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山东经济学者孙国茂:山东金融改革成效显著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近日,山东省金融办发布了“山东省金融改革发展领导小组”成立的消息。孙国茂:我个人认为,要实现“金改22条”提出的目标,山东金融业发展应当做到“一个重点”、“两个结合”和“三个突破”。

原标题:山东金融改革成效显著

中国经济时报:近日,山东省金融办发布了“山东省金融改革发展领导小组”成立的消息。联想到一年前,郭树清由证监会主席转任山东省省长,先是对全省金融经济密集调研,出台了“金改22条”,之后又从中央政府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空降金融人才到山东。这一年来,山东金融改革成效如何?你对山东一年来的金融改革如何评价?

孙国茂:在我看来,2013年山东金融改革可用“成效显著”来概括。这样说不仅仅是因为统计数字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在制度创新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尝试。“金改22条”明确提出建立现代金融体系和到“十二五”末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5%,不仅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山东金融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思路和具体措施,更重要的是,“金改22条”在明确了全省金融改革与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的同时,也明确了各项改革内容的责任人。从内容上看,“金改22条”体现出极强的专业特色,不仅目标与目标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和互补性,而且整个文件具有很强的前瞻性。“金改22条”之后,省政府又相继出台了一些与金融改革相关的各项配套政策与措施。事实上,刚刚成立的“山东省金融改革发展领导小组”也是“金改22条”的具体实施。

同时,山东在推动地方金融业开放上也有一系列举措:启动农信社系统改革,组建全省农村金融发展公司;推动改制组建农商行,整合济南、枣庄等市城区机构,完成20家左右县级农信社改制;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发展民间资产管理机构和民间融资登记服务机构;加快组建省级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建设地方金融监管平台;推动地方金融立法进程,起草完成《山东省金融发展条例》和《山东省民间融资监督管理条例》。

中国经济时报:作为一个经济大省,最近几年山东的金融业发展在全国并不突出,你认为制约山东金融的短板是什么?发展的难点在哪里?

孙国茂:在过去的10多年里,山东出台的金融改革方案和发展规划并不少,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其原因不外乎三个:一是提出的目标脱离了山东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二是相关的配套政策与措施没有跟上;三是政策目标责任没有落实。

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里,山东经济增长一直靠投资拉动和制造业扩张,致使其经济结构很不合理,具体表现在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和产业结构不合理。首先,从所有制结构看,山东经济主体是以“大钢”、“大煤”为代表的、具有垄断特征的国有经济,当然,也包括金融体系;在产业结构上,山东服务业占GDP比重一直在40%上下,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将近5个百分点。数字表明,山东金融改革与浙江、江苏等沿海地区相比,从起点上就不相同;其次,不论是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还是京津唐地区,都有很强的国际金融中心辐射效应,而山东没有;最后,但却是最重要的,国家没有给山东金融改革试点的特殊政策,目前山东的“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这两个国家级经济区的规划中都没有相应的金融试点政策——这恰恰是山东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最迫切需要的。山东金融要快速发展,就必须进行更多、更大的制度创新。

山东金融业发展中最大的短板,我认为,就是各类金融人才的短缺。3月8日,郭树清省长在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答记者问时谈到了山东金改,他说,“要面向全球引进人才”。山东金融发展的难点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山东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和以国有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制约了现代金融业的发展和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二是区域性和地方性的制度体系产生了明显的金融抑制;三是地方决策者长期忽视金融业的发展,山东金融业缺乏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飞]

标签:金融改革 成效显著 金融抑制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