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从开封南彰到菏泽庄寨 看“焦桐”带来的新产业


来源:开封日报

如今,泡桐就像焦裕禄精神一样,深深地扎根于兰考大地的泥土中,枝繁叶茂,生生不息,用它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兰考人民创造着美好的未来。回乡创业的郑海忠告诉记者,在回南彰镇创业之前,他在庄寨镇的一家公司合作经营桐木板材生意十几年。

从开封南彰到菏泽庄寨看“焦桐”带来的新产业

【核心提示】时下,中原经济区建设战鼓擂动。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一员,与开封毗邻的山东菏泽也在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发展。在地球村里,世界变得很小;在中原经济区里,菏泽与开封联系得愈加紧密。当年,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防风固沙栽植了泡桐,如今泡桐已经成为泽被后世的“焦桐”,并带动形成了远近闻名的兰考木材加工业。发展永无止境,这山更比那山高。我们选择同样是木材加工基地的开封市兰考县南彰镇和与其搭界的菏泽市曹县庄寨镇作为我们调查的标本,围绕木材加工业,探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交流发展经验,以期促进区域合作,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助力中原经济区建设。

防风固沙——

“焦桐” 守卫家园的“绿色卫士”

5月17日,初夏的兰考县一片生机勃勃,处处郁郁葱葱,成了绿色的海洋。行走在兰考城乡,在路旁,在田野,在村舍,随处可见枝繁叶茂、亭亭玉立的泡桐树。沿途的许多村庄家家户户的大门口、院子里都堆架着加工后的泡桐板材和木条,院落里还传出电动工具发出的响声。

如今,兰考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桐木生产基地,每年除满足当地需要外,还可向国家提供3万多立方米的桐材。

提起兰考,人们脑海中会马上跃出一个熠熠生辉的名字——焦裕禄。提起兰考泡桐,人们脑海中还会跃出同一个名字——焦裕禄。兰考的泡桐还有一个特殊而亲切的称呼——焦桐。谈起泡桐与焦裕禄的渊源,兰考县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童子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黄河最后一道弯在兰考境内形成11条故道,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风沙、盐碱、内涝成了当年威胁兰考的“三害”。《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中这样描述,“全县有大小风口84个,大小沙丘1660个”,1962年春天,“风沙打毁了20万亩麦子……盐碱地上有10万亩禾苗碱死”……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1962年,焦裕禄就任兰考县委书记,带领全县人民向“三害”开战。他拖着患病的身体,带领全县人民战风沙、改盐碱,最终探索出一条平原沙区“农桐间作”的治理模式,即按照一定密度,将泡桐树栽在农田里,既挡了风沙,又不影响种庄稼,形成了林茂粮丰的格局。几十年过去了,焦裕禄亲手栽下的那棵泡桐树已经成为人们瞻仰的红色景点,广布兰考的泡桐树已经成为守卫兰考的“绿色卫士”。为了怀念这位带领兰考人民治沙种树的县委书记,当地人亲切地称这种泡桐为“焦桐”。

自那时起,泡桐的种植得到推广,如今已成为兰考县农业一大优势。有资料显示,截至目前,该县“农桐间作”面积近50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0.16%,活立木蓄积278万立方米。全县24万亩荒沙地、26万亩盐碱地、1600个大小沙丘已得到根治,沙荒控制率98%。

兰考人民爱泡桐,对泡桐的认识和利用也在一步步加深。当年为防风固沙而栽种的泡桐,如今成了兰考人的“绿色银行”。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当地群众利用桐木生产电槽板、绝缘盒等木材初加工产品,到生产装饰线条、桐木板材,再到现在独特的民族乐器、高档家具等,逐渐走出了一条从泡桐种植到泡桐开发的产业化之路。

由于兰考泡桐材质细腻,纹理清晰,不翘不裂,所以广泛用于农业、建筑、家具制作等,如今兰考生产的家具已远销日本。兰考泡桐加工的桐木漆器、毛拼板等在日本享有盛誉,年创外汇3000万元。兰考泡桐加工制作的琵琶、古筝等乐器远销日本、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深受乐器爱好者的欢迎。以泡桐为原料的木材深加工产业已经成为兰考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

如今,泡桐就像焦裕禄精神一样,深深地扎根于兰考大地的泥土中,枝繁叶茂,生生不息,用它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兰考人民创造着美好的未来。

相关专题: 庄寨  

相关新闻:

标签:庄寨镇 焦桐 产业集群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