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失地农民:如果非要说个心愿 我想养老有个保障


来源:舜网

原标题:济南城郊被征地农民讲述生存现状:“一夜致富”后的失地生活在唐官小区,一群中老年男子在居民楼前玩传统的“丢窑窝”游戏。阵痛是改革发展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只有做好失地农民的保障工作,引导他们恢复生机,才能让原本的生活延续下去,让美丽的乡愁有所凭依。

人物档案:

姓名:张橡兰 户籍:高家庄年龄:65岁

在渣土山上开荒种绿豆和菠菜

65岁的张橡兰是高家庄为数不多的守荒人。她所在的村在主城区,华山公园以西,距将军路不远。用村委会主任的话说,原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后来因渣土山出了名。

2004年,村北百亩口粮地被征用,计划修建高速公路,后因计划改变而未动工,土地归还给高家庄。8年前,这座城中村曾计划开发,盖大楼,村里负责出地,开发商负责出钱,大楼建成后每年给村里200万元。然而,南边一栋楼没建好,开发商就出事了,开发计划不了了之,两块地成了闲置地。大概3年前,这块地被人堆放了渣土。2013年5月上旬,村里人私设渣土场,将土台子垒到四五米高。

张橡兰家的地早已被渣土掩埋。她便在原来的地方开荒,种了一茬绿豆和一茬菠菜。初夏时节,绿豆发出嫩芽,菠菜开了花,成为废墟上唯一的绿。种菜的地就建在废墟上面,土是别处挖来的黄土。她在开垦的地边摆了石头,垒起一道“保护墙”。闲时她一手拄着木棍,一手夹着编织袋,在土台子上捡垃圾,“以前地里的收成够吃的,但现在家里地没了,只剩一点儿收成,还不够打牙祭的。我一天过来好几趟,盯着他们不能毁苗。”

人物档案:

姓名:韩磊 户籍:东沙村年龄:24岁

新生代失地农民的“类似城市”生活困惑

在小区里居住,在公司工作,作为失地农民的新生代,24岁的韩磊过着一种“类似城市”的生活。但他清楚知道,他觉得这种生存状态无法代表城市生活,最起码不是合格的城市生活。

韩磊住在东宇花园,由于是小产权房,小区的水、电、暖进不了市政管网,最头疼的是小区使用的是总功率不到6000瓦的临时用电,一到用电负荷大的冬夏两季,变压器就故障连连,家里连灯泡都亮不起来。

居委会打算改造电网,要求每户分摊改造费,但不少居民拿不出,韩磊是其中之一。他家的耕地早就没了,自己读书读得一般,没拿到很好的文凭,只能应聘一些体力活,靠一点工资糊口,3000元改造费对他来说也不是个小数字。“虽然住的地方叫花园,干活的地方是写字间,但我常常觉得,俺不是城里人,跟城市人不一样。”小伙子显得有点困惑。

相关专题: 失地之痛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得格]

标签:龙洞村 李守荣 失地农民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