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闻一多


来源:凤凰网山东综合整理

1930年8月,闻一多先生应杨振声校长的邀请,来到青岛山东大学任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一多先生是很爱海的,在《死水》的第一篇诗上,他写着:“我爱青松和大海”。”  到这时,我才恍然于一多先生的不写诗还有这样一个苦衷在里面,我——恍然之后,跟着就来个凄然。

说起对臧克家的破格,人们都只知道闻一多爱才的一面。其实,很少有人知道,臧克家就是闻一多本人的缩影。臧克家数学成绩不好,而我虽然没有看到闻一多数学成绩表,也知道他谈起数学也很头痛。闻一多成名成家,靠的是个人奋斗,自学成才。清华学校是留美预备学校,实行的是通材教育,学生在校八年不分专业,赴美留学前才开始自选专业。闻一多从小就喜欢文学,他的志向是做一个中国文学教师,但去美国不可能学中国文学,所以曾犹豫是否留学,最后选择了西洋美术。由于这一点,他很理解和同情臧克家,所以才能破格录取。臧克家的确得到过闻一多的许多提携,他的一些新诗,就是闻一多推荐到《新月》发表的,这对他后来终生从事诗歌创作,是具有决定性影响的。

陈梦家是青岛大学的教师,他跟随闻一多的时间,比臧克家要早三年。1928年,南京第四中山大学成立的那年,陈梦家考入外文系,而闻一多正是外文系主任。陈梦家很有灵气,闻一多只要稍稍一指点,他就能上路。闻一多不仅向《新月》推荐过他的诗,还推荐过他的剧本。陈梦家的名声与他编辑的《新月诗选》有很大关系,这个人很会动脑子,他把《新月》上的新诗汇集起来,单独成书,算是对《新月》的一个总结。闻一多到青岛大学不久,就聘请他来做讲师,实际上是做自己的助手。不料,恰恰由于他编辑了《新月诗选》,也被认为是“新月派”一员,结果山东学潮时,矛头也指向了这个新月的晚辈。

对于陈梦家、臧克家,这里不多说,我想说说另一位教师——方令孺。闻一多到青岛大学后,已经不再写诗了。但他在徐志摩的催促下,终于写了一首《奇迹》。这首诗可以说是最早的朦胧诗,徐志摩看了大加称赞,但他对诗的意境却不大了解。其实,这首诗写的正是方令孺。方令孺是青岛大学外文系教师,此前他们并不认识,但方令孺也喜欢写诗,后来被称为中国新文史上四大女诗人之一。不过,她起初对诗创作的认识,似乎注意得还不太多,而闻一多则很早就对中国新诗进行过研究与评论,到美国后又恰在美国文艺复兴运动发源地芝加哥,接触了不少美国文艺复兴运动的著名人物及诗界领袖,同时他在科罗拉多大学,还选修了英美诗歌的课程。因此,闻一多能够对方令孺进行一些创作方面的指导。两人接触多了,外面就有了风传,说他们的关系如何如何。

最近,有美国学者金介甫,在考证闻一多《奇迹》这首诗时,提出一个新的看法,认为诗中所写的不是方令孺,而是俞珊——后来接任杨振声的山大校长赵太侔的夫人。

为何离开国立青岛大学

闻一多于1930年来到青岛大学,1932年就离开了,他在青岛大学只有两年,却遇到了三次学潮。这三次学潮中,他因为担任着文学院院长的职务,成为校务会议的主要成员。闻一多是杨振声请到青岛大学的,与杨振声的关系非常密切,于是总是处于风口浪尖上,成为学生反对的目标。

下面说说三次学潮。

第一次学潮出现在闻一多进校不久。当时,青岛大学刚刚成立,一些学生是用假文凭考进来的,按照教育部规定,这些人的学历不被承认,于是学校发出布告,开列了这些学生的名单,让他们离开学校。但是,当时情况有些特殊,一是这样的人很多,几乎一半以上;二是这些人认为,既然能考进来,就说明有这个能力,就不应该让他们退出学校。后来,学校坚持自己的立场,闻一多当然起了很关键的作用,结果势必成为后来驱逐他的原因之一。

第二次学潮,发生在九一八事变后。这次事变发生后,全国群情激昂,青年学生尤甚血气方刚,纷纷到南京请愿,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青岛大学学生也组织起来,为了南下请愿,曾卧在铁轨上,要求火车运送他们,秩序显得有些混乱。鉴于全国各地学生纷纷到南京,教育部下令各校阻止学生前往,青岛大学当然要执行教育部的指令,于是又与学生发生矛盾,最后不惜开除了几个为首的学生领袖。学生们当然不肯接受这个处分,和学校当局产生对立,这也成为闻一多在次年学潮中首先被“驱除”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次学潮,出现在1932年春季。当时,教育部出台了《大学学则》,规定全年学程有三门不及格或必修学程有两门不及格者,令其退学。学生们认为,时局不靖,爱国第一,学校如此压迫学生,目的是反对学生从事爱国运动,于是群起反对。学生们的斗争很有策略,他们认为杨振声是山东人,不易首先攻击他,于是采取“清君侧”的方法,把矛头首先对准杨振声最信任的闻一多。在学生自治会发出《驱闻宣言》里,说闻一多纠集新月派霸占学校领导权,过去迫害青年学生,这次又要对学生施加暴力,是法西斯分子。这个宣言,我最初是在我们研究所的胡适档案中看到的,铅印件,后来不记得在哪种报上也看到过。其后,学生们又把矛头指向梁实秋,最后再对向杨振声。

那次学潮影响很大,教育部决定解散学校,重新成立国立山东大学,学生均需经过甄别,通过者才能留下来。教育部还成立了新的领导班子,负责甄别工作。闻一多虽然也是这个班子的成员之一,但经历了三次学潮的闻一多,已经十分灰心了,他决定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并且再也不做任何行政工作。况且,清华大学两年前给他的“研究教授”聘任书依然有效,于是,他最终决定离开青岛,返回离开了整整十年的母校清华大学。

青岛大学的伤痕,一时难以抹平。闻一多回到清华后,学校让他作中文系主任,但他坚决不干,再也不愿意陷入斗争漩涡。这样,朱自清先生才结束了“代理”,成为正式的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相关专题: 山大换帅专题  

相关新闻:

标签:诗创作 死水 萤火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