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山东人
孝道山东人
简介

中国社会是“国与家”的结合,是一个以家庭为本位的社会,社会方方面面都带有浓厚的家庭色彩,而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山东人更是如此。山东人具有一套特殊的家庭价值体系,讲究“父母在,不远游”,既有“孝”的成分,又反映了家庭观念强烈。

父母在不远游 游必有方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所着重的,是子女对父母的责任:不远游的前提是“父母在”。对孔子而言,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 [详细]

虞舜孝感动天

虞舜孝感动天

舜是传说中的远古帝王,相传他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详细]

江革行佣供母

江革行佣供母

江革是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详细]

董永卖身葬父

董永卖身葬父

永原本是千乘今(山东博兴县陈户镇人)。东汉末年,地方割据,盗贼四起,董永看到山东不太平,就带着年迈的父亲,到湖北德安避难。没过多久,董父得了重病,离开了人世。[详细]

王祥卧冰

王祥卧冰

王祥,晋朝琅琊(今山东临沂)人,性至孝。其母早亡,继母朱氏偏爱亲生儿子,常令王祥干重活吃糙饭。但王祥对父母孝敬,从不懈怠。继母要吃鲜鱼,天寒冰冻,无处购买。[详细]

中国社会是“国与家”的结合,是一个以家庭为本位的社会,社会方方面面都带有浓厚的家庭色彩。齐鲁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始终对山东人的人生价值取向起着主导作用。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山东人具有一套非常特殊的家庭价值体系。人们常说,不能齐家,何以治国平天下?“齐家”是山东人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山东人讲究“父母在,不远游”,既有“孝”的成分,又反映其家庭观念比较强烈。齐鲁文化提倡“忠孝节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使家庭中每个成员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各安其位,各行其是,长幼有序,和谐相处。这样就促成了山东人的家庭特别稳定。

  • 家国情怀

      山东人本性仁厚,对上讲忠诚,对朋友讲义气,对前辈讲孝敬。一旦他们认准了值得为之忠心耿耿的人或事,就会忠诚有加,不会有丝毫懈怠。忠君保国,是这种精神的集中体现。爱国词人辛弃疾(济南历城人)、李清照(济南章丘人),在词作的感情基调上,都贯穿着抗敌报国的情怀。辛弃疾坚决主张抗击金朝,反对妥协投降,在临终之时,还大喊:杀贼、杀贼!抗金报国之心至死不渝。
      

时代楷模焦裕禄
焦裕禄在这个世界上只生活了短短的42年,却感动了几代中国人。每年的5月14日焦裕禄逝世纪念日和清明节,总有上万人从全国各地自发来到河南兰考,祭奠怀念这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公仆。焦裕禄是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崮山乡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详细]
人民英模时传祥
  时传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工人。他以“一人脏换来万人净”,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并因此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出生在山东省齐河县赵官镇大胡庄的时传祥,幼年时地主逼死了他的父亲,寡母领着6个孩子实在无法生活,使他不得不在15岁时就出外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详细]
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
  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绝不会忘记,20世纪90年代,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书记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西藏高原。[详细]
金牌工人许振超
  一个普通的初中毕业生,却成了闻名航运界的“桥吊专家”;一个普通工人,却主持编写国内第一本港口桥吊作业手册,被众多专业院校列为教材;一个普通的作业队长,却主持建立了全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带领工友创造了集装箱作业的世界纪录。[详细]

山东人憨厚宽容、真诚爽直、善良,朴实得就像一棵红高粱,跟山东人打交道,不必担心会有欺诈。走南闯北的山东人,奉行“苦行主义”,出了名的能吃苦耐劳。山东大汉忠义豪爽,受孔孟之风浸淫,更尚礼,诸般人事皆讲礼数诚信。以厚道实在立世为人,落了个很多人喜欢的好口碑。


  • 闯关东:千万山东人的宿命

    上杭承接闽江上游来的货物,是木材、药材、茶叶、京果、南北货的批发行。下杭是服务于这些商户的商业服务业——金融,从票号、钱庄到商业银行,各类金融机构云集。[详细]
  • 走南闯北山东人

    从历史长河深处流淌而来,这片土地孕育出的特有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时代精神文化,在当今时空凝聚成一股雄浑之气,淬炼着山东人顶天立地的魂魄。[详细]
  • 山东人广州掘金口碑好

    老广的记忆里,与山东沾边的人物掌故,大约都与“大”字有点牵连,“山东大汉”、“大馒头大饼就大葱”、“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仿佛不“大”就不来劲。[详细]
  • 外地人眼中的山东人

    山东人的厚道纯朴实在,实际上是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滋养出来的做人态度。它是一种主流文化的缩影。山东人最大的优点是实在,最大的缺点是太实在。[详细]

山东人“恋家”家门口上大学

有招生专家无奈地表示,个别驻济高校最近几年火的莫名其妙,放眼在山东招生的所有二本院校,论软件硬件、学术实力,这些学校的优势都不明显。[详细]

济南铁路局聊城车务段孙三敏:忠孝两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济南铁路局聊城车务段梁山站车站值班员孙三敏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些许温暖和启迪。 [详细]

笑对人生千般苦 只为忠孝能两全

百事孝为先,郎老师对待婆婆,熟知她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结婚16年来,她就一直与婆婆住在一起,悉心照顾,从没跟老人红过一次脸。 [详细]

百善孝为先,古人至孝的先例无不让人动容、自叹不如。父母在不远游这虽是古训,却仍旧有人遵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山东人更是有着深厚的家庭观念,有人志在四方走南闯北,同样也有很多人选择留在父母身边尽孝。或许,每个人都想求忠孝两全,而志在四方的游子又能否真的可以做到?无论怎样,常回家看看、尽一尽孝心是每个人都该努力去做到的。

凤凰网 山东频道 出品 欢迎收藏
策划/制作:尤丽娜 黄艳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