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27 总第1期 编辑:王得格

土地,农民安家立命的根本。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一部分土地不可避免地转变,城市化让很多村民就此变成了城里人。安置房、补偿款,让很多失去土地的农民一夜“致富”。然而,面对突如其来的巨额财富,几代人的人生计划被改变。失地农民因无地可种而无所事事,因为有了钱,也仿佛失去了期盼,最终难逃“一夜暴富”之后的精神迷失。 [详细]

失地农民 迷失在“一夜暴富”之后

农民,中国最勤奋、吃苦耐劳的一类人。他们虽没有太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但崇尚个人奋斗,寄希望于一块土地,希望下一代过的更好,希望老有所依。生活本是如此简单。因为拆迁“一夜暴富”,几代人的人生计划被改变,“美好”的生活虽在眼前,但多数拆迁农民在财富和无所事事中迷失自我。

济南,唐官小区,一群中老年男子在居民楼前玩传统的“丢窑窝”游戏。

“一夜暴富”让拆迁农民不知所措

土地,农民安家立命的根本。然而,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一部分土地不可避免地转变,由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城市化让很多村民就此变成了城里人。原来的土地上矗立起座座楼房,原本种地的农民开始外出打工。安置房、补偿款,让很多失去土地的农民一夜“致富”。失地农民如今过着怎样的生活?

"打麻将的多了,喝大酒的多了,离婚的多了。"调查中魏荣庆发现,由于拆迁占地,农民得到大量巨额现金补偿。"一夜暴富让这个群体不知所措。"

人们把这种“一夜暴富”的群体称之为“暴发户”。由于这种快速富有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勤劳致富”,他们没有财富获取过程的艰辛体验和快乐,而得来易者失之亦易,不珍惜、不心痛就成为他们挥霍无度的心理支撑。这也是“暴发户”群体的普遍心态。

被剥夺的安全感:老了该怎么办

此前有媒体报道,杭州、南京拆迁户“一夜暴富”后赌博、吸毒并最终返贫。相比之下,勤劳保守的山东人好了那么一些。“打从大官村没了耕地,原本种地的人就打工了。都不用看别处,天天一大早,就在我们小区门口,乡里乡亲都骑车出门,个顶个穿着制服,男的当保安,女的当保洁,队伍齐刷刷地。”乔建国咧嘴一笑,他家就是个典型的打工家庭。

打工赚的钱多了,乔建国却挺不踏实。他说,前几天,干保洁的老伴突然晕倒了,医生诊断说年纪大了不适合干体力活,“俺们最担心的是养老。农村人没有退休金,万一赶上生个病,拖累孩子也治不好。如果非要我说个心愿,我想要养老有个保障。”

上了楼 未必就变成了“城里人”

不管是农村人还是城里人,在不同的状态中生活了多年,都保留了各自独有的生活习惯。骤然改变的生活,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去适应。脱离土地的农民变成现代城市人的进程,并不仅仅是几十公里的乡村到城市的地理距离。

拆二代:住的地方叫花园 但跟城市人不一样

在小区里居住,在公司工作,作为失地农民的新生代,24岁的韩磊过着一种“类似城市”的生活。但他清楚知道,他觉得这种生存状态无法代表城市生活,最起码不是合格的城市生活。

居委会打算改造电网,要求每户分摊改造费,但不少居民拿不出,韩磊是其中之一。他家的耕地早就没了,自己读书读得一般,没拿到很好的文凭,只能应聘一些体力活,靠一点工资糊口,3000元改造费对他来说也不是个小数字。“虽然住的地方叫花园,干活的地方是写字间,但我常常觉得,俺不是城里人,跟城市人不一样。”小伙子显得有点困惑。

失地老人在废墟上种起菜

65岁的张橡兰是高家庄为数不多的守荒人,他家的地早已被渣土掩埋。她便在原来的地方开荒,种了一茬绿豆和一茬菠菜。初夏时节,绿豆发出嫩芽,菠菜开了花,成为废墟上唯一的绿。种菜的地就建在废墟上面,土是别处挖来的黄土。她在开垦的地边摆了石头,垒起一道“保护墙”。

“我一天过来好几趟,盯着他们不能毁苗。”

“农村”或将远去 “城市”并非就在眼前

面对荒废的土地,失地农民想方设法延续对土地的依恋和情感。脱离土地的农民既不生活在农村,也无法像城市人那样生活。他们住进了楼房,他们的鸡鸭鹅群却被挡在门外;他们得到了补偿金,却不知道自己的“活路”在哪里?

千百年来的传统田园生活正发生着历史性变化。

有压力、有奔头的生活才更幸福

对农民而讲,幸福是一种怎样的状态?是“一夜暴富”后的拥有,还是本分地追求财富的过程?“一夜暴富”解除了半生的压力,也让失地农民狠狠地闪了一下腰。幸福是一种什么状态,有人说“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这对农民也同样适用。

财富来的太突然 精神生活反拖了后腿

先有物质,后谈精神,当在物质方面的到了一定的满足,人们就会追逐对精神的满足。而中国农民曾经在总体上长期陷于贫困。他们在长期劳作中,没有机会也没条件建设丰富的精神和强大内心。

失地农民在多年不变的农耕方式下生活,他们渴望更好的物质生活,并在现有的物质生活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精神需求和精神满足。因为拆迁、失地和巨额补偿,农民的物质生活在短期内迅速改变,但所需匹配的精神生活建设并没有跟上。

幸福的状态: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

俞敏洪曾说,三件让人幸福的事情: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有人爱,不仅仅是被人爱,而且有主动爱别人爱世界的能力;有事做,让每一天充实,事情没有大小,只有你爱不爱做,不爱做的事再大也没有意义;有所期待,生活就有希望,人不怕卑微,就怕失去希望。

因为拆迁获取巨额赔偿,农民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这些原本并不在失地农民一生的计划之中。失地后,这种“一锤子”买卖并没有解决农民的压力。“没征地时,还有米吃;现在没有事做就活不下去”。农民的“有事做”建立在土地之上,农耕、养殖;农民之期盼构筑在土地之上,借助土地致富,过上更好的生活。当一切改变,农民无地可种,虽然暂时有了钱,却也就失去了目标,而“不思进取”。

失地农民的自我心理转变变得迫切

离别故乡、落脚城市,是失地农民共同的命运轨迹。在很大程度上,这种命运轨迹是不可逆的,作为失地农民,首先应该从心理上完成转变,辩证地看待拆迁失地和“一夜暴富”。纵然田园生活是美好的,可以一切都已回不到最初,唯一可以改变的就是要接受“上楼”的事实。或许,城市人的生活方式未必是想象的那么差。毕竟,生活总是要继续下去。

理性处理财富 不要“被破产”

纵然“一夜暴富”,但并非就此高枕无忧,失地农民还需要继续劳动。“打从大官村没了耕地,原本种地的人就打工了。都不用看别处,天天一大早,就在我们小区门口,乡里乡亲都骑车出门,个顶个穿着制服,男的当保安,女的当保洁,队伍齐刷刷地。”

有媒体报道,南京、杭州等多地出现拆迁上楼农民一夜暴富,却因赌博吸毒返贫的故事。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财富,失地农民显然没有管理财富的基础和准备。李守荣说,头回攥着这么多钱,许多人挥霍得厉害,没有驾驶证的都买车了,没逛过商场的都买名牌了,没读过书的都去搞投资了,更怕人的是,有人把钱放给高利贷,有人被下套合伙担保,没多久就赔了个倾家荡产。

不能只是“富裕一阵子”

随着城市化进展,新一批的农转非人口正在各地诞生,“一夜暴富”的失地农民还在不断增加。如何突破拆迁之后的“精神迷失”魔咒,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性难题。

对于拆迁农民,失地之痛不止是失去家园的痛苦,更沉重的精神上迷失。但不管怎样,生活总是还要继续,感受之后,失地农民应去重新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法则。

征地补偿不应是“一锤子买卖”

“支付补偿款征地,是让农民交出了世代拥有土地的权利,一夜暴富表面下,实质是一夜顿失永久立身之所。”有专家指出,目前,我们的社会对征地补偿还大多是“一锤子买卖”、“一次性买断”,普遍缺乏对征地农民正确的消费和投资引导意识,甚至对失地农民的警示教育都做得还不够。对此,他呼吁:地方政府要完了地,还要从头到尾管好人。

用产业的城镇化带动人的城镇化

失地农民“被上楼”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而人本文明的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在一定程度上用城市文明来代替农村文明,当然这两种文明并不存在孰好孰坏的问题,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

如果产业城镇化落后于人的城镇化的话,那么人本文明的城镇化就会很难推进。简单讲,只有产业的城镇化才能带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失地农民的就业、医疗、教育等诸多问题才能解决。

“精神”补偿不容缺失

专家建议,通过社区管理,帮助被拆迁农民营造丰富的精神世界,在集中安置区开展精神文化活动。例如开办各类才艺培训班、理财知识培训班、举办公益活动,丰富精神生活,提升素质。

阵痛,是改革发展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纵然获得了巨额的补偿,但失地农民是最大的受害者。因此,对于拆迁失地农民的补偿和关怀不应止于金钱上的弥补,精神补偿也同样重要。对于失地农民自身,则需要建立正确的财富观念,尽快完成由农村人到城里人的角色转换。

凤观齐鲁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每天获取精彩资讯

往期凤鸣齐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