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文德翰采 光及北辰——蒋维崧教授的篆刻、书法艺术


来源:凤凰网山东

摘要:蒋维崧先生的篆刻、书法艺术以高超的表现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蜚声艺林,深厚的学识与人文素养是其艺术的底蕴来源。正是在“艺”赋予“道”形象和生命、“道”给予“艺”深度和灵魂的相互作用中,蒋维崧先生的

三、耀古抗今、风规自远的历史意义

蒋维崧先生的艺术成就,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以篆刻腾声艺林,七十年代出版的《蒋维崧行书字帖》也深受关注, 2000年及2005年出版《蒋维崧书迹》、《蒋维崧书法选》等,高超的书法艺术水平足以与我国当代最重要的书家比肩,故片纸只字,人以为宝。但由于先生始终以教授学者为职业,深居浅出,甘于寂寞,淡泊名利,既不喜弟子们的高歌,更厌弃新闻媒介廉价的称扬,由此导致先生的艺术影响力与其艺术造诣远不相称,甚至几本现代书法史书中都难觅先生大名。但蒋维崧先生逝世后,不少研究者认为:蒋维崧的书法结束了一个时代[19]。“书坛有夫子,虽瓦釜雷鸣,幸黄钟未毁;此日赋招魂,问后来者谁,恐斯道其沦”[20]!蒋维崧先生高超的书法成就,为古老的艺术形式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他也必将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产生积极地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笔者认为,蒋维崧先生的书法篆刻艺术在对金文书体的开发和当代书法的审美取向选择上都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首先,赖蒋维崧先生的苦心冥探和不懈努力,创造性的发掘和总结金文书法的用笔、结体、审美特征及规律,并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将这一工艺实用性文字完成了自诞生以来最重要的文人化过程,使潜在的审美和艺术表现力获得了充分的提升和深化,成为一种与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并存,具有同等艺术地位的书体。不可否认,在蒋先生之前已有一些文字学家和艺术家对金文汉字的艺术价值做了一定探索,但都未达到蒋先生这样将金文文字书写变成艺术创造的境界。由此,可以说是结束了书法艺术史上有金文汉字而无金文书法的历史,为金文书体的艺术发展开拓了道路。

康有为在评价清代邓石如小篆艺术的历史地位时曾指出:“完白山人未出,天下以秦分篆,为不可作之出,非为好古之士鲜践能之。完白山人既出之后,三尺竖僮,仅能操笔,皆能为篆。”笔者认为这种评价化用于蒋维崧先生在金文艺术书体发展中所发挥的历史作用,似更为适合。大匠给人以规矩,它为他人设置障碍,但也为他人更高层次的探索提供了方法和途径。已经看到,当今不少写金文者,从运笔到结体,多效法蒋先生。

其次,对当代书法艺术创造与审美取向的启示。

宗白华说:“中国艺术唯书法可以代替建筑在西方美学史中的地位,凭借它窥探各个时代艺术风格的特征。”[21]书法是最具民族文化特色和表现特点的艺术样式,它的历史发展有着它丰厚的美学积淀。纵观历代书法风貌,所谓“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22],无不是书法心与物、意与法、情与理、形神兼备、刚与柔、优雅和谐艺术风格审美特点在那个时代的体现。

明中叶及清代,由于陆王心学及李贽异端思想的影响,人们追求个性,突破封建礼教与社会理性规范束缚的意识增强,书法艺术心与物游、意与法、情与理、形与神、刚与柔等和谐的审美关系出现了不和谐的矛盾因素,但并未被完全的破坏。这种艺术风尚不再优雅,但它更深刻更充实的表现了人们对自由理想的渴望。

但自进入二十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西方现代、后现代文化大量的涌入,民族审美文化的传统受到了极大冲击,书法艺术的审美思想发生了裂变。也许是为了迫切地展现书法的当代性,人们急于创新,以新为美,魏碑热、章草热、小楷热、汉简热、象形字热等等,追热成风,但这种创新如果不以深刻的创造为参照,其新也浅,其新也俗,或沦为丑怪,甚至出现了“书法主义”、“现代书法”要挑战汉字书写底线的极端主张。艺术应该强调个性,但这种个性如不深入传统、不以共性、普遍性为参照,缺少独特的精神品格,其个性化也即平民化、平面化或成为肤浅的流行之风。人们向往艺术的自由境界,这种自由如不以深入传统,不以掌握高超的技能技巧和遵循艺术规律为前提,任笔为体,那么这种自由就要走向艺术的反面,表现美将会成为展示丑,对人的心灵的感染就会降格为对视觉的刺激。这一时期,书法艺术虽然繁荣,从书者众,但其审美取向和表现境界却令人忧虑。以此来观照蒋维崧先生的书法艺术创造,更彰显出其超拔时俗、昂首天外、高标独立的历史价值。蒋维崧先生对书法艺术的创新有着清醒的认识和独到见解,他曾经说:“出新,并不是要把旧的东西推倒重来……以为一定要搞得面目全非才是新,结果只好从丑、怪、僻里找出路,导致自毁前程。”[23]蒋先生的金文、行书艺术,深入古典传统,发现古人的优势和薄弱环节,锤炼笔法,技艺精湛,更善用深厚的人文学素养、开阔的胸襟和眼界改造传统,创造出更富有内在精神和意趣脱俗、格调高雅、境界深远、具有时代审美特点和个性的艺术精品。他金文、行书艺术,不仅以其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邃隽永的艺术魄力感染人,获得美的享受,更能以深远的境界、高雅的格调和脱俗的意趣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品格。也许蒋先生并无意于扭转乾坤,但一定有着以深厚的人文学养和高雅的艺术品格超拔于时俗的信念。正因如此,可以说蒋维崧先生的艺术创造不仅为这一古老而传统的艺术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更为当代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取向指出了向上一路,对现代人的书法创造和审美趋向都有重要的启发和引导意义。

当代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曾在蒋维崧行书《东坡诗长卷》题跋中写道:“文德翰采,光及北辰。”[24]如果说前一句是对蒋先生艺术特质的概括,那么后一句以“北辰”对群星的妙喻,实为对蒋先生书法在当代艺术中历史地位的允评。著名书法家陈梗桥先生更认为蒋先生书法已经达到了艺术典范的境界:“典范不是唯一的,典范的意义是永恒的。”[25]蒋维崧先生的篆刻书法艺术创造,必将在现代书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如此坚信着。

[①] 《王羲之书法论注》,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年5月,41页

[②]《东坡题跋》卷四《跋秦少游书》,见李福顺编著《苏轼论书画史料》,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6月,63页

[③] 《东坡题跋》卷五《柳氏二外甥求笔迹》,见李福顺编著《苏轼论书画史料》,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6月,68页

[④] 刘熙载《艺概·书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2月,169页

[⑤] 刘晓东:《我所了解的蒋峻斋先生》,载《独上高楼——蒋维崧教授纪念文集》,齐鲁书社,2008年1月,44,45页

[⑥]黄苗子:《朗朗如玉山上行》,载《蒋维崧书法选》,中华书局,2005年10月

[⑦]徐超:《挥毫留大雅,论艺有真经》,载《独上高楼——蒋维崧教授纪念文集》,齐鲁书社,2008年1月,177页

[⑧]徐超:《学垂典范》,载《独上高楼——蒋维崧教授纪念文集》,齐鲁书社,2008年1月,12页

[⑨]龚自珍:《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436页至第437页

[⑩] 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见《美学与意境》,人民出版社,1987年4月,219页

[11] 苏轼:《苏东坡全集·正集》卷二《石苍舒醉墨堂》,见李福顺编著《苏轼论书画史资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12]徐超:《学垂典范艺壮国光》,载《独上高楼——蒋维崧教授纪念文集》齐鲁书社2008年1月,23页

[13]蒋维崧:《书法篆刻的借古开新》,1992年9月19日,在韩国学术振兴财团的演讲。转引自俞黎华《蒋维崧先生篆刻艺术刍议》,载《独上高楼——蒋维崧纪念文集》齐鲁书社,2008年1月第64页

[14]张怀瓘:《书断》,见潘运告编著《张怀瓘书论》,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4月,57页

[15]张怀瓘:《书断》,见潘运告编著《张怀瓘书论》,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4月,66页

[16]张怀瓘:《文字论》,见潘运告编著《张怀瓘书论》,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4月,228页

[17]常诚:《端庄孕流丽,刚健含婀娜》,载《独上高楼——蒋维崧纪念文集》,齐鲁书社,2008年1月,48页

[18]蔡邕:《九势》,见《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10月,6页

[19] 王培元:《深切怀念峻斋先生》,载《独上高楼——蒋维崧教授纪念文集》,齐鲁书社2008年1月,181页

[20] 倪志云:《迟致的哀挽》,载《独上高楼——蒋维崧教授纪念文集》,齐鲁书社2008年1月,195页

[21]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载《美学与意境》,人民出版社,1987年4月,333页

[22]董其昌:《容台集》,见崔尔平选编《明清书法论文选》,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年2月,218页

[23] 靳鹤亭:《诗文满腹书艺风流》,载《独上高楼——蒋维崧教授纪念文集》,齐鲁书社2008年1月,103页

[24]清如:《回忆峻翁》,载《独上高楼——蒋维崧教授纪念文集》,齐鲁书社2008年1月,206页

[25]陈梗桥:《典范》,载《独上高楼——蒋维崧教授纪念文集》,齐鲁书社2008年1月,9页

[责任编辑:李静静]

标签:书法 篆刻 教授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