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菏泽:牡丹使者再展魅力


来源:人民日报

打开山东地图,菏泽地处西南末梢,偏安一隅;打开中国地图,菏泽位居鲁苏豫皖四省通衢,中原锁钥。传统的农业大市菏泽,本不靠海,但正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东风,将眼光转向外域,借路出海,实现扬帆破浪的多年梦想。

原标题:菏泽:牡丹使者再展魅力(丝路观察)

菏泽曹州百花园。周东伦摄

菏泽城市鸟瞰。资料照片

菏泽市民在公园晨练。张国庆摄

山东步长制药检测环节。资料照片

菏泽

地处鲁苏豫皖四省交界,面积1.22万平方公里,人口960万,是著名的中国牡丹之都和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和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和优质粮棉、果蔬、畜牧生产基地。史称“天下之中”,曾数度成为中原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打开山东地图,菏泽地处西南末梢,偏安一隅;打开中国地图,菏泽位居鲁苏豫皖四省通衢,中原锁钥。

在这个火热的夏季,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让菏泽人的目光沿着新亚欧大陆桥,东接不远的日照港,放眼辽阔的“海上丝路”;西越遥远的新疆阿拉山口,融入广袤的亚欧腹地。

“我们要抓住机遇,找准坐标,务实图强,以更加开放的新姿态,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链条。”菏泽市委书记于晓明说。

中原古城适逢良机

翻阅中国历史,菏泽曾有辉煌的过往,甚至一度被誉为“天下之中”,经济繁荣昌盛。

69岁的潘建荣,从菏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岗位上退下来后,就一头扎进菏泽历史文化研究的海洋。推开一个居民小区的12楼三居室,墙上的两块牌子让我们肃然起敬:“菏泽市历史与考古研究所”“菏泽历史文化与中华古代文明研究会”。一个大书架占据整面墙壁,摆满了各种书籍。一个埋头伏案的憨厚小伙子,居然是个博士。

“菏泽是中华祖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潘建荣一张口,便把我们带到了远古时代,“现在菏泽境内还存有300多个古城、古村遗址。”

潘建荣所说,《史记·货殖列传》也有记载:“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当年,范蠡(即朱公)助越王勾践成就霸业之后,便乘船抵达陶邑从商,先后3次将家产积累到千金之多。

或许,正是有这样厚重的历史积淀,今天的菏泽人在过往的困顿中,才未失掉后发赶超的勇气和信心。

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菏泽利用山东省“突破菏泽”战略的契机,开始了新的赶超。2012年,菏泽又借力“中原经济区”的国家战略,全力打造“省际交界地区科学发展的高地”。一年之后,山东省“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启动,菏泽成为西部经济隆起带上的重要一环。

新亚欧大陆桥,对菏泽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遇。1994年11月,侯月铁路铺通,形成东起日照、西至西安的又一条东西交通大动脉,融入新亚欧大陆桥的黄金线路,菏泽就在这条黄金线路上。翻开地图细细比对,这条黄金线路与此前开通的东起连云港的另一条大动脉,交会于郑州后一路西行,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经中亚、欧洲,直达荷兰鹿特丹港,全程1万多公里。

“菏泽地处鲁苏豫皖四省交界,是山东与华北、华东和中西部联结的重要门户,也是向西加强与亚欧大陆桥上各城市群对接,向东南联通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菏泽市市长孙爱军这样阐释,位于徐州、济南、郑州三大城市经济群三角中心的菏泽,在配置生产要素、拓展市场空间等方面独具优势。

牡丹花开香溢四海

从高速路上下来,车行五六分钟便是曹州牡丹园。眼下虽然不是赏花时节,但一路寻去,处处皆是牡丹,足可以想象4月花开的盛景。这种多年生的木本植物,既可药用,又可观赏,已经成为菏泽最亮丽的一张名片。

菏泽牡丹甲天下,天下牡丹出菏泽。到菏泽,最不能错过的自然是牡丹。

早在100多年前,菏泽牡丹就已经被世界知晓,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外交“使节”。

坐落在伦敦三区西南角的邱园,是英国著名的皇家园林。那里生长着的一片牡丹,追根溯源,就是来自万里之外的中国。据记载,清光绪十三年即1887年,东印度公司从广州引进菏泽催花牡丹,栽至英国邱园。而这,也是菏泽牡丹第一次传入欧洲。

陈学湘,大学毕业后便来到菏泽市林业局搞牡丹栽培研究。如今,他的身份是菏泽市牡丹产业化办公室副主任。政府专门为一种花儿成立机构,在国内可能也是独一份,菏泽对牡丹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菏泽牡丹栽培历史悠久,始于隋,兴于唐宋,盛于明,至清成为中国牡丹栽培中心。”陈学湘娓娓道来。“市内以‘牡丹’开头的招牌就有2000多块,拥有多达千人的牡丹文化创作队伍,与牡丹相关的面塑、雕塑、书画、剪纸、音乐、戏剧、服饰等产品,已经汇成了系列牡丹文化品牌。”

为了推动牡丹产业发展,菏泽可谓不遗余力。2012年,菏泽在全市推广牡丹栽培,每种一亩财政补贴100元。2013年,市财政专门拿出2000万元,对牡丹产业予以扶持。刚刚出台的《菏泽市扶持牡丹产业发展实施办法》,更是涉及牡丹种植、生产、加工、科研、市场开发的全过程。

菏泽市尧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把牡丹的产业链条延长到了极致。它研发生产的牡丹籽油、牡丹软胶囊、牡丹系列化妆品、牡丹花蕊茶等多种产品,目前已经推广上市,并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大约三亩土地出产一吨牡丹籽,加工成牡丹籽油、牡丹胶粉、牡丹营养粉、牡丹多糖、牡丹原花色素、牡丹黄酮等10种产品,可实现经济价值50万元。”企管部工作人员葛宏观介绍说,尤其是油用牡丹,一亩地单产可达三四百公斤,收购保护价每公斤26元,它的效益是传统种植模式的三到五倍。

可观的经济效益,恰是菏泽大力发展牡丹产业的底气所在。截至2013年底,菏泽牡丹的种植面积达到20余万亩。按照规划,到2020年,菏泽牡丹种植面积将发展到200万亩。在1999年的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菏泽牡丹一举夺得两个世界大奖和79个金、银、铜奖,获奖数量占评奖总数68%。

现如今,菏泽牡丹已有九大色系,十大花型,1237个品种。在行销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100多个大中城市之外,还远涉重洋,出口日本、法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土特产品时髦洋装

位于曹县开发区的曹普工艺有限公司,1万余平方米的展厅里产品琳琅满目。大到可拆卸组装的沙滩房,小到日常的家居摆件,林林总总有3万个品种。这里的产品,基本上全部出口欧美日韩等国,2013年实现进出口总额8717万美元。

但是,我们越看,心中的疑问反而越多:厂区看起来是新建的,厂房里的工人也并不多,怎么能生产出这么多的产品?

细聊之后才知道,曹普工艺有限公司采用的是“公司+农户”“龙头带基地”的生产模式。仅曹县一地,就有曹普的1480个加工网点,遍布27个乡镇、街道,带动农户数量达5000之多。

在曹县,各类木草柳生产加工企业已经达到1900余家,从业人员近30万人,覆盖了全县90%的乡镇。多年来,木草柳制品出口额占到全县出口总额的近80%。在扩大出口的同时,它带动许多农民发家致富,人均收入在3万元以上。

计划经济时代,菏泽一直是山东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直到上世纪90年代,菏泽每年的夏粮收储量仍占全省一半左右,最高年份时达67%;棉花产量占全省四成以上,油料产量位列第三,瓜菜总量全省最大。

“农副产品的加工、销售,是菏泽的传统优势所在,一年的产值达到2000多亿元,在所有工业中的比重占到38%左右。”对这一个个数据,菏泽市委书记于晓明了然于胸。“这既是我们出口贸易的一个大项,也是富民的一条有效途径。”

不只是农业,欠发达的菏泽,不断地创造着外贸工作的新纪录。令菏泽人津津乐道的是,在过去的8年中,外贸出口实现持续增长,这也是山东省唯一取得如此佳绩的地级市。

2014年1—6月份,菏泽进出口完成158344万美元,同比增长11.5%。今年上半年,菏泽利用外资的增长势头强劲,新批外资项目7个,实际到账外资1.32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1.4倍,增幅居全省第一位。

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的当下,这样的增速的确来之不易。从菏泽市商务局外贸科今年上半年工作的总结材料中,或许可以一窥其中的奥秘。

“115届广交会开幕第一天,我们便到展馆内排队为企业购买返程车票,结束前一天我们到每个企业发放行条,让企业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参展,这在其他地市是没有的。我们每天都到展馆巡馆,了解企业的最新动态,晚上回到酒店后撰写总结分析并上报,真正做到为企业办好事、办实事。”

沿日东高速、新石铁路,菏泽生产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运抵日照港,随后上船出海。从国外进口的原油,通过日照港直通东明县的管道,在菏泽加工提炼。投资4.7亿元疏通扩建的洙水河航道,东接京杭大运河,连江达海直达长三角。

传统的农业大市菏泽,本不靠海,但正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东风,将眼光转向外域,借路出海,实现扬帆破浪的多年梦想。

夯实基础务实图强

今年7月底,刚刚改造好的菏泽火车站开始试运行。1.98万平方米的风雨棚、12米宽的旅客天桥、宽敞舒适的候车大厅,让旅客一走进来便有种舒心的感觉。

这样一座现代化的站点,虽然不如经济发达城市火车站那样气派,但也足以让菏泽人欣喜。若论客运量,菏泽火车站高居山东各市前列,仅次于济南和青岛。每到春运,这里更是人潮涌动。

始建于1978年的菏泽火车站,经历30多年风雨,大部分设施严重老化,早已满足不了菏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到未来的长远发展,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菏泽市发改委副主任朱中华毫不讳言,菏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欠账不少,现在急需做的就是补齐短板。“就拿交通来说,菏泽境内的国省道等级不高,二级路占到全省的1/3,像我们这样一个人口接近千万的地方,还没有机场。”

菏泽人向外推介自己,常常这么说:菏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200公里范围内拥有14个地级城市、全国1/11的人口;菏泽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境内铁路总长度308公里,京九与新兖石铁路在这里“十”字交汇,6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单纯与过去比,菏泽的进步不可谓不大。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诸多沿线城市比,菏泽的基础还是弱、发展还是慢。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菏泽靠什么?

务实图强从头越,是菏泽人的不二选择。在出席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时,菏泽市市长孙爱军表示,这几年,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随着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提出,菏泽的基础设施建设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菏泽人的雄心壮志,从未像今天这样坚定而执着。立体交通枢纽,是菏泽人给未来划定的蓝图之一。航空、公路、铁路、航运、管道运输,将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目前,菏泽机场项目已列入国家民航发展“十二五”中期调整规划,并完成选址报告和飞行程序报告初稿编制工作;菏泽—徐州铁路列入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曲阜东经菏泽至兰考铁路客运专线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复;济祁高速、菏鱼高速、德上高速前期工作扎实推进;新万福河、郓城新河航道建设正在办理土地预审、环评等手续;青岛保税港区菏泽功能区、济南铁路局菏泽铁路物流园区建设已经启动。

“过去,菏泽是四省交界,市场要素不集中,现在,这种地缘优势正在彰显,庞大的人口总量也将成为发展的巨大潜力。”对于菏泽的未来,于晓明信心十足。“菏泽是全国重要的优质粮棉、果蔬、畜牧基地,天然气、盐矿等矿产资源丰富,煤炭、石油已进入全面开发阶段。能源化工、生物医药、机电设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五大主导产业优势凸显,菏泽必将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征程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薇]

标签:菏泽牡丹 原花色素 综合交通网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