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蔡红标:模式与新挑战险 资为何远离股市


来源:中国证券报

原标题:蔡红标:模式与新挑战险 资为何远离股市 四家保险公司在2013年中报中异口同声地表示:计划未来降低权益比例、增加另类投资;从中报披露的权益比例看,除太保较上年底微增外,其余均有所降低。那么,险

路径依赖与“顺周期”思维定式

从事保险投资的绝大多数人脱胎于保险业,因此其投资思维上存在强烈的保险业烙印,即制度经济学上的“路径依赖”:一是厌恶风险,“不能出事”几乎成口头禅;一是四平八稳,“宁慢三分、不抢一秒”。保险资产管理行业虽然10年了,但给人的感觉是始终和社会财富管理有间隔,几乎是“自成一统”。事实上,过去相当长时间内,保险业是不屑于投资的,因为保险主业有承保利润,仅仅靠存银行、买国债就可以过上好日子。但是,1993-1995年的寿险高息保单、财险业的无序竞争使得全行业出现亏损,于是“规模靠保费、利润靠投资”就成为行业共识。1998年保监会成立、尤其是2002年11月新主席上任后,受其本人的路径依赖,加上2005年有保险资金卷入“汉唐证券事件”等风险事件,于是“加强风险管控”几乎变成了“御股于国门之外”。在这样的思维定式下,显然保险资金不太可能重金介入于2005年6月上证998点开始的大牛市的。在上证指数上涨至4335点(距底部累计涨幅高达330%)后,监管机构终于2007年7月18日突然宣布“保险机构投资A股股票比例由占上年末总资产的5%提高到10%,同时基金投资比例从15%降低至10%”。表面上看,股票基金合计比例仍为20%,但由于当时是把债券基金计算在内、且当时保险资金对投资股票型基金仍有一定排斥,因此这仍是实质上放松股票投资比例。应该说,该政策是典型的“顺周期调控”——从过去10年的情况看,这是保险监管政策一贯坚持的逻辑,如无担保债券、房地产、PE、创业板、股指期货等,均是“一等、二看、三放开”,即先等等看看别人怎么做的、做了后有没有出事;觉得有九成以上把握了再放开。

回过头看,关于股票投资比例的这次“顺周期调控”本身也许是中性的,但如果注意到保险业的另一个制度安排,则恐怕留给我们的只有苦笑了:按照规定,保险公司投资股票的比例必须每年以董事会批准的《投资指引》下发至资产管理公司;如今政策虽然放宽了,但要推动董事会修改年初的议决,就不那么容易了,况且股市累计涨幅不小、保险业根深蒂固的稳健思维等因素,因此保险资金当年下半年实际增加股票投资的公司应当不多。面对连续多年的牛市,保险大佬在制订2008年的投资指引时,在股市大干一场的想法成为行业共识。这是2007年底某国有保险集团的一把手在北京亚布力和我聊天时当面说的,尽管我当时以“她(股市)就是天上的仙女也得忍了”试图劝解,但我很清楚当时的“言不投机”(该公司2008年出现前所未有的百亿亏损)。以制度经济学的层面看,监管的“顺周期”和“保险投资指引一年一定”的共振,是保险投资过去5年所有灾难的开始。从笔者了解的情况看,保险业2008年1.89%的投资收益率中部分还是2007年带来的浮盈,甚至是财务收益率。2008年的股市教训,又让部分保险资金在2009年与股市小阳春失之交臂;而2009年的教训又使得2010年权益比例上升。循环就是如此反复。保险投资股票一直在“买了就套、套了加仓;反弹即卖,大涨再买”的自循环中。总而言之,保险资金的投资策略向来是经验主义,即根据上年的股市走势确定下一年的投资策略。这本质上也是“顺周期”投资。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飞]

标签:股市 模式 蔡红标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