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奥赛康"天花板"何去何从 新老股比例何谓合理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奥赛康暂缓发行是发行人和保荐机构及主承销商出于审慎考虑作出的决定。”  在他看来,奥赛康最终可能的选择方案是量价一起调整:重新询价,剔除更多最高报价,降低发行定价。

或连锁反应后遗症待解

奥赛康引发的连锁反应并未到此结束。

虽然公司公告,以及证监会通气会都指明暂缓发行是发行人和保荐机构协商之举,但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人士都指出,作出这样的决定,背后是让市场哗然的老股转让规模引发了监管部门的关注。

一位曾参与证监会新股发行改革研讨的资深投资者指出,短期来看,因为奥赛康暂缓发行,下一步新股发行必然在其刺激下人为压低定价,造成二级市场套利空间,变相助长炒新风气。“如果奥赛康价格定得太高,市场自然会替投资者惩罚它。2009年IPO重启,遍地都是百元股和百倍市盈率的股票,当时监管部门坚持让市场博弈,过后果然一地鸡毛,那些想耍花样把烂股票卖出好价钱的公司纷纷撞了南墙,不是破发就是发行中止。”

在他看来,新股发行改革的成败最好让时间来检验。“如果有新股不好,在现在的规则下自然会有投资者用脚投票抛弃它。如果有股票卖贵了,道理也一样,成堆的股票正在排队等待发行,发行人越来越难通过做手脚圈到钱,不用暂缓发行,过一段时间新股发行审批节奏走上正规,价格必然下降。”

对于老股转让制度的设计初衷,证监会此前已经明确表示,一是避免禁止超募后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达不到证券法要求,二是为了增加流通股比例,抑制三高,减少未来大小非减持压力。但暂缓之举或让老股减持比例下滑,提高流通股比例效果打折。

针对老股转让的难题,有资深投行人士表示,解决这些错综复杂的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让市场检验和约束出格之举。他建言监管部门就老股转让设立更为明确的转让标准和比例,如为了留住核心技术人员和管理层为公众公司服务,对这部分大股东老股转让设立高门槛,而对于PE等纯投资类资金则可以让其自由选择,规避老股转让的弊端。

记者手记:给改革更多时间

中国证券报记者 蔡宗琦

奥赛康暂缓发行,市场对此争论不休。有人大声喝彩,觉得其为自己的贪心和圈钱受到了应得的惩罚;有人为其抱不平,认为询价结果合法合规。争论到最后,则不外乎指向新股发行制度本身。事实上,要让改革措施发挥作用,还需要更多的时间,让实践检验成败。

此前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突破性取消了行政窗口指导定价,把定价权交给市场,一时间在供求不均下新股询价定出了前所未有的高价,百倍市盈率,百元股层出不穷,舆论一片哗然。但短短数月后,形势急转直下,卖概念炒故事的新股难以把泡泡越吹越大,投资者发现新股高价圈钱后股价走势节节败退。

新股价格走低后,甚至罕见地出现了大批新股上市首日即破发,“新股不败”神话随之破灭,最终八菱科技因询价机构数量不足被迫中止发行。

破发、中止发行,这些词背后是投资者和发行人、承销保荐机构的伤痛,投资者用真金白银申购新股却换来亏损,发行人和承销保荐机构为上市奔忙却遭遇重大挫折。但这些看似负面的词汇,却是当时新股发行改革成功的标志,因为原本行政定价、原本进入打新包赚不赔怪圈、原本定价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不足的资本市场受改革推动,开始成为有输有赢的市场,这是资本市场市场化改革的巨大进步。

之所以有这样的成绩,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即使那次改革中舆论压力大、噪音多,但证监会坚持了市场化改革的导向,为市场这块试金石发挥作用留出了时间。最终,市场用自己的力量证实了改革的成功。

本次改革亦然。对于改革,证监会主席肖钢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在演讲中提及,“改革必然触动利益,是冒风险的事情,因此改革需要勇气,步子要大也要稳。改革效果要看当前,也要看长远,改革要有韧劲和钉钉子的精神”。

有这样的改革决心,面对改革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不用着急否定。

一方面,投资者不应据此简单断言这是改革本身的失败,甚至呼吁新股再次暂停。没有改革能包治百病,改革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让改革在良好的氛围中继续进行。

另一方面,监管层应该坚持改革方向,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是治疗痼疾的唯一办法。春节前后,由于补充年报因素,大量排队企业将忙于补充数据,IPO发审会将到3月重启。这段时间里询价上市企业寥寥,监管部门应抓住这一时间窗口,梳理已获得批文的51家公司在发行上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只要市场多一点宽容、监管部门多一些坚持,市场终究会发挥自己的作用,让新股发行回归理性。让我们给改革更多的耐心,更多的时间。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飞]

标签:奥赛 天花板 存量发行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