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走南闯北山东人 脚踏实地“走天下”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现代吕剧《情洒北川》上演,山东援川干部崔学选的感人事迹被搬上舞台。发源于革命老区,长成于齐鲁大地,以沂蒙精神为代表的山东红色革命文化,由英雄的人民群众共同缔造。十年来,山东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形成的优秀品牌,为山东人的群体形象亮出鲜明的名片。

志存高远“大局观”

十年,山东综合经济实力大增。十年,山东先进文化繁荣发展。科学发展的“黄金十年”里,山东精神为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山东人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用臂膀扛起家国建设的担当。

和平年代,多难兴邦。2008年汶川地震,让9000多万齐鲁儿女和不屈的北川人民心手相牵。新泰市禹村镇东沈东村,500多户村民聚到村内清真寺,一上午捐款11万元。莒县十位农民兄弟,自带干粮驾起农用三轮车,穿越千里直奔救灾一线。奋战在灾区的山东勇士,从容面对余震频发的危险,不畏自然条件恶劣、生活环境艰苦,勇往直前,团结协作,为抗震救灾作出了重要贡献。潍坊干部崔学选,累倒在北川抗震救灾一线,他身后屹立的是3万余山东援建大军——山东投资120亿元再造一个“新北川”,带动城市建设至少前进30年。

每每遇到重大自然灾害,或是在社会发展的危急关头,深明大义的山东人民总是团结在党的旗帜下,同舟共济,共克时艰。“非典”肆虐之际,北京街头空空荡荡,寿光两次捐送蔬菜50万公斤进京,山东街头踊跃献血的群众排起长队,“山东血”一度占到京城供血量的90%。

忧思难忘,慨当以慷。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到红色革命文化中的牺牲精神,再到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情怀,山东人为家为国奉献担当,竖起新时期山东精神的丰碑。

一台《闯关东》电视大戏,为山东人骨子里的家国情怀谱下一曲高歌。走遍东西南北中,中国版图上随处可见山东人的身影,而无论身处何方,他们皆为建设家国捧出炽热情感。

战争中,山东子弟兵不惧流血牺牲;和平时,山东子弟兵筑起保家卫国新长城。在距祖国大陆1400多公里的南沙群岛上,山东平度老兵李文波正在永暑礁上采集气象数据。孤绝的环境中,军犬待不了一个月就要发狂,李文波一干二十多个春秋。

6月10日夜,在海拔3800多米高的城市日喀则,藏族老阿妈普琼来到新开通的商业街上,眯起眼睛看灯:“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灯!”这条名叫山东路的“景观走廊”,是山东省第六批援藏投资的最大项目。自1995年以来,来自山东的六批近千名援藏人倾情日喀则,雪域高原成了他们的第二故乡。冬天漫天风沙,没有暖气,高原反应挑战人体极限。山东援藏干部帮农户搞蔬菜大棚、打水井、建幼儿园,援建工作的触角伸向了最基层,山东人的形象扎根农牧民的心里。

解放初,八千齐鲁女儿下天山,把山东形象深深镌刻在大漠戈壁。而今,在天山脚下的西北边陲,在“丝路明珠”喀什,新一代山东人扎根茫茫戈壁,甘做胡杨红柳,建立起智力、教育、医疗、人才、商贸援疆的立体援疆大格局。在新疆,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见到山东人,都会听到当地人对山东人的夸赞。山东人的良好形象,来自山东对新疆这片土地无私的奉献。

为家为国,无私奉献,这是山东人的优良传统,山东建设者视其为历史使命。不论脚步走多远,不管离开山东多久,他们对家乡存有一份浓浓乡情。要问这腔家国情,根源何在?根在齐鲁大地,以空间为轴,横向扩展出心怀天下的坦荡胸襟;源于文化传统,以时间为轴,纵向延伸出珍重历史的深远目光。要构建共同的美好家园,山东的建设者们对家有担当,对国有担当,对历史有担当,对子孙后代亦有担当。

当前,山东正处在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诚信山东”、“好客山东”、“生态山东”、“平安山东”、“创意山东”……字字千钧,惟行胜于言。

拭目以待一个更加自信的魅力山东!(记者 卞文超)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尤丽娜]

标签:山东 走天 天下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