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陈克新:市场预期转变 大宗商品走势趋强


来源:上海证券报

初步测算,2014年中国石油、矿石、煤炭、金属、橡胶等重要大宗商品需求总量增长8%以上,增长幅度明显超过上年水平。受到上述两个方面的共同影响,预计2014年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总体价格涨幅在3%左右,其中铁矿石到岸全年平均价格在120美元/吨左右。

2.需求扩张提供更大资源供应空间

2014年中国需求扩张,为大宗商品新增资源提供了较大增长空间。据初步测算,2014年全国7种重要大宗商品新增资源增幅将比上年增长8%以上,其中石油、铁矿石、煤炭、金属、橡胶等重要产品产量都会高于上年增长水平。受到国内经济增长与出口拉动,其中国内粗钢产量将达到8.2亿吨,比上年增长5%左右,从而拉动铁矿石、焦煤、能源等需求增长。

中国大宗商品进口依赖性较高,国内需求的扩张势必拉动进口大幅增长。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2013年中国大宗商品进口增幅较为温和,随着向国内外需求的同步启动,以及补充库存需求的明显增加,新一年内中国大宗商品,尤其是工业用原材料进口增长将更为明显。初步测算,2014年全国原油、煤炭、铁矿石、橡胶、铜、铝等重要大宗商品进口总量将比上年增长8%以上。其中石油进口增幅超过3%,铁矿石进口增幅超过8%,铜进口也会由降转升。

3.实体经济需求逐步成为价格上升主导力量

一般而言,大宗商品价格行情主要受到实体经济需求与货币因素的共同影响。应该说,上述两项因素中,实体经济需求旺盛,消费者购买力增加,才是商品行情高位运行的真正基础,货币因素只是在此基础之上推波助澜而已。随着2014年国内外经济的复苏与增长,尤其是制造业与住房等固定资产投资的活跃,实体经济需求趋向旺盛,将逐步上升为大宗商品行情的主导性推动力量,美联储退出QE等货币因素逐步退居次要地位,由此引发的未来市场流动性冲击将大为减弱。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一段时期以来,国际市场铁矿石、石油、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并不理会美联储退出QE的预期与美国债务上限危机影响,并未大幅跌落,继续相对高位运行,其中纽交所石油价格保持在100美元/桶上方,铁矿石价格甚至震荡上行。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体经济需求逐步成为大宗商品价格行情支撑力量的同时,宽松货币所产生的大宗商品“价格溢价”亦继续存在。首先是前期世界各国政府,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救市”所释放的巨额流动性并没有收回,依然存在全球市场各个角落;其次是天文数字债务的还本付息,也必须继续依赖印钞。最后是无论美国还是欧洲失业率均居高不下,有些还创历史新高,南欧部分国家还深陷衰退,在这种情况之下,即便年内美联储退出QE,估计也将是逐步退出,不会操之过急,避免冲击经济复苏与就业。其他发达国家,欧元区、日本、英国等,有可能继续货币宽松政策。

最近美国国会两党就提高债务上限达成妥协,这意味着美国政府更多债务累计,意味着最终还将印刷更多钞票,继续向市场释放更多流动性。如此之多的超发货币至今未能引起物价大涨,主要还是因为世界需求低迷,人们对于复苏不确定性的疑虑甚至恐惧。因此,随着今后实体经济需求启动,市场信心恢复,低价抄底有利可图,这些流动性将会卷土重来,逐步增加石油、矿石、金属、橡胶、谷物等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需求,即避险与炒作需求。届时,大宗商品行情的震荡向上,将由以往单一需求动力,转变为两项需求的共同驱动。

一段时期以来,由于“买涨不买落”的市场行为,国内大宗商品相关消费企业库存偏低,有些甚至接近于“零库存”;一些投资者的基于“漫漫熊市”思维,一味低价抛空,其实都孕育了极大风险。一旦市场价格跌至临界点,行情迅速反转,并引发低库存企业的竞相恐慌性补库,相关企业与投资者势必遭遇严重损失。

受到上述两个方面的共同影响,预计2014年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总体价格涨幅在3%左右,其中铁矿石到岸全年平均价格在120美元/吨左右。

2014年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整体水平较大幅度扬升,势必增加下游物价压力。受其影响,新一年内CPI水平继续上涨,有些月份涨同比幅超出3%;全年PPI有可能转降为升,有些月份同比涨幅也会超出3%。

抓住机遇进行商品资源战略储备

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未来大宗商品进口依存度只会提高而难以下降,大量进口局面不能改变。美国能源署(EIA)发布报告认为,全球所有类型的能源消费都将增长,能源总量在今后30年内大幅增长56%,其中中国与印度的能源需求占据新增能源需求量的半壁河山,成为最主要的增长力量。

目前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已经超过50%,未来还会进一步提高,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另据分析,2013年中国实际粗钢产量与消费量(含直接出口,下同)都将向8亿吨靠拢。即便如此,仍然不是中国钢铁需求峰值。受到稳增长、调结构、改善民生、城市化多重利多因素影响,今后中国粗钢需求还有巨大增长空间,其消费量将相继越过8亿吨、9亿吨关口,甚至向10亿吨靠拢,由此激发对于铁矿石、炼焦煤等原材料的巨大需求,对此不可估计不足。

另一方面,由于全球经济复苏脆弱担忧情绪继续,受到去产能化、去库存化与去金融化冲击,短时期内大宗商品市场行情相对低迷,并由于受人民币升值影响,进口价格较为便宜。

既然如此,中国大宗商品的国际贸易战略方针就应当是逢低买进。换言之,我们就是要抓住这个低成本有利时机,大量购进矿石、石油、金属等大宗商品,在满足即期需求的同时积累长期储备,以应对今后价格暴涨。检讨以往大宗商品贸易战略的重大失误,我们受到“买涨不买落”的惯性思维支配,总是小涨小买,大涨大买,下跌不买,甚至纷纷去库存。这种缺乏战略眼光与顶层设计的操作手法,易于被跨国公司巨头玩弄于股掌之中,致使我们很多企业遭遇重大损失,其中铁矿石贸易最为明显。

着眼于未来“资源为王”的长期战略,实施重要大宗商品战略储备,包括企业与国家两个层面。从国家层面而言,要抓住国际投行做空,市场空头氛围浓厚的有利时机,大量购买石油、矿石、有色金属、橡胶、黄金等实物商品,要以实盘为主,并且运到中国。

从企业层面而言,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也要扭转“漫漫熊市”思维,避免过度去库存化,一味低价位抛空。要利用每次价格跌落,特别是大幅跌落机会,逐步充实重要原材料储备。否则,今后行情反转,引起竞相抢购,势必遭遇严重损失。对诸多参与大宗商品战略储备的企业,有关方面都应予以贷款利息、减免税收、给予财政补贴等方面优惠,实施结构性宽松货币政策与积极财政政策。

中国为全球最为重要的大宗商品进口国家与消费国家。由于中国大宗商品购买力量巨大,国际市场价格影响力巨大,因此逢低买进也要购买节奏。虽然目前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相对低迷,确实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大宗商品买入时机,但也不可一拥而上,致使市场价格飙升,要少说多做,低调逐步进行,有关方面应当予以宏观指导与调控。

(作者系兰格经济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马丛丛]

标签:铁矿石进口 蓄热式燃烧 市场预期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