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平阴名胜、文物、古迹概述


来源:凤凰网山东整理

人杰地灵平阴县位于鲁西南,是济南、泰安、聊城三地市的结合部,自古就是华北与中原,山东半岛与西部地区进行通商贸易的必经之地,历史悠久,环境宜人,风光秀丽,是著名的玫瑰之乡和圣药阿胶的始产地。现全县总面积

钟灵毓秀,人杰地灵鈥斺斊揭趺ぁ⑽奈铩⒐偶8攀平阴自古贤哲辈出,文人逸士云集,历代政不乏人。谷城山下黄石公祠世代享有盛名。黄石公传说为汉相张良的老师。张良从之得《太公兵法》之秘,筹之帷幄,辅佐刘邦亡暴秦,灭强楚,建立大汉功业。张良从汉高祖刘邦过济北谷城,遵师“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之嘱,立庙祀师。黄石公祠旧址在谷城(现东阿镇)北一里许,历代扩筑修葺,香火不息,直至60年代初,仍是庙门伟严、殿堂肃穆,松柏槎枒,碑碣林立。相传汉光武帝刘秀带兵征战曾过于大寨山一带,留下人马饥渴寻泉觅水的动人传说,有了白雁泉,拔箭泉,马跑泉的命名之故。白雁泉、马跑泉旁有祀刘秀的汉王庙旧址。大寨山连峰云翠山,有子陵台之古迹。相传为严子陵栖身处。大寨山山下丁泉,旧谓孝顺乡,传为东汉刻木奉母的孝子丁兰之故里,旧有丁兰墓在。宋代龙图阁学士、书画名家苏轼,于熙宁十年撰文的“荐诚院罗汉浮图记”碑,现存东阿镇铁阳铁塔寺旧址,是平阴现存时代最早的碑刻。元据中华,封太师木华黎之弟带孙为东阿郡王,姓札刺尔氏,子孙世袭其封,世居东阿故城。东阿旧城南关(今小河口村)有札刺尔氏祠堂。金代金真教第二代大师丘处机(号长春)曾修炼于云翠山,上有“丘子坪”。其弟子筑观于此,即南天观。金代邑人侯挚,金宣武将军侯义之孙,明昌二年进士,官累拜太常卿、尚书右丞、平章政事等职。曾为故里督建龙王庙于洪范池,卒后葬于冠山之阳,俗呼侯丞相林。邑人王去非,王去执,李之绍称之平阴三贤。县城文庙,故里石硖均有三贤祠祀之。金代王去非,字广道,应举不得志而辞归故里,督妻孥耕织开馆教授,荐为乡贤。其弟王去执,字明道,应进士,入翰林院,号榆山先生。金代翰林院学士党怀英为王氏兄弟撰书颂德彰贤碑,立于故里,当地称之“双王碑”。元代进士李之绍,号果斋,授翰林院编修、待制、国子监司业、祭酒、翰林院侍讲学士等职。知制诰,修国史。著有《果斋文集》留于后世。三贤卒后葬于故里同处。明代祖居平阴的名人仕宦计有:宣德年间户部尚书师奎、嘉靖辛丑科进士巡抚都御史侯钺,嘉靖甲辰科进士太镤侍少卿河南左参政何海晏、嘉靖戊子科举人平凉府同知于玭、隆庆戊辰科进士礼部尚书于慎行、隆庆辛未科进士巡抚都御史孟一脉、万历丁丑科进士广东左布政史乔学诗、万历庚辰科进士江西道御史山西左参议孙玧、万历庚戍科进士监察御史太仆寺少卿张鲤等数众。其府第林墓,书画著述多毁于十年动乱之中。由于慎行撰文、孟一脉篆额、乔学诗书丹的“张公生祠记”碑,是为同代进士,东阿知县张风彩而立,称之“四进士碑”,现已运至县城文庙保藏。明嘉靖年间,东岳庙岁久倾圮,修葺庙宇,重塑神像期间,际遇一代书法怪杰雪蓑道人游至平阴,遂撰书重修东岳庙神像碑记。民国初期的一位平阴县长,欲将此碑运走,因遭县学师生阻拦未得逞,现存于文庙。于慎行墓志铭,采用上等汉白玉石料,由进士出身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叶向高撰文,赐进士出身嘉议大夫刑部左侍郎吕坤篆盖,赐进士南京通政史,南京陕西巡按直隶监察御史孟一脉书丹,是志铭中一则文化珍品。

清代以来名仕的文化遗址,多见于碑碣坊表、书画墨迹。孔村镇孔子山,传为孔子讲学处,旧有孔子庙。现存雍正十年知平阴县事汪瑛“杏坛遗响”为县八景之一。栾湾乡兴隆镇“虎豹川修路碑记”碑,为光绪戊戌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朱名炤所书。翰林朱名炤和书画名士张鹤龄的书画作品县博物馆均有收藏。“扬州八怪”中黄慎的“三羊图轴”中堂、高凤翰的“富贵平安”条屏、郑板桥的竹石条屏、晚清画家黄山寿的仕女花卉六条屏等书画名作收藏于县博物馆,为藏品中精品。

名胜古迹,星罗棋布

平阴县立县始于隋,东阿立县始于秦,今天平阴治所包括原平阴、东阿两县县城及大部辖地,加之境内山灵水秀,历史环境优越,因此古今建筑与人文景观众多。石门山之石门,是周代人工开凿的古隧栈道,是县境内时代最早的古代建筑。石门历二千五百多年的风雨沧桑,现仍残存有高三米,宽五米,长近二十米的一段。石门不仅是穿越石山的古隧道,亦是一处诱人的景观。薄暮时,反光绝佳、赤霞从空中投射,如长虹之亘天,曰之:“石门晚照”,为县八景之一。钟灵毓秀,人杰地灵鈥斺斊揭趺ぁ⑽奈铩⒐偶8攀古代造桥,平阴现有数处遗存。东阿镇老城内,横跨狼溪河上的永济桥,是座大型栱形石桥。原名狼溪桥,嘉靖三十三年,更名永济桥。现存桥为明万历年间所建。桥为单孔栱形青石桥,宽五米,长五十米,上筑桥栏,栏由望柱,栏板扣结而成。柱上有立雕坐狮八对。石狮子身上还刻着小狮子,有的还科着石猴。雕琢精细、形象逼真,大小挟依、神态各异,乃石雕之精品。栏板浮雕花卉纹饰。

平阴县古墓葬的遗址也很丰富。据已发掘的古墓葬考证,从商周奴隶社会,到秦汉封建社会各代,都有一些中、小型墓葬遗存。商代晚期的墓葬出土物,多是鼎、觚、爵等铜制品。战国时期的墓葬内多见鼎、觚、戈、箭和铜制或陶制生活用品。汉代墓,多追求墓室的奢华。华山之阳的旧县村一带是汉墓最为密集的地带。史料载的项羽之首墓就在于此。闻名全世界的汉张迁碑,就是明代在旧县村南出土的。现存文庙的汉石羊与张迁碑出于同处,有可能为张迁墓之明器。东阿镇孟庄村暴露的汉墓,形制为大型石结构,由墓门、前厅、中厅和棺室组成。墓的门、壁、柱、梁均饰浮雕和线刻图像百余组。据考究,这是一座墓主人身份很高的东汉画像石墓。平阴县境内,古墓葬不但多,而历史久远,延续时间长,内涵丰富。墓主人既有平民和中上层人士,也有奴隶社会的奴隶主和封建社会的贵族。已收集的各种文化遗产,为研究平阴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和资料。

解放前,庙宇、祠、殿几乎各村庄都有。在邑城、重镇和峻峰、灵境之处的层岩叠翠之间,碧峰苍峦之处,茫茫云海或苍松翠柏之中,规模宏敞壮观,建筑形制与结构古朴典雅,庄严肃穆的庵、观、寺、院、庙宇、宫、殿和塔、坊、亭、阁等古建筑群体,星罗棋布。据志书和碑刻记载,唐、宋、元、明、清,历代都有创建与重修。唐代鲜见,宋渐多,明中期至清朝后期为盛。道教、佛教传人年代无考,据史书所记,道教先于佛教,佛教从唐即有,宋后渐多,明、清时代僧侣居盛。钟灵毓秀,人杰地灵鈥斺斊揭趺ぁ⑽奈铩⒐偶8攀钟灵毓秀,人杰地灵鈥斺斊揭趺ぁ⑽奈铩⒐偶8攀天主教传入平阴已400余年,以平阴镇胡庄村最早。全县有规模不一的天主教堂7处,以胡庄教堂最为宏阔。胡庄村西,尖山顶端的“露德圣母堂”,建筑风格独特,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与上海“佘山”,吉林“江南圣母堂”并列为全国三大宗教圣地,闻名中外。

璀璨的名胜古迹,是平阴光辉历史的见证,也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有大批名胜古迹被淹没于历史所造成的战乱兵燹。“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对历史留下的文化遗产非常珍重,不仅对原有的名胜古迹加以保护,整修和开发,还增加了许多新的名胜景点。春秋齐桓公时,政治家管仲相齐,推行改革,按等征税,减轻役力,禁掠家畜。并用官力办盐铁业,铸造和管理货币,调剂物价,致齐,国力大振。齐桓公尊称其“仲父”,封邑“谷邑”(即今平阴县东阿镇)以嘉其功。原有“管仲井”和“三归台”,其景早已无存。1988年东阿镇在风景秀丽的少岱山,建起了宏丽壮观的“管仲亭”,使这位历史上的政治家,改革家的功德传之有绪。矗立在翠屏山顶峰的“多佛塔”,始建于唐贞观四年(630年),明嘉靖元年(1522年)重修。共13层,呈八棱形。每层四周佛龛内同嵌石雕佛像,原有104尊,现存84尊。故名为“多佛塔”。全塔皆用当地青石构筑,虽选料粗犷,简洁古朴,却结构严紧,交错相连,塔形素雅,雄阔壮观,属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0年政府拨资加固维修,使宝塔不失原有的神韵。县文庙,始建于宋元符年间。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扩建,是一处以大成殿为主体的儒家建筑物,殿宇三重,气势轩昂,规模宏敞壮观。1983年政府拨款进行了鼎新维修,仍保持了宋代建筑风络。迄今年代之久远,保护如此完整的县级文庙实属少有。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城乡建设突飞猛进,先后在县城建了烟波浩淼,绿柳如荫的“玫城公园”和翠柏蓊郁,坊亭宏丽的“环秀公园”。在盛产玫瑰花的玫瑰镇,还建起了繁花似锦,香芳流溢的“玫瑰园”。各乡镇也在各自的风景名胜区建起了具有经济和观赏价值兼备的各种花卉园林。今年在平阴县城城西开始建设的大型湿地生态公园——玫瑰湖,使平阴的名胜又添新景点,为平阴建设现代化的山水园林城增光添彩。

遍及全县的名胜、文物、古迹,真实地反映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它既是历史的见证,又为人们了解平阴,认识平阴,研究平阴,开发平阴,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依据。相信,对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开发平阴的旅游事业将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关专题: 济南平阴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管晓萌]

标签:古迹 文物 名胜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