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走进家长课堂:成功人士子女教育的误区盘点


来源:凤凰网教育

君不见,每学年,占各知名中学学生总数约1%的严重心理障碍者或自暴自弃者,多为非正常录取的“钱学生”、“权学生”;成功人士在为其子女教育运作、操劳中,易步入以下三大误区:

“富不过三代”,是中国民间的一种传言。“三代培养一个贵族”,是英国民间的一种传言。二者对比鲜明,但却折射出一个共同的道理,即成功人士(也可扩大为强势群体)子女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三十多年来本人一直在公办和民办的知名学校工作,因而围绕子女教育这个共同的话题,与众多的成功人士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一起分析讨论、一起思考探索;我们时而迷惘困惑;我们时而豁然开朗,我们共同面对失败,共同分享成功;我们并肩战胜困难,我们始终坚持教育。理论和实践证明:这个问题可从多个角度探讨。下文将从家庭、初等和中等学校的教育角度出发,仅就教育的误区这一专题进行探讨。

一、成功人士的内涵和特征

1、成功人士的内涵

成功人士指由于某些因素,拥有获得较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的实力并运用实力,占有较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资源而在社会上处于有利地位的个体。

成功人士群体属于强势群体中最积极的部分。二者的共同点在是都占有较多的资源且在社会上处于有利地位;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不一定拥有实力。由于父辈的原因、由于先天占有区域优势或后天占有行业优势等因素,也可能占有了较多的资源。

成功人士是一个相对的和动态的概念。成功人士在任何社会及社会的任何发展阶段都会存在。而其外显标志之一是个人的社会地位较高,家庭的物质条件明显超越一般家庭。

2、成功人士的特征

成功人士的共同特征是拥有的机会或占有的资源依赖于自身所掌握的丰富学识和精湛技艺,来自于自身敏锐的判断,科学的运作,顽强的拼搏,持之以恒的努力。一句话,机会、资源来之不易,是其汗水、心血、智慧、技能的结晶。这个群体大致包含政界一定级别的官员;金融界、商界和企业界的经理层;艺体、文化界的明星;学术界的带头人;各行各业的大师、专家、业务骨干和能工巧匠;创造发明并善于转化的运用者等。

一句话,他们是人类社会稀缺的人力资源。

二、成功人士子女教育的特征

就中国目前国情而言,以子女数量为标准,成功人士子女的分布状况可分为两类:一是政界,学界或国有企业、艺体界的成功人士,由于行业的特征和身份的要求,其子女多为独生,且部分是中年得子(女);二是部分民营企业和商界、艺体界等行业的成功人士,其子女往往为非独生,甚而家庭也会重组。

一般而论,绝大多数成功人士对其子女的教育有以下特征:

(一)、高度重视:回顾自己成功的经历,他们深知教育完全可能改变个人和家庭的命运;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和事业追求,他们深知子女必须通过接受优质教育才能奠定坚实的做人、做事的基础,继承自己开创的事业或另谋高就。因此对子女的教育高度重视。相当多的成功人士密切配合学校,使家庭教育成为了学校教育的有效延续。

(二)、高期望:成功人士要求自己的子女进入各类“名校”,接受优质的学前,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并在各个学龄阶段均出类拔萃的愿望尤为强烈。他们步入成功人士阶层本已实属不易,但总易纷纷卷入“完美主义”怪圈,希望、要求孩子一定要超越自己,去实现自己当年的高难梦想,成为同龄人中仅占百万甚至千万分之一的“精英”。

(三)、高投入:在子女的教育中,绝大多数成功人士在经费投入上往往十分爽快。他们不惜花高额资金,托“门子”,找“关系”,甚而在名校周围买房子,为孩子选择一所“名校”,或请家教;或者夫妻商议,一方放弃所钟爱的职业,全部心思和精力都用于子女的教育,甚而不惜将企业进行部分战略转移,或重新选择新的职业或岗位,以便更好地对子女进行教育。

(四)、方式简单: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加之工作的特殊性即成功人士自身往往整日整夜的忙个不停,成功人士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往往简单。它们倾其所能投入的主要是“权力”,“金钱”,而忽略时间、精力、情感三要素的至关重要性,忽视挤出必要时间,坐下来和孩子进行心灵上的平等沟通和交流。故常见其向老师如此抱怨:我供他吃香喝辣,给他买名牌服装,出钱让他上最好的学校,他为什么还学习成绩不好?成长不如人意?实质上是步入下文所提及之误区。

三、成功人士子女教育的认识误区

(一)、以自己的目标去强求、锁定孩子

事事皆有目标方能平稳顺利发展,这本无可厚非。但一般家庭做父母的,往往尊重孩子,或无能力去提供条件,做一些力所不及之事,反而给孩子创造了一个自立的宽松氛围。但成功人士将自己设计的目标,不切实际地强加在自己子女身上时,则往往适得其反。

如按照教育规律,初中升高中的成绩已较综合、全面地反映出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基础,部分反映出其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潜质(非全部素质)。学生本人已清醒地认识并提出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时,家长往往不听其言,将孩子当成胶泥,想捏成什么就捏成什么,无视孩子的主体地位和独立人格,于是乎动用自身的权力、钱财等资源优势,强行按照自己为孩子锁定的目标:知名小学-知名中学-知名大学去运作,误认为将问题困难一一排除,结果将孩子推入“火坑”。不但绝大多数学业成绩不见优秀,学习能力未有提高,更可惜的是身心受到损害,做人的自尊、快乐、成就感等荡然无存,为今后的健康成长终身幸福留下阴影。

君不见,每年中、高考成绩揭晓时,知名中学未上录取线的学生几乎全部是非正常录取的“钱学生”、“权学生”。

君不见,每学年,占各知名中学学生总数约1%的严重心理障碍者或自暴自弃者,多为非正常录取的“钱学生”、“权学生”;

(二)、以自身成长的条件、环境去“启发”、要求孩子。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其对象有特定的指向性,主要针对“过去”的亲身经历者。有的成功人士往往张冠李戴,总喜欢滔滔不绝地向子女讲述自己的“当年”:学习条件是何等的艰苦,学习态度是何等的端正,学习成绩是何等的优秀。作为对比因子,再指责孩子。现在的学习条件是何等的优越,又赶上太平盛世,有吃有穿,玩得快乐,还有零花钱,也不做家务,怎么不知道珍惜?尤其是成绩怎么总是提不高呢?他们用几十年前自己学习生活时的方式来要求孩子,用那种过时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孩子,其良好的用心往往得不到回报。孩子或沉默不语,或明显反感,甚而拂袖而去。实质上,孩子对“父辈”的艰辛无任何亲身体验,哪来的感性认识。孩子现实面对的严峻的升学就业竞争,主要由此而产生的过重的学业负担,还有五光十色的社会诱惑,当父母的同样没有在儿时亲身经历,又怎能盲目对比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哲学原理,我们不应忘记。

(三)、以自己成长的模式去要求孩子

一部分成功人士在其成长的过程中,虽然成绩不好,甚而没读多少书,但抓住了历史机遇,事业有成。他们便以此类推,认为孩子成绩好坏无所谓,“树大自然直”,听之任之,轻易放弃为人父母的神圣职责,挤身于“放任性”家庭族。但现在孩子的成长环境远非“当年”,信息庞杂,空间甚多,照《中国少年报》的知心姐姐卢勤的总结,孩子成长环境“三大三小”: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大,生长的空间越来越小;住房的空间越来越大,心灵的空间越来越小;外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内在的动力越来越小。若在良好的家庭经济条件下忽略正常的学习,多半结局堪忧。

而有的成功人士,其成长过程一帆风顺。父母操心少,学习成绩优。于是他们也冀希望于“少投入,高产出”。一旦孩子出现意外便百思不解。或一味指责孩子,无休止、无的放失的唠叨,或将邻居、单位的“乖孩子”与自已子女进行对比,越比自已越生气,孩子越沮丧;或干脆当着孩子的面埋怨老师、学校教学水平不高,教育缺乏艺术。如此下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完全不同步,不合拍,孩子的成长难免不受负面干扰。

相关新闻:

标签:成功人士 误区 尊重教师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