇目,而且这些新增的背诵篇目全部是古文经典。语文新课标推荐背诵的篇目共有136篇,比老课标多出20篇。其中小学阶段增加了6篇。

据介绍,关于经典选文数量的问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并没有作明确的规定,但此前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中要求:课文总数量应不少于140篇,以我国现代作品为主,古代作品占有适当比例,兼顾外国作品,现代作品、古代作品和外国作品的比例为5:4:1。

不过,语文教科书中的传统经典始终面临多和少的矛盾,并且传统文化经典在现代语文教材“选文制”下被“碎片化”。原因是在现代学校制度下,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与教材容纳的选文数量都是有限的,教科书中文言文所占的选文比例也十分有限。据统计,人教社2000年版的中学语文教科书中,文言诗文占全部篇数的37.2%。而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却是一个庞杂无比的体系,如经史子集、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内容博大精深,该选择谁进入教材,这确实很考验教育者的功力。

广东教材逐步增加经典作品

尽管上海教委此后澄清,他们并非删减古诗,而是“调整”,是为学生减负,被删除的8首古诗会保留在听力材料中,推后到其他年级学习。但是,显然他们已经被“口水”淹没了,随后全国各地更是以此为鉴,纷纷进行自查。“我们的经典作品将有增无减。”这是多数地方的自查结果。

在广东各地市所采用的教材不一。记者翻看了广州小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语文书,看到必读的20个篇章,其中只有一篇古诗《静夜思》;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必读是34个篇章,也只有一个篇章为古诗两首,分别是《回乡偶书》、《赠汪伦》;二年级下册语文书里,必读有32个篇章,也只有一个“古诗两首”的篇章,收入了《望庐山瀑布》和《绝句》。可见,广东使用的人教版中,小学一二年级的古诗词在书中占的比例也较低。

不过,该教材从初中起注重理解的散文和文言文篇目逐步增加。在七年级(初一)教材中,六个单元中均有一课为文言文或古诗词内容;而在八、九年级(初二、初三)的教材里,六个单元中则有一个专门是学习文言文内容,约占教材内容的1/6。

而到了高中,广东普遍使用的是粤教版教材。在必修的五本高中语文教材中,必修1到5册总共有30课共47篇(首)经典诗词和散文,每册至少有一个单元教授古诗文内容,至少占1/4的内容。此外,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还有十余本选修教材供学校选用,内容包括:《论语选读》、《唐诗宋词元曲选读》(24课)、《唐宋散文选读》(20课)、《文化经典选读》、《传记选读》、《短篇小说选读》等。可见到了高中对传统文化经典很是重视。

案例1

广州华师附中引进台湾国学教材

对于全国部分重点学校来说,国家教材中的经典分量并不解渴。今年广州华师附中引进了我国台湾地区的高中国学教材《中华传统文化基础教材》,这本国学基础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内容以儒家经典“四书”为主,其中包括22个单元,共计选入《论语》168章、《孟子》50章、《大学》4章以及《中庸》4章,面向高中学生进行分类讲解。

“华附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在初高中开设了国学选修课,但由于缺乏系统教材,国学课程大多需要学生自行查找资料,或在网上下载教材,给教学带来了不便。”华师附中校长朱子平如是感慨,“这套教材的引入对国学选修课的教学,将起到很强的指引作用。”

除了华师附中,这套教材还在广东地区选取了深圳中学、新丰县第一中学和深圳科学中学3所高中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而在此一年之前,包括北京四中在内的大陆近30所中学的高中生已经用上了这套来自台湾的国学与传统文化教材。

案例2

广州天河行政力量推动经典教育

早在2012年2月24日,广州市天河区,一场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的经典教育全面铺开。这里是全国第一个用行政力量实现传统经典文化全覆盖的区域,目前成为全国经典教育的示范区。

“幼儿园要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唐诗》等,在老师的指引下初步学会感受语言韵律美,初步欣赏经典音乐、美术;小学一年级要全本诵读《弟子规》、《三字经》;二年级至六年级则分别要求全文或部分背诵《千家诗》、《大学》、《论语》、《中庸》、《古文观止》等。”

作为这场经典教育运动的推动者,天河区教育局局长柳恩铭既是中山大学教育学博士,也是一位儒学研究者,在历时十年研读30个版本的《论语》基础上,最近出版了《心读论语》一书,对儒家第一经典做了颠覆性的解读。他如此执着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教育缺失的精神活动的本真,重建有教无类的情怀,恢复因材施教的传统,尤其把精神家园构筑、核心价值观建构、学生心灵养护作为《论语心读》的著作追求。但无奈的是,“现在中小学已经变成知识积累的场所,大学已经变成了放牧场或者职业训练场所。缺失了精神,缺失了信仰,缺失了价值,缺失了仁爱,缺失了诚信……”柳恩铭认为,某种程度上教育已经迷失了本真。

“我们拿什么来养护中国人的灵魂?”柳恩铭认为面对精神缺失、信仰迷失、价值丢失的现实,教育工作者应该审思笃行,而他找到的药方就是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宋佳]

标签:中小学 换血 金庸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