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季羡林:坏人是不会改好的


来源:山东商报

季羡林,1911年生于山东清平。老愚:季羡林先生晚年,声名日隆,著作成为出版香饽饽,各色人等通过各种关系获得授权,造成严重重复出版现象,引起读者不满。其实,他的人生经验全部在《季羡林人生隽语——坏人是不会改好的》一书里,不妨找来看看。

原标题:季羡林:坏人是不会改好的

季羡林,1911年生于山东清平。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至1945年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被胡适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主持创办东方语言文学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8年后,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2009年病逝。去年年底,季羡林散文经典名篇选本《真话能走多远》出版,该书按全新的角度重新结集,品读收录的作品,既能享受季羡林先生散文的风采,又能领略他的人格魅力,从而悟出做人的真谛。关于此选本的出版事宜,记者专访了新星出版社的副总编辑老愚先生,请他为大家做进一步解读。 记者 张双

季羡林散文选本以真与思为标准

山东商报: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深受读者喜爱,也感染了很多人,这次重新遴选出版,是出于怎样的考虑?编选又是遵循怎样的原则?

老愚:季羡林先生晚年,声名日隆,著作成为出版香饽饽,各色人等通过各种关系获得授权,造成严重重复出版现象,引起读者不满。先生辞世后,此现象未见消停,鱼龙混杂,令读者难辨良莠。季羡林先生兼具学者和作家二重身份,其散文创作对社会一般读者的影响甚大。但至今未有真正囊括其精华的选本。基于此,我萌发了编选此书的念头。

季羡林先生一生创作了诸多散文、杂文,这些作品构成一个言说的世界:直抒胸臆,真挚率性。早年思绪绵绵,中年激情喷薄,晚年真诚反思,季羡林明白如话的文字,在中国当代文坛自有其独特的位置。本书选文以真与思为标准,采撷了季羡林最有感染力和见解的文字,或许可以担当了解学者精神世界的使命,也可以供读者收藏之用。

山东商报:这个集子的名字也非常有深意,《真话能走多远》,这个书名是如何确定的?

老愚:季羡林先生一直强调自己在说真话,他直抒胸臆,在晚年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意见,比如:坏人是不会改好的,简化字和古文今译是毁灭中华文化,批评政府也是爱国等等。在临终前他曾手书“讲真话”一幅。这个书名意在展示其文章的特色,也隐含着一丝疑虑:因为说真话已经成为奢侈品。

认识季羡林,散文是最便捷的通道

山东商报:季羡林先生的学术成就,普通人未必能有直接感触,他的散文却适合大众阅读。您认为散文对于我们认识季羡林先生有怎样的价值,在先生的学术人生中,散文的分量又是怎样?

老愚:散文是季羡林先生最擅长的文体,他在耕耘学术之余,写下了大量散文,怀人记事,针砭时弊,无所不写,可以说,他的真人生皆在其中。认识季羡林先生,散文是最便捷的通道。他的散文明白晓畅,情感饱满,在文坛自成一家,入选各种选本,以其真挚的情思温暖着许多读者。

山东商报:先生那代学人,很多都有经典散文传世,像张中行、杨绛等。您觉得那代大家的散文有什么特点?

老愚:就散文成就而言,季羡林先生还不能与张中行、杨绛、黄裳等作家相比,这里既有文化修养的差别,也有对人生理解的境界的高下。张中行对人情世故的熟稔,行文的诙谐,自成一格,别人难以企及。杨绛的学识、蕴藉、典雅,更是白话文的极高境界。至于黄裳,文字妖娆有致,堪称美文,字里行间则是一派书生本色。

季羡林过的是典型的书斋生活

山东商报:据说您对季羡林先生一直有研究,跟他本人也有交往,能谈谈您与先生的交往过程吗?

老愚:认识季羡林先生是在2008年秋季,熟人带了去,先生住在301医院,门禁甚严,出入不甚方便。初次似乎没有谈什么。后来再去,我就请教了几个问题,关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之类的题目,先生谈兴甚浓,发表了许多有意思的观点,在我的新浪博客发表后,引起海内外比较强烈的反响。最后一次去看先生,他正在被人做“口述回忆录”,头脑清醒,说话时依旧爽朗,时而大笑,看得出,他很乐意回味过去的日子。

山东商报:季羡林先生一生历经各种磨难,却做出了那么大的成就,我们现在的人生活安逸,却不是为钱忙碌就无所事事。您觉得,我们应该从先生的文字中汲取怎样的精神营养?

老愚:季羡林先生一生不浪费时间,他把工作当做最大的人生享受。他过的是一种典型的书斋生活,在晚年应酬似乎多了些,但那是盛名之下的负担。在我看来,他留给我们最大的人生经验是:心无旁骛,专注于自己的事情,必有所成。其实,他的人生经验全部在《季羡林人生隽语——坏人是不会改好的》一书里,不妨找来看看。             

相关专题: 季羡林专题  

相关新闻:

标签:季羡林 坏人 真话能走多远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