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滨州:一个农民的“家庭农场”实践


来源:滨州日报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其中,“家庭农场”作为一个新鲜概念,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 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其中,“家庭农场”作为一个新鲜概念,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

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是个新生事物,但这个概念目前还比较模糊。近年来,滨州市已有部分农民通过流转承包土地,进行规模化农业经营,或成为种粮大户,或搞起了蔬菜大棚、特色养殖,他们或是“家庭农场”的雏形。

“圈一大块地,种地养牛,自给自足,自由自在”,电影里美国农场主的生活或许令许多人向往。滨州“家庭农场”的现状如何?日前,记者采访了滨州市部分“农场主”,对他们的昨天、今天、明天作一探析,以期管中窥豹,见微知著。

惊蛰刚过,麦苗开始返青。清晨,赵福义匆匆吃完早饭就出发了,这几天他都要往地里转转,一共500多亩地,光巡查一遍就得一个多小时。

“现在种地太舒服了,我都是50岁的人了,这辈子是改不了行了。”憨厚笑容里有一种藏不住的自信。连日来在初春阳光的照耀下,赵福义皮肤早已晒得黝黑,他计划3年内流转土地达到2000亩。

“现在种地不像以前了,一股脑闷在家里不行。我经常到外地看看,出去一趟心里也亮堂了。”

3月8日,气温一下子窜到20多度,季节不饶人,赵福义决定先种上30亩土豆。在他成片的土地里,看不到传统的农具,全部是机械化。土豆播种机一启动,土豆种子便有序翻滚到垄里,同时还自动盖上地膜。旁边三四个工人主要做往薄膜上培土的辅助工作。

“已经与企业签了订单,土豆6月收货后直接销往泰安一家食品公司。”赵福义的自豪感源于一次成功的实验,去年他拿出二三亩地做了种土豆的实验。土豆用先进的农药拌种,以后不需要再用杀虫剂和刹菌剂喷雾,管理起来也很轻松,光浇地、追肥就行。保守估算,每亩地产量为3吨,纯收入1000元—2000元。

赵福义是博兴曹王镇一个普通的农民,从1985年开始,种好自家几亩地的同时,还经营化肥农药,辐射十几个村。“种地不像以前,一股脑闷在家里不行。我经常到外地看看,出去一趟心里也亮堂了。”几年来,他跑遍了胶东,北京,山西,浙江等地,一圈下来启发不小,“早在七八年前,浙江的农民就开始种植大片土地了,每户高于1000亩的很多。”

借鉴外地经验,2010年,赵福义以每亩1100元的价格,从农户手中流转了100亩土地,签了10年合同。当年种了一茬小麦和一茬西兰花。西兰花的种子还是他从浙江带回来的新品种,“我去浙江参观学习,一农户种完500亩地西兰花,正好还剩下100亩的种子,就让我讨回来了。”

赵福义用“特好”来形容第一年的种植,“西兰花一亩地产量为1.5吨,当年3块多钱一斤,顺利卖到了寿光和聊城的市场。”

相关专题: 山东家庭农场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管晓萌]

标签:家庭农场 农民 滨州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