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黄金十年空袭不断 槟榔公司上市原罪待解


来源:证券时报

一颗小小的槟榔果,20年间在不绝于耳的质疑声中逐步发展壮大。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均认为,湖南消费者对槟榔消费的忠诚度,支撑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多位业内人士也向记者表示,在国家标准出台、行业形象好转之前,槟榔企业难言上市。

争议中“退一进三”

在标准空白和认知模糊地带快速膨胀的槟榔行业一直无法摆脱“致癌说”的纠缠。2001年,《湘潭晚报》发表文章称湖南益阳盛传槟榔让人变成哑巴。2003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的槟榔致癌说法引发湖南两家媒体的观点对决,槟榔销售一度受挫。

与此同时,见诸报端的消费者投诉也不绝于耳。2009年,湖南一所大学研究生林坚与“胖哥”对簿公堂,林坚称自1998年起开始食用胖哥槟榔,后来出现经常性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等症状,林坚认为胖哥槟榔没有告知食用槟榔有致癌风险。另外一位起诉槟榔行业的是湖南株洲消费者周斌,他于2010年称因嚼食某品牌槟榔导致心烦、呕吐,医院最后确诊为食物中毒。

每当这类事件曝光、舆论质疑之后,槟榔行业会积极组织专家释疑,政府相关部门也出面解惑,槟榔销售经过短时间低迷之后便会再度强劲上扬。统计数字显示,2001年槟榔逆势销出9亿元。2003年,本地媒体连篇累牍报道槟榔致癌,全省槟榔销售仍然突破13亿元。

槟榔行业仿佛成了弹簧,每次打压后会反弹得更高,如果将2000年以来的行业月度销售数据连成线看,会是条退一进三的上升曲线。

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均认为,湖南消费者对槟榔消费的忠诚度,支撑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如果湖南市场垮了,槟榔行业就真死了。”袁斌认为,央视报道对槟榔行业造成重大损失主要在省外区域,这些市场还不成熟,消费者很容易流失。

佐证这一观点的数据是:2006年,湖南省槟榔行业协会发布《湖南地区食用槟榔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显示,湖南的槟榔咀嚼率为38.42%,咀嚼者最小3岁,最大71岁,30岁至40岁的人群咀嚼率最高,达到50.36%。

不过,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槟榔行业每次驾轻就熟地通过公关、正面报道对冲负面影响等方式挽回形象,不利于企业解决行业发展的根本问题,比如行业整体形象的塑造、推动国家标准的编订。

“这些问题不解决,即使央视报道的影响暂时消弭,以后还会掀起更大风浪,说不定槟榔行业就会遭受更大损失。”上述人士强调。

袁斌说,他有一天打开百度搜索关键字“槟榔”,发现下面的条目除了满屏的“致癌”,剩下的就是“槟榔西施”。袁斌表示:“一个行业的整体网络形象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消费者接触到的都是槟榔负面的东西,行业如何发展?”

记者了解到,槟榔的市场特征是消费者对槟榔产品的忠诚度高,对品牌的忠诚度低。

往往一个新品的流行大卖就能让企业在市场份额上领先,所以企业负责人每天想的就是调试口味、推出新品,对行业历史文化挖掘很少,用俗语说,“只知道低头拉车,不知道抬头看路。”

槟榔行业发展与争议相伴,“这样的行业状态,为市场竞争者留下口实,以致稍微推动舆论就能对行业带来冲击。”袁斌说,这在湖南茶油行业上有先例。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飞]

标签:槟榔 槟榔食品 槟榔西施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