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红标:模式与新挑战险 资为何远离股市
2013年10月30日 09:48
来源:中国证券报
原标题:蔡红标:模式与新挑战险 资为何远离股市 四家保险公司在2013年中报中异口同声地表示:计划未来降低权益比例、增加另类投资;从中报披露的权益比例看,除太保较上年底微增外,其余均有所降低。那么,险
投资目的:覆盖成本为第一考量?
进入2012年后,保险业开始反思:保险业究竟应追求绝对收益还是相对收益(跑赢大盘)?如何平滑收益波动?由于过去基本上是牛熊各半,特别是一次牛市往往可以吃3年,因此跑赢大盘成为衡量保险投资绩效的基本原则,况且基金也是这么做的。
但是,2010年以来股市基本无趋势性机会,甚至熊冠全球。于是原先的想法出现了分裂:每年“赢了市场、输了钱”的考核模式是否有意义?正如某国有大型险企的老总说:公司主业承保有1%-2%的利润,如果投资实现哪怕3%-4%的实际收益,净利润就很可观。于是,保险大佬突然意识到活得长才能活得好;只有每年投资收益覆盖资金成本,才能节约资本金。事实上,保险业、特别是寿险,基本上是吞吃资本金的怪兽,而投资收益不如人意,无疑加大了资本金的消耗,而这直接导致了三重后果:加大了股东的怨恨;增加了投保人的不信任;遭到了媒体的质疑,甚至嘲讽。于是,完成绝对收益、且确保在5.5%以上成为保险业共同心愿。
问题是,怎么完成这个近似不可能的任务?债券的平均收益仅4%、5年协议存款有5%、但没有流动性,因此不靠股票投资几不可能。这就构成了两难:投资股市是找死,不投股市是等死。没办法,保险业只有在另类投资上下功夫,至少目前包括债权投资计划、信托产品等在内的投资品种可以覆盖成本。但另类投资没有流动性、且存在信用风险;目前保险资金被另类投资的高收益所吸引,漠视了其中的风险溢价。天下没有两全之事。在过去数年的生存压力下,保险公司普遍把投资收益能否覆盖资金成本作为第一考量;至于股市,反而成为风险的代名词。
以上分析表明,我们都是经验主义者,因此我们只能从历史中吸收,无疑上年的经历极大地影响了次年的投资思维;制订投资指引的保险公司即便考虑了其资产负债结构,但在年度利润表的硬约束下,也是难以做到长期投资的。问题的关键是:今天我们可以压缩股票投资,甚至如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那样把股票投资比例控制5%之后,但如果未来再现2005年-2007年的大牛市,我们能否避免重蹈覆辙?也许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如果按照保监会未来按照五类资产进行管理,权益与股权投资合并计算、并把上限放宽至30%;在此情况下,我们究竟如何决定股票投资比例?值得业界思考。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