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互联网补贴式理财陷价格混战 赔本赚吆喝


来源:北京商报

昨日网易添金一个小时卖掉5亿元的速度着实令人咋舌,年底互联网货基“抢客”大战如火如荼,场面非常火爆。王群航也表示,这仅仅是互联网前期一种招揽顾客的营销手段,后期不可能一直采用补贴的方式。

高收益难持续

高收益牌还能打多久?答案是不可持续!

由于银行的揽储以及近期市场资金面较紧,货基在年底出现高收益现象也是有可能的。据了解,货基收益背后的推手主要是银行协议存款。一只货币基金一般将80%-90%的资产投资在银行协议存款上,因此货币基金的投资收益率往往紧跟协议存款收益率。北京商报记者查阅数据得知,截至12月24日,华夏基金现金增利的七日年化收益为5.411%,天弘增利宝基金的七日年化则为5.757%。货基经理张明凯表示,货基投资协议存款的收益率主要参考指标是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特别是1个月利率的参考价值比较大,目前的1个月协议存款由于正好跨了年底的银行重要资金考核点,最近半个多月,1个月Shibor利率从5%左右提高到了6%以上。此外,也有基金经理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今年底到明年初协议存款利率均有可能维持较高的水平。

不过年底协议存款利率飙升也只是个短期的现象,并且即便按照年底协议存款的利率水平也不能达到互联网机构承诺的10%水平。那么互联网的补贴是否可以持续?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策略分析师江赛春认为,补贴和垫资本身就是一种不可持续的行为,因为互联网的营销方式是先通过短期的赔本让利迅速抢占市场,后期开始收回成本,不可能再去垫资。

王群航也表示,这仅仅是互联网前期一种招揽顾客的营销手段,后期不可能一直采用补贴的方式。北京某基金公司市场总监则表示,互联网公司现在忙于布局其金融版图,基金公司又急于打开互联网销售渠道,于是双方因利益一拍即合。前期互联网和基金公司或许没有抱着赚钱的目的在做互联网货基,只是为了跑马圈地吸收首批重要客户,待到后期双方均要考虑赚钱的时候,互联网货基的收益就要走向正常水平,即基金经理能够做到的水平,以后基民对于货基真正的收益水平也将逐渐有正常的认识。

此外,江赛春还评价道,“目前余额宝、货基年化收益普遍在5%以上,各种‘宝’、团购金融更是趁年底把收益率目标提高到7%-8%。这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无风险收益基准,四季度债市惨烈下跌与此不无关系。利率市场化的杀伤力初显。如果流动性继续紧张,除了货基,其他都涨不起来,高昂的融资成本也将影响到实体经济”。

值得注意的是,被互联网捧高收益的货基并非没有风险。据了解,2006年,泰达荷银、易方达货基都先后出现过不同程度的亏损。除了潜在的风险,货基目前在钱紧状态之下的高收益也并非常态。在美国市场也同样爆发过货基亏损的案例。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飞]

标签:补贴 理财 同业拆放利率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