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大话鲁商性格


来源:凤凰财经

作为经济大省的山东,在区域经济实力日渐增强的同时,民富是必需之因,亦为必然之果。1992年,朱新礼做出一件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最不可思议的事情,辞去县外经委副主任一职,接手一个濒临倒闭的罐头厂。

似乎我的事业都是为我父亲而做

你的这些品格的形成,应该跟你的成长经历有关吧? 是这样。生长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我们山东人受儒家文化影响比较大,从小我父母——尤其是我父亲——对我们管教就特别严格。我们是一个农村家庭,我父亲是村里那种很有文化的人,一手漂亮的毛笔字,特别有修养。像我们兄弟这么多,他对每个人都倾注很多心血,像我们走路、坐、吃饭、说话,家里来客人应该怎样,一点一滴,都严格要求,从小就形成了很多良好的习惯。

据说后来你父亲的去世对你的打击非常大。

(沉思片刻)每个人对父母的感情都是无与伦比的。那是1999年,我父亲的去世太突然了,他的身体一直都很好。就在他去世前不久还来过北京,应该是五一节期间,我记得那时候我儿子约好要和他的同学出去玩,我就告诉他,今天你不能和同学出去玩,你要陪爷爷玩。你和同学在一起的机会还很多,但和爷爷在一起的机会却越来越少。谁也不会想到,他回山东老家后才几个月后就突然去世了。接到这个噩耗的时候我已经接到邀请,正准备参加50周年国庆阅兵式。当时我就懵了。我脑子里全是父亲的影子。我很自责,一直问自己,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忙自己的所谓事业,我在做什么呢?我应该陪着父亲,尽一个做儿子的责任。以后两三个月的时间里,我都心灰意冷,甚至不想再这样去工作了…… 你当时想到了放弃这个事业? 我无法原谅自己。我现在想起来才突然意识到,好像我做的好多事都是在为我父亲做的。

怎么解释这种想法呢? 我父亲对我非常严格,从上学,进修上大学,到进入政府部门,到后来出来创建汇源,应该都是有比较好的成绩,但父亲对我总是批评多,表扬很少很少,好像从来都是提出不足,告诫我要怎样怎样。从沂源到北京后,我接他来看看这个事业发展,他几乎也没有赞扬,还是告诫,毕竟他的经历多、经验多。我总在想我为什么得到父亲的赞扬就少呢?也许是一种虚荣心吧,我总希望能做得更好,能得到父亲的肯定和表扬,这几乎成为我人生最大的追求。我也觉得让父母满意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孝顺,父母就是望子成龙嘛。所以当父亲突然走后,我在那几个月里一下子失去了重心,没有了依靠,父亲走了,我的事业做给谁看呢? 你最后还是走出了这个阴影。 是,那一场经历让我能够好好静下心来思考我所做的事业,想到我们的员工,想到我们的企业所创造的社会价值,思考作为一个企业家所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其实父母对我们最大的期待,并不仅仅是望子成龙,而是做一个对社会有意义、有价值的人,我想这也是父亲为什么一直对我如此严格的原因。 你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你继承了你的父亲对你的这种严格吗? 我对他们非常严格,我身边的人都知道,我对孩子的严格是出了名的,我的标准就是让他们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当然这种严格和我父亲对我的严格并不完全一样。

是因为他们成长中所处的家庭环境和你那时候已经完全不一样? 是这样。比如我女儿从很小我就让她一个人在外地读书;我的儿子从17岁我就把他送到部队去接受锻炼。他们身上没有那些坏毛病。现在他们都大了,应该说我对他们是满意的。

我不喜欢“富豪”这样一个概念

你如何看待财富?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富豪吗? 我丝毫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富豪,我一直都认为我是一个普通的人,而且我很讨厌那种奢侈的生活,从小我就看不起、就厌恶那些灯红酒绿啊什么的。我不喜欢“富豪”这样一个概念,“富”是富有,“豪”应该是指权势,但我觉得作为一个企业家,他没有什么权势可言,反而应该是具备更多的社会责任,我们的社会对企业家的认识,应该从价值观上多一些反思。我们现在应该更多地去关注农民,关注弱势群体。

第一代创始人要做到老

汇源在管理方面的家族模式很重,现在一些中国企业家开始重新探讨家族模式对中国企业的意义,你怎么看? 大多数中国研究人员都对家族模式有一些偏见。一提到家族企业就是贬低,就是不能容纳职业经理人。其实中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全球一些跨国公司也是家族企业,但是他们已经走到了第四代、第五代,发展的背景和环境跟中国目前的家族模式又有很多不同。人家企业已经有非常丰厚的积累,有实力去抗拒管理开放可能带来的风险了。

可是中国不一样,中国的家族企业还处在积累、风险很大的阶段,还谈不上第二代、第三代,第一代都还在创业,你的钱还是银行的钱或者股东的钱。家族人员一放手,请一个职业经理人来,一不留神出一个轻率的决策,再加上一些家族成员过多干预,企业衰败了,对方走人了,企业怎么办?你欠银行的钱怎么办?职业经理人并不是说我从美国从欧洲哪个商学院培养出来的找一个就行了,他必须对企业有足够的了解,必须经历过企业的发展才能够管理好这个企业。更何况中国的职业经理人阶层严格说来还没有形成。 事实是在现在的中国,这种情况失败的可能性太大了。

我还没看到一个成功的案例。中国的民营企业,要不要放弃家族管理模式,我认为还处于一个过渡期。企业家要有一定的社会责任,不应该过早地退休。第一代创始人要做到老,经过第二代的积累,第三代、第四代可能逐步丧失兴趣了,那时候放手的时机也到了。现在好多企业家年纪轻轻地喊退休,我不赞成,你看王永庆为什么不退休,李嘉诚为什么不退休呢? 你会做到老吗? 我没说我会做到老。我会顺其自然吧,做到进退自如。 家族管理是否会给企业在吸纳人才方面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我想不会,我们1992年创业之初,就在《大众日报》登广告,面向全省招聘人才,1994年到了北京,就面向全国招聘人才,我们甚至招聘了很多的外国专家在为我们服务。吸纳人才关键是看你怎么掌握,而不在于你是不是家族企业,有些人甚至把企业的失败归罪于家族企业,这显然是不公正的。前段时间我看中央电视台一个对话,浙江的一个企业,父子两个,儿子从美国回来后掌管企业,把企业里所有有亲属关系的全开走了,连他父亲也开出去了,他爸爸似乎也很乐意接受这种改革,我并不是很赞成这种太绝对的做法,我们中国人还有一句俗语: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关键是看你怎么掌控,家族企业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不利因素,看你怎么解决这种矛盾。美国曾经有过一个调查,在500强企业的中高层中,有两类人占主导地位,一类是参加过二战的人,一类是耶鲁和哈佛的同学,这说明了一种人群的接近性,他们最善于沟通交流。有人说汇源山东人多,那肯定山东人多,在同样素质的前提下,我肯定用山东人。你可以看看,日本、美国的企业在中国的首席代表是哪国人?一般都是他们本国人。文化、习俗的接近性,这是全球通行的道理。家族成员也是这个道理,当然前提是严格按照能力标准来用人。

相关专题: 鲁商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尤丽娜]

标签:性格 朱新礼 汇源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