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烧钱"包袱"难改 中小券商研究所深陷生存危机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如今市场环境内外夹击,小券商的研究所被重新纳入对内服务,但与其它部门的矛盾立刻就出来了。申银万国首席战略总监兼上海申万证券研究所总经理陈晓升认为,券商研究应提升证券定价和产品设计的能力。

原标题:烧钱“包袱”难改 中小券商研究所深陷生存危机

年关将至,日信证券的上海研究部却被裁撤,一位苦闷的研究员暂时还没有找到下家,为了不让这几天来沪过年的父母担心,他还是坚持每天出门去“上班”。证券分析师——这个一贯被羡慕为高富帅的职业,在小券商率先出现了危机。 一边担心自己部门被裁撤,一边要转型对公司内部服务,还不时被逼着卖报告,为数不多的几个研究员,究竟该扑哪几个市场热点?投资者不买账,公司不认可……这些实实在在的困扰让一些中小型券商研究所进入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内外夹击 中小券商研究所无奈“去产能”

“我们研究所大概快解散了。”一家外地券商在上海的研究所行业分析师忧虑地表示,前几天行业内疯传有分析师年薪800万元,对他来说实在太遥远。

无一例外,中小券商的研究所这几年都经历了多次改革和管理层调整。多家被采访的小券商一般员工目前基本工资都很低,他们对年底奖金预期也都不高。

“年初公司给我们研究所定了几百万元的盈利目标,但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总部在深圳的一家小券商研究所负责人表示,最近公司开始考虑研究所的转型问题,越发让几位分析师担心自己的前途。去年投行以及资产管理业务相继扭亏,研究所改革就进入了公司领导层的视野,因为这是唯一不赚钱却还在运作的部门。

大体上看,目前国内百余家证券公司中,95家有券商研究所,其中有60多家提供对外服务,但真正能有分仓服务的大约30家,还包括亏损的券商,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研究所是一直不能自负盈亏的。

但目前券商研究所的生存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靠公司出钱养活,为本公司经纪业务、资管部门或客户提供咨询服务,研究所并无经营任务;二是销售研究报告获得佣金分仓收入,研究所自负盈亏。

以前组建研究所几乎是券商展示投研综合实力的一个方面,然而发展至今他们发现,卖方研究的盈利空间不断压缩,公募基金交易量减少,拖欠佣金,研究所不仅难赚钱,还成了烧钱的“包袱”。目前研究所基本是券商的品牌宣传窗口,多数不能带来直接收入,只有几家大券商还能获得相对稳定的收入。

一家大券商研究所所长表示,2007年至2009年研究所要实现盈利十分容易,因为当时有60多亿元的基金佣金总量水平,基金公司数量也不是很多。即使60家研究所都参与竞争,平均每家研究所也能获得上亿元的收入,当时不少名不见经传的小券商也能分得一杯“羹”。而如今基金交易佣金的“蛋糕”不断缩小,参与分食的券商越来越多,再加上不断递增的人力成本,券商研究所的日子就更加难过,“目前前五大研究所,维持一个拥有超过100名分析师的大型团队,一年的成本就上亿元。”有业内人士介绍。

不仅研究所赚钱难,随着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券商之间的分化开始显现,大券商研究所的盈利能力、创新业务能力、抗风险能力都远远高于小券商,在去年二级市场交易量增加的情况下,大券商多数实现利润增长,但日信证券等小券商却亏损,这也不难理解出现收缩研究部门的做法。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飞]

标签:券商研究所 包袱 中小券商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