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山东省葡萄酒行业发展态势


来源:逸香网

近年来山东省葡萄酒行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限制行业发展的问题。2009年全国进口葡萄酒总量为17万t,比2008年增长58%;2010年全国进口葡萄酒总量约26万t,比2009年增长53%。

近年来山东省葡萄酒行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限制行业发展的问题。

葡萄原料制约了葡萄酒质量的提升

葡萄酒质量有“七分原料、三分工艺”之说。山东省拥有近2万hm2葡萄种植基地,是我国主要的酿酒葡萄栽培区域之一,但是,山东省目前的葡萄栽培、管理、供需方式,限制了葡萄原料质量的提升,从而成为制约葡萄酒质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方面,多数葡萄酒厂家缺乏固定的原料基地,原料质量不稳定。除了部分大型企业外,山东省多数企业没有固定的葡萄种植基地。以烟台为例,烟台地区获证企业132家,拥有葡萄基地的企业39家,其中11家企业全部使用自产原酒进行生产,其余企业原料仍不能完全自给,需要其他途径外购葡萄或原酒。

大多数葡萄酒生产企业依靠散户种植葡萄为主,葡萄品种、结构改良进度较慢,优良品种比率低,企业与果农之间是松散型或合同型的供需关系,酿酒企业对原料质量不易实施有效的监控。企业与果农始终存在利益冲突,企业打压价格,果农为了获取利润或降低损失,片面追求产量,提前采摘还未成熟的葡萄,造成了葡萄质量下降、不稳定。

另一方面,葡萄种植缺乏统一管理,葡萄树龄普遍较短。除张裕、长城、君顶酒庄等几家知名企业外,多数企业自有葡萄基地建设较晚,树龄普遍偏短;而散户为追求利润随行就市。由于葡萄种植、收购政策不稳定,往往造成果农利益没有保障,园地频繁更替、变换,更难有较长树龄的葡萄园。山东省胶东半岛的葡萄种植基地树龄在10~15年之间的超过3300 hm2,树龄超过15年的几乎没有,多数葡萄树龄在10年以下,其中还有2000~3300hm2的葡萄树龄在5年以下。

第三,缺乏科学的葡萄品种选育和苗木培育。十九世纪下半叶,根瘤蚜给欧洲葡萄种植造成了毁灭性的危害。正是由于根瘤蚜的危害之大,世界各国在葡萄种植中开始应用砧木培育技术,随着砧木在葡萄生产中广泛应用,研究者、生产者发现利用砧木还可以在更好适应土壤-气候条件、调整接穗长势、提高品质、抗土壤传播病虫害、抗旱、抗寒、抗涝等方面发挥作用,并以此选育出具有本地特色的酿酒葡萄品种,克服品种的退化。

葡萄酒总体质量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葡萄酒虽然山东省的葡萄酒质量在逐年提升,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从近几年抽查结果看,还存在部分产品实物质量不合格,大多体现在感官、酒精度、干浸出物、糖度、铁、菌落总数和食品添加剂等项目上。究其原因,一是葡萄原料成熟度不够、质量差;二是企业工艺控制不严格、检测手段比较落后;三是企业对产品质量重视不够,对标准掌握不准确或者故意掺杂使假、滥用食品添加剂。

另外,葡萄酒标签不规范的情况仍然比较突出,比如配料标示不全、未标食品产地、使用文字不规范、英文无中文对照等,目前,酒庄酒、年份酒、品种酒标注混乱等又成为葡萄酒标签标注的一个新的突出问题,GB15037-2006中虽然对其做了规定,但目前没有有效的检测手段,企业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随意标注酒庄、年份和品种,造成标签标注混乱,因缺少依据难以对产品进行有效监管。

葡萄酒生产准入门槛较低

一是国家允许只有灌装能力的葡萄酒企业存在。企业只需投入四五百万建设厂房和购买设备就可以成立一个葡萄酒生产企业,不需要投入精力和财力关注葡萄质量。从灌装能力看,全市葡萄酒生产企业总设计灌装能力达75万t,2010年实际产量27万t,现有灌装能力远远超出了本市的葡萄酒实际产量,葡萄酒加工能力已经饱和。而葡萄酒出现质量问题的绝大部分是没有原酒发酵能力的企业。从维护全省葡萄酒整体形象考虑,不应再增加无原酒发酵能力仅有灌装能力的葡萄酒企业。

二是葡萄酒可以委托加工。葡萄酒每小时的灌装能力可达上千瓶,灌装完成后立即运走,因此部分企业根本不办理委托加工备案手续擅自贴牌生产,监管部门很难发现委托加工行踪。另外,目前允许无证企业委托有证企业生产加工食品,这给销售公司提供了空间,由于销售公司准入门槛低,经济实力弱,有的甚至没有固定的办公厂所,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不论是监管部门进行查处还是消费者维权都非常困难。

缺少品牌知名度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

山东省拥有葡萄酒生产企业237家,虽然产生了张裕、中粮长城(烟台)、威龙、华东等几家行业中的较大企业,但多数企业缺少专业、统一的管理,各自为战,没有长远的市场目标和规划,品牌价值和知名度不高。而且葡萄酒同质化现象突出,尤其是中档以下产品缺乏鲜明的特色。葡萄酒企业要健康、稳步发展,就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产品的个性,加强品牌建设和推广,提高品牌认知度。

庄园葡萄酒市场混乱质量良莠不齐

山东省酒庄酒的发展将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个性鲜明的酒庄酒正在并将越来越多地丰富、活跃山东省的高端葡萄酒市场。但是,由于我国目前没有庄园葡萄酒的生产规范和产品标准,有关部门难以进行有效监管,给假冒酒庄酒的产品提供了可乘之机,破坏了庄园酒的高端形象,也势必影响山东省优质庄园酒的发展壮大。制定严格、统一的酒庄酒生产规范和产品标准成为促进山东省乃至全国酒庄酒健康、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

进口酒制约山东省葡萄酒品牌发展和质量提高

近年来我国葡萄酒进口环境不断优化,为葡萄酒的大量进口创造了条件。一方面,葡萄酒进口门槛不断降低。自2005年,瓶装葡萄酒的进口关税率从43%下调至14%,散装葡萄酒的进口关税率从43%下调至20%。2006年7月1日起,葡萄酒实施新的《消费税管理办法(施行)》,进口葡萄酒消费税可用进口环节已纳消费税抵减,从而大大降低了进口葡萄酒进入中国的门槛;二是香港、澳门的葡萄酒零关税政策加速了进口葡萄酒抢占中国市场的步伐。

2009年全国进口葡萄酒总量为17万t,比2008年增长58%;2010年全国进口葡萄酒总量约26万t,比2009年增长53%。目前,全国各地的大酒商纷纷进入这一领域,进口葡萄酒出现在几乎所有能销售酒水的终端、渠道及场所,占总体市场份额的20%左右。2010年山东口岸进口葡萄酒5万t,比2009年增加35%。2011年1季度山东口岸进口葡萄酒总量超过1.5万t,比2010同期增加35%。

相关专题: 山东葡萄酒文化专题  

相关新闻:

标签:葡萄酒生产 葡萄酒企业 葡萄酒市场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